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景观设计对比
要求,三是取其寓意。
在当时法国人的眼中,植物是被
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这与讲 究植物个体美的中国园林有着本 质美学观基于两个原因赞美自然,即自然色彩与形状的美以及 支配它的内在规律,美既被认识是(可见的)自然物属性,也被认为是(理 性所把握的)本性的属性,这种看法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理 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之所以受到什么的赞美不再是由于它的 色彩与美丽,而是在于它那“永恒的秩序”。 对于美理解的不同,也源于科技发展的方向不同,中国历来更注重人文
凡尔赛宫园林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园林,其奢华几可与凡尔赛富相
媲美。由勒诺特尔设计。花园占地6.7公顷,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
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图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 景,构筑整齐划一,透溢出浓厚的人工修凿的痕迹,亦体现出路易十四对 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规范。园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草坪树木都修 剪得整整齐齐;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且多为美丽的神话或传说 的描写。长、宽分另为1650米和62米、1070米和80米呈十字交叉的大、小运 河,为多人文色彩,少自然气息的皇家花园增添了几多天然氛围。凡尔赛 宫花园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欧洲的建筑风格与此大相径庭。欧洲人建城堡,倘若有山,则必定要
建在山顶。建筑物高大雄伟,再砍光周围的树,数里之外也可见其雄姿。
欧洲的园林往往只栽培有限的几种植物,占地面积最大的常是单一的草坪。 树木被修整成圆椎、球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欧洲建筑追求的就是区别于 自然,张显人为的作用,突出人对自然的改造。 中国人与欧洲人在建筑审 美观上的不同正是他们不同自然观的一个体现。
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
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 园林。
颐和园具有皇家园林特色 ; 园中的古典建筑 ,不仅将整个 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 3个景区 , 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 用 ,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 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 ,
各自独立成景 ,又相互依托 ,形
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巴黎西南24公
里处。欧洲最大的王宫。原为国王 猎庄,路易十三时建造了一个小城 堡,1661年路易十四时动工扩建, 路易十五时期完工。在保留小城堡 的前提下建筑了规模庞大的包括城 堡、宫廷、花园在内的王宫。占地 2473公顷。三条放射形大道在观感 上使凡尔赛宫宛如是整个巴黎乃至 整个法国的集中点。
中外景观设计对比
概论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 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 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 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传统的欧洲建筑、园林与传统的中国建筑园林的各自特点
中国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大规模的建筑群, 如宫殿、陵墓等,常常会依山而建,利用山势起伏自然形成建筑物的错落 排列。建筑物一般不高,但却种植有高大的树木。尤其是寺庙里类的建筑, 更是常常刻意隐藏于林木之中。中国的建筑家有时不但追求外观上与自然 一致,还会最求一些迷信的东西,如风水。中国的园林则更是如此。园林 中往往置以假山,开凿小溪,种植的花草不下百种。概括说来,中国园林 追求的就是尽量模仿自然。置身于最高境界的中国园林之中,会使你误以 为身在大自然间,而非是人造环境。
概括说来,中国人崇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
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附属。人类应该服从、顺应自然。在审美上
认为自然的就是美的。中国的道教思想是这种自然观的代表之一。欧洲人 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关系。不是人类征服自然就是
自然征服人类。
英英释义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1979年列入
而中国的美讲求意境。这是俩中截然不同的追求,因此产生了理性审美和非
理性审美,具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差异。
Thanks for listening
花园实景
外景
颐和园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 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 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具有与欧洲古代园 林不同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 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 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 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
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颐和园的昆 设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明湖、万寿山,以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显 来完成前期的场地平整工作。 得自然和谐,没有人工穿凿之感。
植物运用的区别
颐和园——文化要素 中国园林赋予植物诗画之美, 尤其是唐宋之后意境逐渐成为植 物配置的主要目的。生态理念在 中国园林中是不多见的,对于植 物一是生产的要求,二是审美的 凡尔赛宫苑——建筑材料 文艺复兴园林之后,在法国 的园林中植物是完全被作为一种 建筑材料来使用的,建筑师严谨 规则的,因此植物被修成各种规 则的形状,并用其来堆砌庭院。
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设计原则
颐和园——顺应自然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讲求顺应自然,多表现自 凡尔赛宫苑——改造自然 凡尔赛在法语中是坡地的 然的气韵。中国园林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去对待自 意思,现状原本是一片生态湿 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不愿意彻底改造自然,而 地。勒诺特尔在进行总体设计 是对自然进行修补,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 时,为求恢弘气派的风格,他 园林自然观念。在造园过程中,讲究对自然抽象的 用直尺与圆规勾绘了一幅美丽 模仿和创造,力求再现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景物的 的蓝图,而不是根据场地的地 造型和气势,这使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具有自然神韵,形地貌着手考虑,这就导致建
科学,科学家在中国出的少,而且成为科学家必定先是文人,这从客观上决
定了中国自清末之后落后挨打的局面,也使中国人产生了与西方不同的审美 观念。或许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埃及由于尼罗河大泛滥而在数学几何学 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欧洲人秉承了埃及希腊的传统,毕达哥拉斯说:“美就 是和谐”,欧洲人欣赏几何之美,甚至算除了黄金分割的尺度,在这种美学 思想的指引下欧洲形成了规则式园林便不足为奇了,这也同样使欧洲人更具 理性,也更习惯于具象思维,在欧洲人眼中美是可以计算的,是有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