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七章).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PPT(第七章).PPT
3、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是既 定的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4、道德品质及其培养
(1)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一定的道德行为 的积累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2)道德品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三、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道德的本质
* 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 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3、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 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认 识 功 能
调 节 功 能
宋鱼水:忠于法律 公正司法
王顺友:
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 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 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正确理解和贯彻集体主义原则,要注 意防止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对立起来;
(5)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 能动作用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公孙丑上》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 态度、标准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 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 否定、全面抛弃。
2006年7月21日,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大三学生李春 华为救二名落水儿童 而献出自己年青的生 命。8月18日“东方时 空”以《李春华——生 如夏花》为题报道了 他的事迹。“时空记忆 ”的解说词说:
李春华就是一个朴实而平凡的 农家子弟,他沉默寡言但乐于助人 ,他有超出一般“80后”学生的忍 耐力和进取心,他的美德总是在平 淡的生活中积累着光芒,而且这光 芒并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李 春华的同学们永远会亲切地称呼自 己的班长叫“小花”。这是“小花 ”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可是,樱花 每年依然绽放,“小花”却轻轻的 挥别了校园 。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 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 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 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 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 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 耻。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 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 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 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 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 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 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 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 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 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 相信:精神无敌。
检验和判断各项改革政 策和工作都要始终坚持和考虑 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 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 。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 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 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 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 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 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科学学说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形成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 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 于人的生产实践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 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 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 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 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 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胡忠到塔公支教的两年时间里,妻子谢晓君一到假期就准备 好胡忠爱吃的、高原孩子需要的东西,再带上女儿,从成都 颠簸十几个小时赶往塔公。长时间下来,谢晓君与福利学校 的孩子们也越来越熟,偶尔还给他们上几节音乐课。每到塔 公一次,谢晓君心里的天平就向高原倾斜一点。2003年,成 都选派赴甘孜州的支教老师,谢晓君第一个报了名。就这样 ,身为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音乐教师的谢晓君,带着年仅3岁 的女儿,也来到康定县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 到塔公后不久,谢晓君就把工作关系转到了康定县,她 “不留后路”的举动让旁人很难理解。但谢晓君却说:“成 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不会损失什么。但对藏族聚居区 的孤儿而言,我的存在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胡忠与谢晓君的女儿名叫胡文吉,来到塔公之后,她有 了一个藏名——曲桑拉。胡忠和谢晓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 自己的孩子,曲桑拉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在校园里遇到胡忠 和谢晓君也只能叫老师,不能叫爸爸妈妈。 在如今已是西康福利学校校长的胡忠眼里,学校完全是 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胡忠和谢晓君说:“ 爱心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 来越强大,我们会继续默默坚守高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
第七章 加强品德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 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 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 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 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 〃路德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 索,它们就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夙夜在公”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治安策》、
“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
(2)推崇“仁爱”原则, 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尊老爱幼、尊敬师长
2.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3、文明礼貌、公正无私
4、勤劳节约、爱护公物
5、求实创新、谦虚谨慎
6.励志勤学、勇于献身
第二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2006年8月6日
(3)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 》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4)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
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 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 有义,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 非相篇》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 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 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 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 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第七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与道德品质 第二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节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道德与道德品质
一、道德与道德功能
二、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与道德功能
1、道德的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 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 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爱由亲始 由近及远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宋 张载《西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 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 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 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 展的真谛。
(2)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另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评 析
这两种错误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 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 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 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 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 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3) 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 成果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江泽民在乔治· 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季羡林先生祝贺 95岁生日
季羡林: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 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 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温家宝: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 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二、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行为与道德行为
(1)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义支配下表现出来的, 有利于或者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 为。 (2)道德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
2、道德行为的选择
道德行为的选择,也叫道德选择: (1)道德选择是人生选择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选择 (2)道德选择是人们自愿自觉的选择 (3)道德行为的选择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主观意志的表现,是主观对 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