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1、观察同一物体时,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根据从某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摆出多种立体图形。
4、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3个面。
5、根据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立体图形的形状。
6、根据三个面看到的图形形状拼搭立体图形的步骤:A、根据图形较多的一面搭起来。
B、根据另一面搭。
C、与第三面比较。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A、因数和倍数1、像0、1、2、3、4......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2=6,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3、a × b=c (a≠0,b≠0,a、b、c为整数),那么a、b叫做c的因数,c叫做 a 和 b 的倍数。
4、描述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时,应描述成谁是谁的因数或者倍数,而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或倍数。
5、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因数不同,倍和倍数也不同。
因数和倍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只能是整数。
6、三个不同的非零整数相乘,每个整数都是这三个整数乘积的因数,并且每两个整数的乘积也是这三个整数乘积的因数。
7、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8、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可以列乘法算式(找)或者列除法算式(判断)。
10、找因数或倍数时,从1开始一对一找。
11、如果几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几个数的和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12、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13、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14、在规定一个有限范围内找一个数的倍数时,这个数的倍数个数就是有限的,在表示时不能加省略号。
15、1的因数只有1.1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17、1是所有非0整数的因数。
18、2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做完美数)。
28、496、8128也是完全数。
一共有48个完全数。
B、2、5、3的倍数的特征1、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是0的整数。
2、整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都是双数,奇数都是单数。
)偶数和奇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在全部整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相邻两个偶数之间相差2,相邻两个奇数之间相差2。
4、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
5、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偶数可以用2a表示,奇数可以用2a+1表示。
6、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
7、3的倍数:各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任何数。
8、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A、个位是0;B、各位上数字和是3的倍数。
9、如果这个数的末两位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10、如果用a表示一个非0自然数,那么a+2既可以表示偶数,也可以表示奇数。
11、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12、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13、在两位数中,是3的倍数的最小奇数是15,是3的倍数的最大偶数是96.14、一个数是2和3的倍数,一定也是6的倍数。
15、同时是 2、3、5 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 30,最大的两位数是 90;最小三位数是 120,最大的三位数990。
16、奇数和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C、质数和合数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4、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比如1。
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比如1.5、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合数这句话是错误的,比如1是自然数,但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要依据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7、质数不一定都是奇数,如2是质数不是奇数;所有的合数不一定都是偶数,如9是合数但不是偶数。
8、在1-2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奇数是1.9、在1-9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质数是2和3,相邻的两个合数是8和9.10、100 以内质数表:口诀一位质数偶打头,2、3、5、7记得熟。
两位质数不用愁,可以编成顺口溜:十位见了4和1,个位准有1、3、7;十位若是2、5、8,个位3、9往上加;十位若是3和6,个位1、7跟在后;十位一旦被7占,个位就是1、3、9;以上数字巧妙记,19,97最后写。
合起来从小到大就是: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 73.79.83.89.9711、一个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这句话是错的,比如;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是2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合数,比如2.13、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14、10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9715、一个数的因数不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16、边长是一个非0自然数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一定是个合数。
17、凡是8的倍数的数也一定是2的倍数。
18、凡是6的倍数的数也一定是3的倍数。
19、4=2+2,6=3+3,8=5+3,10=7+3.。
那么,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看似简单,要证明却非常困难,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各国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未解决。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A、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棱和棱的交点称为顶点。
面和面相交的线段称为棱。
2、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3、长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邻的棱互相垂直。
长方体不一定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通常把底面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5、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6、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高+宽)×4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长-宽7、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8、正方体的特点: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
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9、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11、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12、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所有的长方体不都是正方体。
13、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了2个面,8条棱。
14、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源于土地测量等实际需要。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它的著作《原本》在数学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B、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面积=长×宽;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面积相等,面积=宽×高;长方体的前后两个面面积相等,面积=长×高;所以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即:S长=(ab+ac+bc)×23、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每个面的边长都是正方体的棱长。
所以: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即:S正= 6a²S正=底面积×6 S正底面积=表面积÷64、正方体的棱长(或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n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n2倍。
5、正方体的棱长(或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缩小到原来的n分之一,它的表面积缩小到原来的n2分之一。
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值得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有时根据实际需要并不是求6个面的面积之和,例如水池、鱼缸、通风管等。
7、将一个物体锯成两部分,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两个截面的面积。
8、用几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要想使表面积最大,必须把最小的面拼接在一起;要想使表面积最小,必须把最大的面接在一起。
C、体积和体积单位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大的物体,所占空间大;体积小的物体,所占空间小。
2、常用的体积单位从大到小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cm³。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dm³。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所围成的空间的体积是1m³。
4、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三者不能互相比较。
5、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长方体的长=体积(容积)÷宽÷高或者长方体的长=体积(容积)÷(宽×高)长方体的宽=体积(容积)÷长÷高或者长方体的宽=体积(容积)÷(长×高)长方体的高=体积(容积)÷长÷宽或者长方体的高=体积(容积)÷(长×宽)即V=abh ; a =V÷b÷h b=V÷a÷h h=V÷a÷b6、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³7、a³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³=a×a×a8、a³和3a不同,a³表示3个a相乘,3a表示3个a相加,即:3a=a+a+a9、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长方体的底面积 = 体积÷高长方体的高 = 体积÷底面积即V=Sh h=V÷S S=V÷h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同样适用于正方体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10、有时候可以把物体横截面的面积看作底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