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

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篇一】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逐步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不过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篇二】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耶律父子建辽后,又经过了辽世宗、辽穆宗两朝.到辽景宗耶律贤即位时,中原已进入北宋时期.北宋初年,日渐强盛的辽国一直是宋朝的劲敌.为了争夺黄河以北的土地,两国之间实行了四十多年的战争.在辽国的统治阶层中,有一位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萧太后,为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萧太后名绰,字燕燕,契丹人.生于公元953年,是辽国北府丞相萧思温最喜欢的女儿.萧太后自小聪明智慧,有一次,萧思温让几个女儿一道扫地,观察下来,只有燕燕扫得最干净.他心里在说:“这个姑娘以后最有出息.”后来,萧燕燕被招入宫封为贵妃.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三个月,她就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才十六岁.契丹族的女性对射箭、打猎等十分擅长,燕燕在这方面同样拿手.景宗即位时,面对的是一片乱糟糟的局面,他想大干一番,萧皇后给他出了很多好主意.景宗常对大臣说:“你们凡是写到皇后的讲话,也要用‘朕’字,这可要作为一条法令定下来!”可见,萧皇后那时就已初步显露了政治才干.景宗三十五岁时患病去世,儿子耶律隆绪继承了皇位,他就是辽圣宗.景宗在遗嘱中强调:今后国家大事都要听皇后的指挥.圣宗当时只有十二岁,萧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开始掌管辽国政权.那一年她才刚刚三十岁.一个寡母,一个幼子,面对的是部族很多人不服的眼光,外边又传来很多打仗的消息,萧太后感到十分担忧.她哭着向丈夫的旧臣流露了内心的忧虑.这时,耶律斜轸(zhěn)、韩德让等说:“我们都是先皇的老臣,只要你信得过我们,有什么可怕的!”韩德让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对萧太后忠心耿耿.无论是外出作战,还是对内管理国家,他都竭尽全力,使萧太后与辽圣宗逐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后来他被辽圣宗赐名为耶律隆运.公元983年六月,辽圣宗尊自己的母亲为“承天皇太后”,这就是历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在军事上,她全力信赖和依靠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耶律休哥被萧太后任命为南方军事总负责,镇守燕(今北京);而耶律斜轸因为有治国的才干,萧太后早就将让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并委任他为北方的机要大官.过了三年,宋朝将领曹彬、米信等人向辽国发起进攻.耶律休哥率军断了宋军的粮道,以一支轻骑兵对宋军脱离大部队的零星官兵实行打击.萧太后也亲自率军追击.宋朝官兵在逃跑中惊惶失措,互相踩踏,死的死,伤的伤,损失过半.还有很多宋兵跌入河里,结果造成河水阻塞.因为战功显赫,耶律休哥被萧太后封为“宋国王”.与此同时,耶律斜轸率领军队与宋朝名将杨业在山西展开激战,并将杨业俘虏.耶律斜轸立了大功,被萧太后加封“太保”的名号.后来他随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萧太后还亲自赐予棺材,参加了他的葬礼.萧太后在掌管辽国期间,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诲下,辽圣宗通晓中原文化,能写出“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集是吾师”的诗句,还能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文集与臣下共同欣赏.辽圣宗还喜欢读《贞观政要》这部书,从中吸取治国的经验.当萧太后把政权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篇三】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文字版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

使团中有很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中国人也持续东渡日本实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

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

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

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

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

此后,他持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听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这时,他已是学识渊博、威望极大的佛学大师了。

他还持续组织僧人抄写经书,多达33000多卷,他还设计建造过寺院80多所,日本来到大唐的留学僧也都仰慕他的佛学造诣。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

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表达日本仰慕之意,并说:佛法虽然流传到日本国,不过还没有传法授戒的高僧,请"大和上东游兴化"。

鉴真问寺内诸僧,有谁愿意应此远请。

众僧默然。

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彦者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

"鉴真听后说:"为法事也(为了宏法传道),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也。

"鉴真去意已定,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很多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

不过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不过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实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

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归国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麻吕和仕唐多年、历任唐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等也准备回国,他们同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

藤原大使说:"早闻大和尚曾五次东渡日本欲去传教,今日得见,万分荣幸,若大和尚仍有此愿,弟子等有船四艘返日,应用物品俱备,不知肯同行否?"鉴真虽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为了传教授戒,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应允了日方恳请。

鉴真欲再度赴日的消息在扬州传开后,相关寺院为阻挠此行,严密防范。

这时正好鉴真弟子仁干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来扬州,密知师父将要远行,遂暗中约定由他备船在江头接候。

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从扬州龙兴寺潜行至江头,迅即登船启程,出大运河入长江,直趋苏州黄泗浦(今江苏省常熟县黄泗,即黄歇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

鉴真带去的物品有如来、观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种、华严经等佛经84部300多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三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