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学习目标】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5.理解函数零点的意义,能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6.能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关于函数的概念1.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与初中的“用变量的观点描述函数”实质上是一致的.函数有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这两个函数相等.2.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有: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注意领会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原f x(象)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象),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合B的一个映射.由映射定义知,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即函数是两个非空的数集间的映射.4.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但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定义域要受到实际意义的制约.其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已知()f x 得函数表达式,求定义域; (2)已知()f x 的定义域,求[]()f x ϕ的定义域,其实质是由()x ϕ的取值范围,求出x 的取值范围;(3)已知[]()fx ϕ的定义域,求()f x 的定义域,其实质是由x 的取值范围,求()x ϕ的取值范围.5.函数的值域由函数的定义知,自变量x 在对应法则f 下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值域的求法:(1)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可用配方法(注意定义域);(2)形如y ax b =+t =,转化成二次函数再求值域(注意0t ≥);(3)形如(0)ax by c cx d +=≠+的函数可借助反比例函数求其值域,若用变量分离法求值域,这种函数的值域为|a y y c ⎧⎫≠⎨⎬⎩⎭; (4)形如22ax bx cy mx nx p++=++(,a m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的函数求值域,可用判别式求值域. 6.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解析式的主要方法: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 x .要点二:函数的单调性(1)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2)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3)若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上总是递增(或递减)的,则该区间是函数的一个单调增(或减)区间.若函数()f x 在整个定义域上总是递增(或递减)的,则称该函数为单调增(或减)函数.与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主要有:由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一个函数在一个区间的单调性;通过图象或运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原理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比较数的大小、判断某些超越方程根的个数等.要点三:函数的奇偶性(1)若一个函数具有奇偶性,则它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它就失去了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的条件,即这个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若奇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内有零,则由奇函数定义知(0)(0)f f -=-,即(0)(0)f f =-,所以(0)0f =.(3)奇、偶性图象的特点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它的图象是以y 轴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y 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要点四:图象的作法与平移(1)根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 (2)利用熟知函数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 (3)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图象的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 要点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1.一次函数(0)y kx b k =+≠,其中y k x∆=∆. 2.二次函数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通过配方可以得到2(),y a x h k 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顶点坐标为(),h k ,对称轴方程为x h =.对于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f x ax bx c a x a a-=++=++. 当0a >时,()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为2bx a =-;()f x 在,2b a ⎛⎤-∞- ⎥⎝⎦上是单调递减的,在,2b a ⎡⎫-+∞⎪⎢⎣⎭上是单调递增的;当2b x a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244ac b a-. 当0a <时,()f x 的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为2bx a =-;()f x 在,2b a ⎛⎤-∞- ⎥⎝⎦上是单调递增的,在,2b a ⎡⎫-+∞⎪⎢⎣⎭上是单调递减的;当2b x a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244ac b a-. 要点六:函数的应用举例(实际问题的解法)(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2)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模型; (3)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4)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求解函数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用示意图表示为:要点七:函数与方程(1)对于函数()()y f x x D =∈,我们把使()0f x =得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x D =∈的零点. (2)确定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求方程()0f x =的实数根.(3)一般地,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曲线,并且()()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0,x a b ∈,使得0()0f x =,这个0x 也就是方程()0f x =的根.(4)一般地,对于不能用公式法求根的方法()0f x =来说,我们可以将它与函数()y f x =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或零点所在的区间,从而求出方程的根,或者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的近似解.判断函数在某区间有零点的依据: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公式等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不能用公式解决的方程,我们可以把这些方程()0f x =与函数()y f x =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找零点,从而求出方程的根.对于如何判断函数在某区间内是否是零点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两条:其一,函数的图象在某区间是否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曲线;其二,该函数是否满足在上述区间的两个端点处,函数值之积小于0.(5)在实数范围内,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零点与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之间有密切关系.①0∆>,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个实根,其对应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②0∆=,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个二重根,其对应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 ③0∆<,方程20(0)ax bx c a ++=≠无根,其对应二次函数无零点. 【典型例题】类型一:映射例1.设集合{(,)|,}A B x y x y ==∈∈R R ,f 是A 到B 的映射,并满足:(,)(,)f x y xy x y →--. (1)求B 中元素(3,-4)在A 中的原象; (2)试探索B 中有哪些元素在A 中存在原象;(3)求B 中元素(a ,b )在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时,a ,b 所满足的关系式.【思路点拨】本例是一道与方程综合的题目,关键是将题目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映射的知识. 【解析】(1)设(x ,y )是(3,-4)在A 中的原象, 于是34xy x y -=⎧⎨-=-⎩,解得13x y =-⎧⎨=⎩或31x y =-⎧⎨=⎩,∴(―3,4)在A 中的原象是(―1,3)或(―3,1). (2)设任意(a ,b )∈B 在A 中有原象(x ,y ), 应满足 xy a x y b -=⎧⎨-=⎩①②由②可得y=x ―b ,代入①得x 2―bx+a=0. ③ 当且仅当Δ=b 2―4a ≥0时,方程③有实根.∴只有当B 中元素满足b 2-4a ≥0时,才在A 中有原象.(3)由以上(2)的解题过程知,只有当B 中元素满足b 2=4a 时,它在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 【总结升华】高考对映射考查较少,考查时只涉及映射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映射的概念,并灵活地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 已知a ,b 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集合2{4,1}M a a =--,2{41,2}N b b =-+-,:f x x →表示把M 中的元素x 映射到集合N 中仍为x ,则a+b 等于( )A .1B .2C .3D .4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可得M=N ,故222242420411420a a a a b b b b ⎧⎧-=--+=⎪⎪⇒⎨⎨-+=--+=⎪⎪⎩⎩,a 、b 是方程x 2-4x+2=0的两根,故a+b=4.类型二:函数的概念及性质【高清课堂:集合与函数性质综合377492 例2】例2.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 f (x )是偶函数,且f (x )在(-∞,0)为增函数.若对于120x x <<,且120x x +>,则有 ( )A .12(||)(||)f x f x <B .21()()f x f x ->-C .12()()f x f x <-D .12()()f x f x -> 【答案】D【解析】因为120x x <<,且120x x +>,所以21||||x x >,画出y = f (x )的图象,数形结合知,只有选项D 正确.【总结升华】对函数性质的综合考查是高考命题热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以及题目中给出的函数性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各个击破”,也就是涉及哪个性质,就利用该性质来分析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 A .1y x =+ B .2y x =-C .1y x=D .||y x x =【答案】D【解析】奇函数有1y x=和||y x x =,又是增函数的只有选项D 正确. 【变式2】 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对任意x 1,x 2∈[0,+∞)(x 1≠x 2),有2121()()0f x f x x x -<-,则( )A .(3)(2)(1)f f f <-<B .(1)(2)(3)f f f <-<C .(2)(1)(3)f f f -<<D .(3)(1)(2)f f f <<- 【答案】A【解析】由题知,()f x 为偶函数,故(2)(2)f f =-,又知x ∈[0,+∞)时,()f x 为减函数,且3>2>1,∴(3)(2)(1)f f f <<,即(3)(2)(1)f f f <-<.故选A .例3.设偶函数()f x 满足3()8(0)f x x x =-≥,则{|(2)0}x f x ->=( ) A .{x|x <-2或x >4} B .{x|x <0或x >4} C .{x|x <0或x >6} D .{x|x <-2或x >2} 【答案】 B【解析】 当x <0时,-x >0,∴33()()88f x x x -=--=--, 又()f x 是偶函数,∴3()()8f x f x x =-=--,∴338, 0()8, 0x x f x x x ⎧-≥⎪=⎨--<⎪⎩,∴33(2)8, 0(2)(2)8, 0x x f x x x ⎧--≥⎪-=⎨---<⎪⎩,30(2)80x x ≥⎧⎨-->⎩或30(2)80x x <⎧⎨--->⎩. 解得x >4或x <0,故选B .例4.设函数()0)f x a =<的定义域为D ,若所有点(,())s f t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 )A .-2B .-4C .-8D .不能确定 【答案】 B【解析】 依题意,设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c ≥0(a <0)的解集是[x 1,x 2](x 1<x 2),且12()()0f x f x ==,22140)x x b ac a -=->-,()f x =的最大值是=s ∈[x 1,x 2]的取值一定时,()f t 取遍⎡⎢⎢⎣中的每一个组,相应的图形是一条线段;当s 取遍[x 1,x 2]中的每一个值时,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区域(即相当于将前面所得到的线段在坐标平面内平移所得),因此有0a =>-,a -=a <0,因此a=-4,选B 项.举一反三:【变式1】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2)()1f xg x x =-的定义域是( ) A .[0,1] B .[0,1) C .[0,1)∪(1,4] D .(0,1) 【答案】 B【解析】 要使()g x 有意义,则02210x x ≤≤⎧⎨-≠⎩,解得0≤x <1,故定义域为[0,1),选B .例5.已知函数y =M ,最小值为m ,则mM的值为( )A .14 B .12C .22D .32【答案】 C【解析】 函数的定义域为[-3,1].又22242(1)(3)4223424(1)y x x x x x =+-+=+--+=+-+. 而204(1)2x ≤-+≤,∴4≤y 2≤8.又y >0,∴222y ≤≤.∴22M =,m=2.∴22m M =.故选C 项. 举一反三:【变式1】函数221x y x =+(x ∈R )的值域是________.【答案】[0,1) 【解析】(1)注意到x 2≥0,故可以先解出x 2,再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求出函数值域.由221x y x =+,得21y x y=-,∴01y y ≥-,解之得0≤y <1.故填[0,1).例6.设函数()|24|1f x x =-+. (1)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2)若不等式()f x ax ≤的解集非空,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1)由于25, 2()23, 3x x f x x 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由函数()y f x =与函数y=ax 的图象可知,当且仅当12a ≥或a <―2时,函数()y f x =与函数y=ax 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 x ax ≤的解集非空时,a 的取值范围为1(,2)[,)2-∞-+∞U .举一反三:【变式1】 直线y=1与曲线y=x 2-|x|+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514a <<【解析】 如图,作出y=x 2-|x|+a 的图象,若要使y=1与其有四个交点,则需满足114a a -<<,解得514a <<.类型三:函数的零点问题例7.若函数()y f x =在区间(-2,2)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方程()0f x =在(-2,2)上仅有一个实根0,则(1)(1)f f -⋅的值( )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无法确定 【答案】D【解析】根据连续函数零点的性质,若(1)(1)0f f -⋅<,则()f x 在(-1,1)内必有零点,即方程()0f x =在(-1,1)内有根;反之,若方程()0f x =在(-2,2)内有实根,不一定有(1)(1)0f f -⋅<,也有可能(1)(1)0f f -⋅>.【总结升华】若(1)(1)0f f -⋅<,则()f x 在(-1,1)内必有零点,但当()f x 在(-1,1)内有零点时,却不一定总有(1)(1)0f f -⋅<.举一反三:【变式1】若函数2()f x x ax b =++的零点是2和4-,则a =,b =. 【答案】2,8a b ==-【变式2】若函数()0f x ax b =+=有一个零点是2,那么函数2()g x bx ax =-的零点是. 【答案】10,2-类型四: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8. 已知函数2()af x x x=+(x ≠0,常数a ∈R ). (1)讨论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2)若函数()f x 在x ∈[2,+∞)上为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对a 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去证明即可.(2)由题意知,任取2≤x 1<x 2,则有12()()0f x f x -<恒成立,即可得a 的取值范围.【解析】 (1)当a=0时,2()f x x =,对任意x ∈(-∞,0)∪(0,+∞),22()()()f x x x f x -=-==,∴()f x 为偶函数.当a ≠0时,2()af x x x=+(a ≠0,x ≠0), 取x=±1,得(1)(1)20f f -+=≠, ∴(1)(1)f f -≠-,(1)(1)f f -≠,∴函数(1)(1)f f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解法一:设2≤x 1<x 2,2212121212121212()()[()]x x a a f x f x x x x x x x a x x x x --=+--=⋅+-,要使函数()f x 在x ∈[2,+∞)上为增函数,必须12()()0f x f x -<恒成立.∵x 1-x 2<0,x 1 x 2>4,即a <x 1 x 2 (x 1+ x 2)恒成立.又∵x 1+ x 2>4,∴x 1x2(x 1+ x 2)>16. ∴a 的取值范围是(-∞,16].解法二:当a=0时,2()f x x =,显然在[2,+∞)上为增函数. 当a <0时,反比例函数ax在[2,+∞)上为增函数, ∴2()af x x x=+在[2,+∞)上为增函数. 当a >0时,同解法一.【总结升华】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运用研究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基本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集合与函数性质综合377492 例5】 【变式1】已知函数1()f x kx x=-,且f (1)=1. (1)求实数k 的值及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加以证明. 【解析】(1)(1)1,11,2f k k =∴-=∴=Q ,1()2f x x x∴=-,定义域为:()(),00,-∞+∞U . (2)在(0,+∞)上任取1212,,x x x x <且,则12121211()()22f x f x x x x x -=--+=12121()(2)x x x x -+ 1212121,0,20x x x x x x <∴-<+>Q 12()()f x f x ∴< 所以函数1(2)2f x x=-在()0,+∞上单调递增. 类型五:函数的实际应用例9.某桶装水经营部每天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固定资本为200元,每桶水的进价是5元.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分析,这个经营部怎样定价能获得最大利润?【答案】11.5 1490【思路点拨】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已知固定成本200元/天,水进价5元/桶;(2)用表格体现出了售价与日销售量的关系;(3)解决利润最大问题.解决本题可先分析表格,从中找到单价每增加1元,则日销售量就减少40桶,然后设出有关未知量,建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解析】 设每桶水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涨x 元,利润为y 元,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价格每上涨1元,日销售量就减少40桶,所以涨价x 元后,日销售的桶数为:480-40(x -1)=520-40x >0,所以0<x <13,则利润:213(52040)2004014902y x x x ⎛⎫=--=--+ ⎪⎝⎭.(0<x <13) 故当x=6.5时,利润最大,即当水的价格为11.5元时,利润最大值为1490元.【总结升华】 列表法是给出函数关系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利润=收入-支出”这一实际意义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二次函数模型,常解决一些最大(小)值问题,对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优化.举一反三:【变式1】某公司每年需购买某种元件8000个用于组装生产,每年分n 次等量进货,每进一次货(不分进货量大小)费用500元,为了持续生产,需有每次进货的一半库存备用,每件每年库存费2元,问分几次进货可使得每年购买和贮存总费用最低?【思路点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值.【答案】4【解析】设每年购买和贮存元件总费用为y 元,其中购买成本费为固定投入,设为c 元,则 8000150022y n c n =+⨯⨯+ 800016500500()n c n c n n=++=++ 24000c =++,=,即n=4时,y取得最小值且y min=4000+c.所以分4次进货可使得每年购买和贮存元件总费用最低.【总结升华】题中用了配方法求最值,技巧性高,另外本题还可利用函数16y xx=+在(0,+∞)上的单调性求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