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110-111综合与实践《绘制平面图》。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了解一些常用的实地测量工具,了解绘制平面图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前期准备工作。
2、使学生经历绘制平面图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测量、平面图形和
比例
尺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测量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绘制具体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建筑物或场所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地测量工具:卷尺、测绳、标杆、指南针等;绘图工具:尺子、圆规等;每一小组一张测量数据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头抢答。
1、一幅图的()和()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2、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为了便于比较,通常把要比例尺写成前项是()的比。
3、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也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米。
5、我们学过的表示方向的词有:、、、、
、、、。
6、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比、、、绘制。
二、观察分析,明确任务
过渡: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清楚地呈现某块地面以及相关建筑物占地大
小和位置关系,常常需要绘制平面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校园平面图的魅力吧。
(一)看图体悟,分享发现
1、课件出示东港小学校园平面图,引入问题:认真观察这幅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启发设计:
(1)这幅平面图是按什么样的比例尺绘制的?
(2)校园里有哪些建筑物或场所?
(3)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4)它们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
3、选择一两个建筑物或场所,量一量平面图上的尺寸,根据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大小。
(二)引导思考,讨论交流
1、提问:想一想,绘制学校校园某个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相机播放本校建筑物或场所的实拍图片)
2、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3、师小结:
(1)准备好测量工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介绍并展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2)通过实际测量弄清相关建筑物或场所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根据建筑物或场地的占地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三、充分准备,领悟方法
1、引入:你们打算绘制我们学校校园内哪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2、绘制校园平面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联系你们小组选择的场所或建筑物,讨论下面3个问题,再进行准备。
(1)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选择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
(2)如果场地或建筑物的形状比较复杂,应该怎么办?
(3)怎样确定活动场所、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哪些工具?
3、交流反馈,相机小结:
(1)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测绳,也可以走一走估计长度。
但有时会遇到相隔较远的距离,用卷尺、测绳都不能直接测量,这时可以先在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再想办法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
(2)形状复杂的,可以把它们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再测量它们的实际大小。
(3)确定位置关系时,要选定观测点(中心点),使用指南针和卷尺。
(4)对于测量工具,应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灵活选择。
四、实地测量,合理绘制
1、分组测量。
(此环节提前布置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完成)
学生4人为一组,合理分工,实地测量,其中2人测量,1人记录,1人检查核实。
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互相配合,并把测量的数据填写在数据记录表中。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分组对我们学校的建筑物或场所进行了实际测量,现在就一起来分享各组的劳动成果吧!
2、播放实地测量实拍图欣赏。
3、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地测量数据。
4、绘制平面图。
强调绘制平面图的要求:
(1)选定比例尺,讨论其合理性;
(2)计算出图上距离;
(3)明确所选择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形状、位置关系;
(4)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的数据,合理地绘制在课本111页上。
5、展示交流,互动点评。
请各小组展示绘制的平面图,说说绘制的场所或建筑物,以及绘制过程,并介绍选用的比例尺,为什么选这个比例尺。
让学生从方向、位置及比例尺的选用等方面互动点评。
6、交流测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7、补充、修正平面图。
五、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以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为观测点,绘制出它与厕所、操场、车棚、升旗台的平面图。
比例尺
2、以我们学校的舞台为观测点,绘制出它与校园内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图。
(至少绘制出三个不同的建筑物或场所)
1、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正确绘制出了学校某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那我们要绘制出学校完整的平面图,可以怎么做?
要求:课后各小组互相合作,绘制出我们学校完整的平面图。
2、实践运用:
(1)以自己家为观测点,绘制出它与周边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图。
(2)以学校为观测点,绘制出它与周边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图。
(3)要求有兴趣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本地区有特色的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绘制出它们的平面图。
七、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说一说。
2、结束语: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