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 空间管制根据分析,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区域未涉及文物古迹等相关保护区。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评价结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划定空间管制区,进行分级管制。

空间管制区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1)禁建区:本次产业园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西气东输燃气管线两侧各50米防护绿地、郑少高速沿线两侧各50米的防护绿地等。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允许以保护该区域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2)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在规划区中划定的,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该范围内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限制建设区包括缓冲绿化带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独立工业用地,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等。

限建区内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内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应遵序《土地管理法》进行管制;鼓励该区域内的居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经布局在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垦;达到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允许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城镇、交通等建设,城镇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城镇发展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据点,应积极采取行政、科技、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区域的发展;遵循逐步开发的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污染治理技术高的产业和企业在城镇发展区的发展,在各级城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域内农用地应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撂荒、废弃,对土地占而不用达两年以上必须收回;执行其它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的其它政策和规定;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它政策和措施。

9.1.2 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的要求,结合现状环境污染特征和产业园规划主导产业,确定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总量管控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

9.1.3 产业园项目引入原则及负面清单9.1.3.1 项目引进的原则产业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指导,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要求;(2)结合产业园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靠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生产项目;(3)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发展系列产品,力求发挥各项目间的最佳协同效应;(4)鼓励具有先进科学环境管理水平并符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的企业入驻;鼓励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内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生产装置;(5)根据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园区合理的发展规模,坚持节约和优化水资源利用及低废水污染物排放负荷为原则,避免进行排污负荷高且难以处理的工业企业;(6)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的产业定位,实行绿色招商,严格控制入区项目,对入区企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及环保治理措施进行严格控制,积极引进资源能源消耗低、技术水平高、污染轻、符合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工业企业,高层次、高起点建设该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设定相应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工业产业园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产业从严控制。

9.1.3.2 负面清单及环境准入条件结合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定位、区域的资源分布及环境情况,本着“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扶持低污染、高效益的环保型、清洁型地循环经济技术产业、促进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结合《环保部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关于印发《新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密办〔2018〕36号的通知、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准入条件和负面清单,具体见表9.1-1和表9.1-2。

表9.1-1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工业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一览表项目类别项目准入条件鼓励类①鼓励有利于产业园产业链条延伸的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入驻;②鼓励利用产业园产生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入驻;③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使用环保型水性涂料;④鼓励清洁生产水平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的项目入驻。

限制类限制国家产业政策中限制类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项目禁止类①禁止新增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耐火材料、陶瓷、氧化铝有色金属冶炼、铸造、沥青防水卷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等产能;②禁止入驻列入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中的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发展与产业园产业定位相关联的上下游配套的符合园区环境管理要求的产品类项目。

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先进性要求①在工艺技术水平上,要求入驻产业园的项目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②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小经济规模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①应选择使用原料和产品为环境友好型的项目,避免产业园大规模建设造成的不良辐射效应,诱使国家明令禁止项目在产业园周边出现;②入产业园新建项目的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③按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建议与产业园区产业定位项目能够形成良好循环经济链条的项目可优先入园。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①新建项目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在提高区域内现有工业污染负荷削减量或城市污染负荷削减量中调剂;②禁止发展环境污染严重、无污染治理技术或治理技术在技术经济上不可行的项目;③入驻项目“三废”治理必须可靠、成熟和经济的处理措施。

土地利用①入园项目必须达到《河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②入园项目用地必须符合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投资强度满足《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豫政[2015]66号)的要求。

表9.1-2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一览表类别负面清单管理要求①禁止入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②禁止建设《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明确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③禁止新增非集中供热性质的燃煤锅炉;④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电镀、塑料加工、染料、农药等“八小”企业;⑤禁止入驻不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产业。

装备制造①禁止不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行业入驻;②禁止含一类污染物的电镀项目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①禁止新建大型发酵罐的传统发酵类制药项目,如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维生素B2、维生素B12、氨基酸类等;②禁止入驻化学合成原料药项目;③禁止单纯提取类制药项目入驻;④禁止建设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⑤禁止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中强毒性的微生物疫苗的实验、研发。

9.2 环境保护减缓措施9.2.1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的遵循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产业园规划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依照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的优先顺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因素,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2)清洁工艺原则为把产业园建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产业园,要利用产业园产业的特点,合理的选择产品链,提高入区产业科技含量,选择能耗低、转换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3)生态产业园原则按照生态产业园模式进行产品布局,充分有效的利用经济手段并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法规,开发关键点技术,使产品链之间形成绿色产业链,通过不懈的协调和整合,使产业园的能源和资源多次循环、重复利用,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产业园。

(4)工业循环经济原则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能源在不断进行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挖掘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使一个厂的废料成为另一个厂的原料,使企业之间形成能源和资源上互相依存、互相依靠,废料、废能互相利用,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双赢或多赢局面。

基本原则为“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5)环境保护一体化原则环境保护一体化,对产业园的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一体化整合或完善,形成统一的环保调度中心以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统一处理产业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6)严格环保准入原则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严格环保准入原则,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后,在为新密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产业园或新密市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评[2016]150号),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通知”要求,本次评价结合前文分析内容,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管理要求如下:9.2.1 环境质量底线控制管理要求9.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要求双洎河远期考核目标为为Ⅲ类水体。

根据预测章节的分析结果,在只考虑产业园规划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下,其排水经一维模式削减流至双洎河下游马鞍洞市控断面可以满足水质功能目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