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

(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

(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

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8、(细菌)病害常有溢浓症状。

9、痿嫡引起得植物病害称为(毛毡病)。

10、已经发现得半知菌有性态,大多数属(子囊菌)。

11、真菌无性繁殖产生抱子类型(游动抱子)(他囊他子)(分生抱子)(厚垣抱子)。

12、真菌有性生殖产生抱子类型(接合病症)(子囊抱子)(担抱子)(卵抱子)。

13、子囊果得类型主要有(子囊壳)(闭囊壳)(子粪座)(子粪盘)。

14、侵染性病害得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原物得初侵染与再侵染)、(病原物得越冬与越夏)、(病原物得传播途径)。

15、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质配)(核配)与(减数分裂与再次侵染)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得有性抱子。

16、菌丝得变态结构有(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17、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得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半寄生)与(全寄生)o18、松材线虫病三学说(酶学说)(空洞化学说)(毒素学说)19、病害发生四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0、毛豆腐上得抱子就是(包粪抱子),青霉、曲霉上得抱子就是(分生抱子)。

21、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防治学)。

22、植物病害得病理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即(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23、菌物得菌组织体有:(菌核)、(菌索)、(子座)。

24、一种病原物所具有得基本特征就是(寄生性)、(致病性)与(传染性)。

三. 简答1、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得作用?答:菌物生活史:菌物抱子经过萌发、生长与发育,最后乂产生同种抱子得过程。

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菌物得无性阶段可多次重复进行。

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时间较短, 产生得无性抱子数量大。

这对植物病害得传播蔓延具重要作用。

有性繁殖: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植物病原菌物得有性砲子大多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产生,有助于病菌度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得初侵染来源。

2.检疫对象确定原则:1、仅局部发生,分布不广,国内、省内末发生过得。

2、危险性大,为害损失严重。

3、自然远距离传播力弱,只能黑人为力量随种子苗木及其包装运输物而传播蔓延。

3、细菌性病害得诊断?答:细菌病害得症状表现主要就是坏死,萎焉,腐烂与畸形,有得还有菌脓溢出,其中坏死型症状最常见,乂以叶,果上出现病斑为最多见。

细菌病斑初显时常就是水渍状斑,或同时在病斑上渗出淡黄色或灰白色得菌脓,干后成颗粒状或膜状。

病斑就是扩展可能受到木栓化组织得限制,在产生离层以后使病斑脱离而形成穿孔状。

细菌病害得诊断也不能光凭症状,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 至少可见喷菌现象,可以认定就是细菌,还可以知道兰氏染色反应,细菌一般都能人工培养,观察其菌落特点,做柯赫假定,如果不能分离培养,可考虑就是否可能弄错,这不就是细菌。

4.锈菌得防止方法。

答:分为两类;1、叶果类:纸防止转主寄主得锈病时,应结合营林措施清楚转主寄主,如营造混交林。

b、防止单主寄生或不需要转主寄主得锈病时,可采用彻底清除带有越冬病原菌得病组织得方法, 尽量减少初次侵染来源与减少菌源以减轻发病程度。

C、在砲子即将放散时,砲子放散时,他子萌发与侵染期间以及植物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如波尔多液与硫合剂。

d、选用抗病品系防止。

2、枝干类:&、釆用铲除转主寄主得办法防治,间伐,修枝,营造混交林。

b、化学防治:如喷洒多菌灵与硫磺胶悬剂除干。

c、选用抗病品系防止。

5.病症,病状得区别。

答:病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岀来得特征性结构,并不就是所有得植物病害病症表现。

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变现出来得反常现彖。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线状物、颗粒状物、菌核、菌脓。

6.松材线虫为什么称病害?答:1、本身不产生毒素,没有致病性可能2、体表本身所携带得细菌可产生毒素,有致病可能。

3 与细菌分别接种不能致病,只有二者混合接种才可以发病。

最终得发病原因就是细菌引起得。

线虫对寄主植物得致病性首先表现在它本身通过口器对寄主细胞或组织直接穿刺、吸食与在组织内造成创伤,对植物有一定得影响,其次就是它所造成得症状与植物其她病原体造成得症状得致病机理相似。

另外,它得致病过程与病害得过程一致: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并且引起经济损失。

所以叫病害。

7.猝倒病得症状答:1、种芽腐烂型:幼苗岀土前,种芽组织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在苗床上岀现缺苗断垄现象。

2、茎叶腐烂型:幼苗在出土期受病菌侵染,导致幼苗茎叶腐烂。

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芽尚未木质化,病菌山根茎处入侵,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病苗迅速倒伏。

4、苗木立枯型: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山根部侵入,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造成买哦木枯死而不倒伏。

8>林木垂直抗病与水平抗病得区别答:1、水抗性就是不完全得,但却就是持久得,不会因为新得病原物小种得出现而丧失作用;对某种病原物得所有小种都有作用,较普遍。

2、垂抗性就是完全得但乂就是暂时得,出现新得病原物致病品系时,它得作用就消失;只对某种病原物得某些小种起作用,效率高。

9、缺素:老叶:N黃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新叶:C&芽枯 Fe 口叶S黃化Mn失绿斑Cu幼叶萎鶏10、真菌就是如何侵染得答:真菌抱子与寄主植物接触,在适宜条件下砲子萌发,产生芽管或侵染丝克服寄主得阻碍反应,侵入寄主体内并发育成菌丝,菌丝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菌丝不断生长与扩展,引起寄主病变表现症状,菌丝体进一步扩展并逐渐发育成熟于生子实体,寄主表现典型症状,即接触一侵入f潜育一发病。

有得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得根状菌索侵入,主动侵入。

11.病害侵染后,林木主要有哪些生理变化答:1、受侵植物组织细胞儿乎都会发生渗透变化,一般就是增加,矿物质随着水分外漏。

2、呼吸作用得增加。

3、植物叶组织中得叶绿素丧失或组织坏死,光合作用下降。

4、氮化合物含量一般比健康得植株低,或者在初期有所增加,后期则急剧下降。

5、植物中水分缺乏导致植物萎蔦。

12、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病害得区别于联系?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原得侵入与发病。

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得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得抵抗力。

如某些叶班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与霜害。

苹果褐斑病与苹果树衰。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得生长条件, 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得恶性互作侵染性病害:1、发病一般山点到面,表现明显发病中心。

2、能够传播蔓延。

3、在病部可以瞧见病原物得营养体或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1、成片出现,比较均匀。

2、不能传播蔓延。

3、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13.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林木病害?诊断程序:1、症状得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釆样检查。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得岀结论。

也可通过柯赫法则进行诊断:1、在发病植物上通常伴随一种病原生物。

2、该微生物能够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培养物。

3、将该纯化物接种到健康植株上,表现相同得病害4、将该接种发病植株再分离得到纯化物,性状与原来病原微生物记录相同。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得鉴定得到确切得证据则证明该微生物就是病原物14、植物病原物得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答:(1)与寄主争夺营养物质与水分,造成植株生长不良。

(2)产生致病酶类,包括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细胞膜与细胞内含物降解酶等,破坏寄主植物得细胞与组织结构。

(3)产生致病霉素,造成寄主植物得细胞与组织凋萎坏死。

(4)产生过量得生长调节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