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PPT
PPT模 板 下 载 : /moban/ 节 日 PPT模 板 : /jieri/ PPT背 景 图 片 : /beijing/ 优 秀 PPT下 载 : /xiazai/ Word教 程 : /word/ 资 料 下 载 : /ziliao/ 范 文 下 载 : /fanwen/ 教 案 下 载 : /jiaoan/
行 业 PPT模 板 : /hangye/ PPT素 材 下 载 : /sucai/ PPT图 表 下 载 : /tubiao/ PPT教 程 : /powerpoint/ Excel教 程 : /excel/ PPT课 件 下 载 : /kejian/ 试 卷 下 载 : /shiti/
打 造
教师总数
32
优
教授
10
质
师
博士
18
资
国家级学科专家
1
省级学科带头人
3
省级骨干教师
3
拥有职业资格证
13
教师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专业建设最基本追求: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注重协同创新 满足地方需求
提供建设队伍
19名常德市文化名城 建设专家与骨干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专业建设最基本追求: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强 服化务基础教育 队 伍 素 质 打 造 优 质 师 资
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中小学教师培养;
培训基础教育教师:湘西北中学语文教师培 训基地、5年“国培”实践等; 指导基础教育发展:建立实习基地、参与管 理省市中学语文教育学会、进校指导等。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
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院长 佘 丹 清
专 业 建 设 成 果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国家级教学团队------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大学语文教学团队;
省级研究基地------湘西北文化与文艺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 湘学常德研究基地;
1 单元 紧盯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锁定“一个目标” 抓住“两条主线” 围绕“三个课堂”
培育创新素质 、培养创业家本领
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校内学科教学课堂 校内能力培养课堂 校外岗位实训课堂
坚持“四个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创新与创业的统一 专业与就业的统一
2单元 提倡课证融通,突出就业导向
课程设置与相关 职业资格证融通
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应用课程 鼓励学生一专多证
行业需求与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融通
打破文科学生参与实践环节难的魔 咒,本专业不再固守在课堂
打通与中学、行业企业、文化机构 等企事业单位对接的通道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谢 谢!
进强行文化研究 化 队 伍 素 质 打 造 优 质 师 资
围绕古籍整理、文化创意、历史文 化名人、地方民俗、日军侵华细菌 战罪行等进行研究,立项各级研究 课题十余项、出版研究专著二十余 部、出产电影等多种文化产品。
常德文化名城建设部分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应用类三等奖。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3部学生自主拍摄的微电影获国家、省、市重要奖项
近 三
学生自编自演的话剧走出了三湘大地 1项文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立项 5项获省立项
年
20余项获学校立项。
成
果
本科生每届400多人,合格毕业生就业率100℅;
公务员考中率均8.3%; 媒体
考研率均20℅;
3.7
就业教师率均45.1%; 5%
公务员 8.3 11%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培育课程品 牌,夯实质 量基础
科学分类 分类培育
公共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共性课程 选修个性课程
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 省级精品 国家级精品
优质课程 合格课程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文艺鉴赏学”2013年被评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文艺鉴赏概论》 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新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被 列为 国家级 “十一五”、“十二五” 规划教材。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
教学成果------国家二等奖2项;
省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3项。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目录
第一单元 紧盯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 第二单元 提倡课证融通,突出就业导向 第三单元 强化队伍素质,打造优质师资 第四单元 注重协同创新,满足地方需求 第五单元 培育课程品牌,夯实质量基础
新媒体就业率均3.7%。
考研
20
26%
就业分布
教师 45.1 58%
公务员 考研 教师 媒体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综合改革报告
1.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强
2.内培外引结合,实施“高层次人才提升工程”;
化
3.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队
4.健全教师继续创新教育体系;
伍 素 质
5.倡导教师一专多证; 6.构建开放的政策和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队伍稳定,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