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洁净煤技术应用

洁净煤技术应用

洁净煤技术的前景及应用摘要: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洁净煤的发展和利用将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密切配合,形成一完整的协调发展的概念。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煤的洁净开采和煤的洁净利用技术。

其中煤的洁净开采主要分为煤炭的地下气化、煤炭的地下液化和煤层甲烷的开发利用技术三大方面;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包含加工、燃烧和净化等几方面。

关键词:煤炭转化、洁净煤技术、应用、发展建议1 我国煤清洁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1 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能源和环境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

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我国建国后一次能源消耗的结构变化。

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75%.左右,大大超出了27%的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根据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中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知,中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对核能水、电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能源结构会有些改变。

但预计到本世纪中,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仍将高于50%。

1.2 煤的结构煤是由远古死亡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地质化学作用形成的有机生物岩,是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混合体。

由于生成的地质年代不同,造成了煤的组分也不同, 但其基本元素成份为碳、氢、氧、氮、硫。

此外, 还包括一些成灰元素(如硅、铝、铁、钙、镁、碱金属)和一些微量重金属,如汞硒等。

煤中的有机成份是以官能团的形式出现的,包括轻基、梭基、拨基甲氧基等。

由煤的构造可知环烃和链烃为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煤在热转换过程中,烃中的弱键断裂形成气体或液体逸。

如果能在煤的转化过程中提取部分液体环烃,则煤转化过程中产品的品位就会大大的提高。

1.3 现有煤炭转化技术及其问题目前煤炭的转化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燃烧、气化和液化。

1.3.1 煤炭燃烧我国煤炭利用的主要形式为直接燃烧,约占总用煤量的80%。

而煤直接燃烧的一半左右用于中小燃煤设备,其问题之一为热效率低,如工业炉窑的热效率中有40%左右,而工业及供暖锅炉的圭15效率也仅为60%左右。

问题之二为对环境的污染极其严重。

由于小型燃煤设备上没有污染物排放控制手段,其排放量要比大型燃烧设备高得多。

大型燃煤设备如电站锅炉的转换效率比小型设各高。

目前发达国家煤发电的效率达45%以上,而我国的煤发电效率只有30%左右,而且其污染物如SO2、NOX、CO等的治理措施还有待解决。

由此可见,解决煤炭直接燃烧的问题是煤洁净高效转换的首要问题。

从理论上看,将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热能来利用的最大缺陷在于该过程将高品位能降至极低品位的热能来利用。

如同用高温高压蒸汽来供暖。

而目前煤炭利用的现状即在近期内以燃烧为主的局面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此,现有燃烧设备的改进是提高效率、降低污染的一个方向。

同时,对于新设备应采用新的转化技术,逐渐改变煤炭利用的现有格局。

1.3.2 气化煤炭气化是利用固体煤来产生气体燃料或产品的过程,与煤的直接燃烧相比,气化具有大的优越性。

首先,在转化过程中燃料的品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略有升高。

所产生的气体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其次,与固体煤相比, 体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其燃烧效率高, 污染低,可作为民用燃料。

然而,完全气化过程需要较苛刻的条件,即较高的温度,同时半焦的完全气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上在高温气氛下半焦的失活,造成不完全气化。

其结果是气化炉的结构复杂、造价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各国正在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该技术的商业化可望提高煤炭的转化效率。

但目前煤气的高温净化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还投有得到完全解决。

同时,我国目前的燃气轮机还需要依赖进口。

因此,该项技术不能完全符台我国的基本国情。

1.3.3 液化煤炭液化是通过化学加工转化为液体产品,包括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过程。

煤炭液化可以通过二种方法来实现: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煤炭的直接液化是使煤在高压、高温条件下,过加氢使煤中的有机成份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直接液化具有液体转化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其产率依赖于煤的结构,煤种适应性较差。

图1、煤炭液化同时,其过程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加氢进行,苛刻的总体操作条件使产品的成本提高。

目前还无法与相似石油化工产品相竞争。

煤炭间接液化是将煤气化后,再经过催化合成为液体产品。

煤炭的间接液化的优点在于其煤种适应性较宽,操作条件较温合,同时,硫、氮和灰等污染先驱物可在气化过程中脱除。

但该过程包括气化和合成二个过程,即先将煤中的高碳成分降成一碳,然后再合成为高碳液体。

故其总效率低、产品的选择性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作为混合体的煤进行单一转化方法处理具有如下问题:转化效率低、转化后产品品位下降、污染物治理量大、工艺条件苛刻、相对投资高。

因此,应根据煤炭的结构来开发煤的洁净高效转化新技术。

2 洁净煤技术进展现状2.1 国外洁净煤技术进展现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从能源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相继开展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一些主要领域己取得重大进展,并且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于1986年推行“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 CCTP ),在能源部的主持下,先后投资52亿美元,选定38个商业性示范项目[1], 涉及4个主要应用领域,即先进发电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煤炭加工清洁燃料装置、工业应用技术示范项目。

其中11项为先进发电技术,占总投资的55% ; 18排放控制技术、7项NOx排放控制技术、6项S02项属于环境控制设备研究(有5项S02和NOx共脱除技术), 占总投资的12% ; 4项煤的洁净燃料加工技术,占总投资的8%;5 项工业应用技术(其中4项煤燃烧技术、1项除尘技术),占总投资的25 % 。

截止2001 年,已完成25项。

其中4项煤的洁净燃料加工技术, 分别为:(l) 配煤燃烧专家系统(Development of the coal Quality Expert TM)[2] :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优化燃烧配煤,实现锅炉燃烧的低排污、低成本、高效率运行;(2) 先进煤精制过程( Advanced Coal Conversion Process Demonstration)[3]: 目的是生产“精制煤”( SynCoal)。

(3) 温和煤气化项目(ENCOAL Mild Coal Gasification Project ) : 通过温和气化过程由低硫半烟煤生产两种高附加值燃料: “加工衍生燃料”(process-derived fuel,PDF) 和“煤衍生液体燃料”(coal一derived liquid,CDL)。

(4) 煤制液体甲醇/二甲醚工艺( Commercial Scale Demonstration of Liquid Phase Methanol(LPMEOH TM) Process [3]:采用LPMEOH TM工艺,由煤合成气进行商业化示范生产液体甲醉,同时还试生产二甲醉(DME)和甲醇的混合物。

目前,美国洁挣煤技术计划已转入前景21(Vision 21)计划,大力推进煤炭的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 最终实现含碳能源, 尤其是煤炭近零排放利用系统:先进透平计划(AGT) 转入新世纪透平计划(NCGT)。

日本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新能源工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0),从事洁净煤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

1995年,新能源工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组建了“洁净煤技术中心”(CCTC),推出了“新阳光计划”,1999年又制定了“21 世纪煤炭技术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煤作为燃料的完全洁净化日本目前正开发的项目有:(l) 煤炭高效率利用技术,如IGCC 、CFBC 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2) 煤炭预处理和烟气净化技术,如煤炭选洗技术、废烟处理技术、脱硫和脱氮技术等;(3) 加压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开发;(4) 煤合成气燃料电池等;90年代,欧盟推出未来能源计划,其主旨是促进欧洲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欧盟发展洁净煤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各种燃煤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使燃煤发电更加洁净; 通过提高效率减少煤炭消费。

目前研究开发的项目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煤与生物质及工业、城市或农业废弃物共气化(或燃烧);固体燃料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等。

2.2 国内洁净煤技术进展现状1995 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规划领导小组” ,组织制定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 0 10 年发展纲要》,提出在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应包括煤炭加工、洁净燃煤与发电、煤炭转化、污染物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四个领域的技术。

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在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及推广应用三个层次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缩小了我国在洁净煤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具体为:(l) 在煤炭洗选和加工方面:选煤设计能力大幅度提高, 由4.42亿吨/年提高至5.02亿吨/年;干法洗选、重介质旋流器、细粒煤分选等技术迅猛发展;水煤浆制浆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阵以上,工业燃烧水煤浆取得实质性进展: 已建成较大规模的动力配煤生产线, 配煤能力约500万吨阵; 型煤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2) 在煤炭转化方面:引进和自主开发了一些新的煤炭气化技术,如多喷嘴水煤浆新型气化炉、加压粉煤流化床气化炉、灰熔聚常压流化床气化炉,并进行了放大试验,目前工业应用以引进技术、装备为主等: 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厂已通过可行性研究,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开发取得进展;成功研制了kW级燃料电池堆, 完成了30kw燃料电池系统与电动汽车系统联合试验和试车系统[4]。

(3) 在洁净燃烧与发电方面:220t/h以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实现国产化,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发电工程示范正在组织实施。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干煤粉气化、热煤气净化、燃汽轮机和余热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启动;(4)在污染物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烟气脱硫、除尘新技术, 完成了多套电站烟气脱硫工程:煤研石和煤泥等废物再资源化已初步实现产业化, 当年废物再资源化率达50%以上。

2.3 国内洁净煤技术发展存在的不足中国在洁净煤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研究开发力量较分散,难以形成整体优势,项目重亚或低水平重复;引进的技术较多, 自主开发的创新性技术较少,且成熟程度不高;研究成果转换率较低,规模不大;对中国洁净煤技术市场孺求了解不足[5];从研究开发、工程示范到商业应用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和资金缺乏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