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doc 乌鲁木齐东二环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特殊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说明 (2)第二章工程概述 (2)2.1工程概况 (2)2.2 主要工程数量 (3)第三章资源配置 (3)3.1人员配置 (4)3.2机械设备配置 (5)第四章施工准备 (5)4.1人员组织 (5)4.2技术准备 (6)4.3 试验准备 (6)第五章施工方案 (7)5.1处治原则 (7)5.2处治措施 (8)5.3施工准备 (8)5.4技术要求 (9)5.5试夯段布置 (10)5.6强夯施工流程 (12)5.6施工要求 (13)5.7施工步骤 (14)5.8施工注意事项 (17)5.9成品保护 (17)5.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8)5.11质量保证措施 (18)5.11.1技术控制 (18)5.11.2施工过程控制 (20)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1)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24)7.1安全施工措施 (24)7.2文明施工措施 (25)7.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6)7.4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27)7.5现况地下管线与高空缆线安全保护措施 (28)7.6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28)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总体性实施施工组织设计;10、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原则。

2、遵循设计和验标的原则,正确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3、坚持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原则,确保产品使业主满意。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施工组织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1.3编制说明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实力、特长、技术力量、机具配套等多方面因素,编制本方案,以满足强夯工程安全、高效、高质的完成。

第二章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我标段承建的乌鲁木齐绕城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路基K4+100~K5+350、K12+700~K13+640、K14+560~K15+600段属于湿陷性黄土路基,夯实面积为230720m2。

湿陷性黄土是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

它的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为消除本标段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应力条件,根据本标段湿陷性黄土的特点(该段落湿陷性黄土处于哪一种类别、等级,以及场地等因素,因为强夯的夯击能量,夯点布置,夯击深度,夯击次数和遍数等因场地而异,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及夯击的单位面积夯击能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掌握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在的气候条件按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方法。

2.2 主要工程数量湿陷性黄土分别路段表第三章资源配置3.1人员配置根据东绕城施工经验,结合我单位施工组织能力,计划投入以下施工设备保证大面积施工顺利进行:拟投入的主要人员表3.2机械设备配置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第四章施工准备4.1人员组织1、技术员及主管人员及时进场,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人员配备及设备。

2、依据合同工期安排及施工队伍情况制定劳务用工计划。

3、审查施工作业队相关人员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

4、依据工程进展状况及天气因素,制定特殊气候劳务人员数量。

5、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现场作业安全意识。

4.2技术准备1、进场后,技术员认真全面熟悉图纸、技术规范等文件,详细做好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技术员对各控制点进行仔细校对及复测,并进行通道细部施工放样。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场地平整方案,提供良好的施工平台,并搞好施工用水、用电的供应。

4、将施工所需设备机具调配到位并做好保养工作,保证施工时能正常运行.5、在施工前,现场技术人员要向施工队各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驻地办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

6、施工机具设备应安全可靠,配备专业维修人员、电工,及时对设备机具进行维修及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4.3 试验准备1、路基施工前,对路基基底土样进行相关试验。

每公里至少取3个点,获得原始土样,作数据分析,为以后的检测提供对比依据,土质变化大时,按实际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2、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CBR试验、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等,必要时应做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路基填料每5000m3或土质变化时必须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第五章施工方案5.1处治原则解决黄土湿陷性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有排水出口的位置,路基水通过边沟、排水沟流入自然沟。

无排水出口的路段,结合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将路基水引向路测。

边沟、排水沟须加强防渗。

(1)加强防渗及冲刷设计。

对路基范围和附近坑、穴回填夯实。

(2)根据湿陷等级、湿陷起始压力、湿陷土层厚度及层位分布,结合路基填土高度、地基渗水浸湿可能性大小,地基处治采用强夯、重锤夯实或冲击式压路机碾压等措施,消除处理黄土层的湿陷性和高压缩性。

5.2处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湿陷性黄土较厚(大于3m)地段,清表30cm后采用强夯处理,然后分层回填天然级配砂砾碾压至路面结构层底,碾压厚度及压实强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强夯:填土高度大于4m的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夯击能为1500KN•m的强夯处置。

(2)冲击碾压:Ⅰ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填土高度小于4m的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25KJ的冲击碾碾压。

(3)重锤夯实:夯击能600~800KJ,适用于地形限制,冲击碾无法进场作业的路段或虽然能开展工作但单段长度小于100m,拖拉机加速受限,行驶速度不能满足设计冲击能量的路段。

采用逐点夯击方式施工,夯击后的地面整平后,采用小能量逐点夯击找平。

区内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多为冲洪积黄土状粉土。

针对图纸给出的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对Ⅱ级及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方案适宜。

5.3施工准备1、应备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夯实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夯实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平整地表,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3、确保夯实场地所有障碍物已全部清除;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4、施工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并对夯实地基进行了夯前原位测试,通过试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对施工范围内原状土进行取样,做含水量及标准击实试验,上报中心实验室批准。

6、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5.4技术要求1、强夯夯实范围内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柱状图及物理力学指标勘察。

2、机械设备参数:锤重≥250KN,落距≥6m,夯击能达到1500KN •M及2000KN•M锤底面积3~6 m2;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3、强夯遍数:3遍,第一、二遍跳夯(每遍5~7次),第三遍满夯,夯击能采用700KN.M;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4、加固影响深度:3~6m。

5、夯击点的顺序和布置夯击时应先两边,再中间原则进行。

第一、二遍夯击点按梅花型或正文形布置间隔跳夯,间距为夯锤直径的1.2~2.2倍(4m),第三遍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

5.5试夯段布置设置1处试夯段,施工里程为K4+100~K4+110段,共计300㎡。

夯点布置如下:夯机就位时选择场地较为平坦的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施做时正常运行,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夯锤初始落距以10m开始试夯,做好周围警示标志,夯锤落下后如出现倾斜情况及时调整夯锤,待起落正常后调整落锤高度,记录每次夯锤落距、夯锤下沉深度、周边土体隆起高度,待最后2击沉降差小于5cm时停止,记录夯击次数。

试夯结束后,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m内深度,每隔50cm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压缩系数和湿陷性系数等指标。

试夯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调整落距或夯点间距重新进行试夯;在试夯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夯坑周围的土体是否出现隆起及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等情况,否则应及时调整夯击的击数;通过试夯确定夯实击数、夯实频率、各点平均夯沉量,用以指导全线强夯施工。

立面图强夯断面示意图夯点布置图第一遍按照 点进行夯击,第二遍按照 进行夯击。

5.6强夯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标高测量→夯点放样→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满夯→整平→标高测量→场地整平。

第一遍夯点放夯机就位,夯锤对测量夯前锤顶起吊夯锤至预定5.6施工要求1、强夯夯实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夯实。

2、强夯夯实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夯实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夯实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夯实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夯实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夯实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干燥天气进行强夯夯实时宜洒水降尘。

5、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夯实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5.7施工步骤(1)场地准备采用推土机和挖机将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