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波士顿城市设计
市以蔬菜、水果为主的自由贸易市场----周末市场就一直设在这里。
贝肯由作为集中的早期居住地,它与以居住为主的后湾区一起,
形成城市重要的历史区,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
完好的保护,这里布置着反映地方建筑风格和色调的3~4层的红 砖建筑,在贝肯山山顶是体块突出的州政府大楼,它建于1795年,
点为圆心,形成一定辐射区,共同构成了多功能,多层次的城
市社区结构,保证了城市的商业、居住和办公等综合使用要求,
是城市发展有利的支撑因素。朗方规划体现着功能和视觉高度
统一的特点,主要道路、主要广场空间与城市主要功能想配合,
并通过道路连成网络,形成整体环境。
这些规划概念主要有:
(1)以第8街作为主要的纵向轴线,穿过城市主要的商业活
表首都华盛顿城市形象的城市空间环境。
二、设计背景
1952年美国通过了“全国首都规划法”,成立了“全国首
都规划委员会”,制定了华盛顿市2000年的远期规划,1974年
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盛顿市规划机构规划管理办公室,并制
定了城市中心区的改建设计方针。
中心区改建的指导思想是让城市中心区更具有活力和吸引
使之与其它各主要码头联系起来,提高滨水区的对外交通能力;
视线可达---是在规划中加强城市中心区各主要活动点与滨水区
的视线联系。
对滨水区开发改建所确定的城市设计原则是通过用地设计、
建筑设计和绿化设计手段,在保护传统滨水环境特点和空间尺
度基础上,创造滨水环境形象。
用地设计
(1)沿水域提供吸引公众的环境设施;
作为城市设计方案,中心区改建设计的目的,是让私人开
发商和各相关机构,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更加主动地遵循城市
总体规划的思想及原则,积极参与中心区的改建活动,其中便
设有活力的国际城市。
三、主要原则
1.保护城市遗产,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华盛顿中心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历史广场和形象性、
标志性的空间环境。特别是朗方规划独特的城市布局,都是城
五、设计目标及框架
为了充分表达城市中心区在城市的商业和商务中的重要作
用,反映出首都城市的生活功能与纪念性功能双重的特点,改
建设计首先建立了如下设计目标:
(1)中心区具有便利的交通联系,成为城市商业、办公和 旅游中心。
(2)在改建区的三角形范围中加强做为城市横轴线的底边, 即F街、G街和Mt Vernon广场在使用上和空间上的作用。
(4)在材料、质感和色彩选择上要考虑滨水区特点。
绿化设计(1)绿化特色应以自然格调为主;(2)考虑不
同季节、不同色彩的变化;(3)要与城市各主要的绿地相协调;
(4)沿水区设立经常话暖房,增加绿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滨水区规划设计的实施方面,以有序开发和提高公共环境质
量并举的原则,强调开发过程中各方面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
区则布局规整,街道笔直,如后湾区、南端区等。这些不同时期
形成的区域布局都很紧凑,它们以贝肯由为中心,沿海或沿河展
开城市结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城市中心区。沿城市的滨
水区是公园式的草地、花园和供人行、自行车行的散步道,形成
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市区内另一空间体系是贯穿整个城区
的公园绿地系统。这个系统的规划始于19世纪初,它以位于中心
环境质量,也为城市形象性的创造起了积极作用。
波士顿市对城市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保护的成就,也给城市
的形象增添了巨大的魅力。在城市中心区内有一条名为“自由的
足迹”的城市历史观光路线,它始于州政府前面的公共绿地,止
于中心区北部的查尔斯顿区的海军园。路上地面涂着红色路标,
曲折延伸4.8公里长,把反映波士顿市历史特色的社区、历史建筑
区的波士顿公共绿地为起点,以点、线、面结合,规则与自由结
合的灵活形式,蜿蜒曲折,形成一条围合中心区的绿色屏障,为
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还十分重视利用经济手段平衡公私利益的
矛盾,有意识地为城市建设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体系,这些大小不
同的公共空间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主要区域内,既提高了城市的
了对滨水区开发改建序幕。
滨水区开发改建的第一步是内港区改建,它公有11.3公里长,
包括海军园,北端区,中心滨水区和扇形码头。
滨水区规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总体规划布局战略,二是一
系列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及导引。总的设计方针是保证滨水区平
衡的、可控制的、合理增长的开发建设。其目标是:
(1)鼓励私人开发和公共环境改进相结合;
朗方规划特点是:
(1)街道是格子形的,穿插着一些对角线大道,对角线相 交之处,形成许多圆形的广场。马路宽广,并且路旁绿树成荫:
(2)建筑物低,只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建立起一些比较 高的建筑物,但都不超过国会大厦的高度,这一点与美国其他 城市决然不同:
(3)建筑物安排有序,许多公共建筑和纪念碑等都是精心 安排的:
和视觉质量,建筑特点突出,天际线变化丰富,整体性强,给
城市带来了独有的城市形象。
二是便利的城市交通。作为华盛顿市几个主要空间和活动点
的交通联系区,有几条城市主要道路干线和地下铁穿过,交通
站点分布均匀,且均在人的步行范围之内,不但满足城市内各
项商业、办公、居住和旅游活动需要,也加强了中心区与大都
市的联系。
华 盛顿市区人口76万人,市区面积179平方公里,夏季平均气温摄 氏25.4度,冬季平均气温摄氏2.5度,全年平均降雨量105.2厘米。
华盛顿市原是一块灌木丛生的处女地,1800年划为美国首都后开始 建设,如今她已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是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中心。
最初,华盛顿市规划是以法国军事工程师朗方为首设计的, 规划范围为西南以波托马克河为界,东南以阿那考斯蒂河为界, 北边大致以现在的佛罗里达大街为界,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 朗方规划是以国会与白宫为中心制定的,白宫与国会前面分别 是大面积绿地,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从国会和白宫向四面八方 放射出许多路,通往纪念碑、纪念管、重要的建筑物和广场。
三、城市滨水区开发改建
滨水区是波士顿城市发展建设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早期的波
士顿是移民登陆地和城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由于交通方式的
改变,沿海工业向内地搬迁,加上本世纪初的经济萧条,滨水区
一度变得冷落,环境质量下降。
50年代后,结合城市中心区的改建,规划部门做出了对滨水
区改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让城市重返滨水区”的口号,揭开
至全世界都是最优秀的,几乎近现代所有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都
在这里留下过建筑作品,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城市及建筑博物馆,
是学习城市设计及建筑专业学生难得的实验室。
二 城市布局及历史保护
波士顿市中心区大部分面积是填海形成的,因此城市布局明
显地反映着历史的印迹。早期的发源地布局灵活,依由就势,巧
妙地结合地形变化,如贝肯山区,北端区和CBD区,后来的填海
的空间走廊,是中心区的“支持核心”。
(4)布置在中心区周围的两个较大规模的城市居住区,形
成强烈的居住形态特色。
四、环境及特点
城市中心区是重要的超声波经济发展基地,它提供了创造城
市活力的空间环境,对整个城市及大都市的影响作用已被人们
所普遍认识和接受。中心区改建的范围是在朗方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城市功能和环境特点来确定的,其范围呈三角形,它是以
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区城市设
计
一 城市概况
波士顿市位于美国东海岸的麻萨诸塞州。是美国距欧洲最近
的港口城市之一。1620年英国到北美的第一批移民在这里登陆。
1630年正式创建城市,成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新英格
兰地区”的中心,虽然它只有350年的历史,在美国的城市中却是
独一无二的“老”。
如今波士顿市是麻萨诸塞州的首府,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六
详尽的实施计划和开发改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的分析。
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城 市设计研究
一、城市概况
首都华盛顿市位于沿东海岸分布的稠密的城市连绵区的南部,华 盛顿全名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为纪念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和1492年发现美国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而命名的。
个州的工商、金融、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城市人口64万人。
波士顿大都市是世界 上大学最密集的城市,共有大学68所,
堪称文化城市。其中设有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系的大学也很多,
与波士顿中心区仅一河之隔的坎布里奇市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波士顿市的城市建设,得易于这些大学
的支持和影响,无论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作品在全美乃
第8街为纵轴线,以F和G街为底边,以Mt Vernon广场为尖顶,
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围合的几个街区。
这几个街区位于华盛顿市“纪念核心”及几个主要活动点的 几何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环境上有两个主要特点,对 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是良好的视觉空间结构。这个区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条件
金碧辉煌的穹顶高出周围的建筑群,显得格外突出,成为这一区
城市天际线的主要控制点,它的导向性和方位感很强。这一历史
区天际线与邻近的城市中心商务区高层建筑形成的天际线对比,
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城市的层次感和特色都很强。
除了上述整体保护的历史区外,分散在城市其它地区的著名历 史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波士顿市著名的三一 教堂及柯普利广场便是其中的事例之一。
(2)创造11.3公里长的滨水步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