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语文阅读

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语文阅读

浅谈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语文阅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挑战。

”同时,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

受网络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习惯都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不同,阅读如何开展,阅读者具备哪些素质,这些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
一、语文阅读要体现科学性
阅读,作为一门科学,自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阅读也必然有规
律可循。

只要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达到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科学性主要指符合阅读的科学原理、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等。

科学的阅读原理包括阅读切合学生实际的,符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的从感受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符合教育心理和语文阅读的理论,针对不同的阅读的对象,如书籍、光盘、网页等采取不同手段、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

针对不同的阅读者科学编排阅读内容,快捷查找,合理筛选信息。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指根据不同阅读目的,不同年龄段、知识段的学生采取的不同的方法,如精读、泛读、速读、屏幕浏览等;阅读技巧是在长期阅读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书面阅读的涵咏法、问题法、现代媒体的配乐朗读、情境法、关键字法等。

当然,文体不同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小说精读精彩片段、浏览故事情节;诗歌重在浓情朗读;
散文可研读、速读;议论文侧重默读等。

小说、剧本还可借助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不定期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学习一提高一再学习一再提高,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语文阅读要突出文体性
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者和大师交流的过程,是阅读者和智者的对话,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也是创新的过程。

在信息铺天盖地、网络无孔不人的社会中,教育在“承担传递文化知识之任务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关注教育者心性的健康发展,关注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即关注人的本身。

”这里强调了阅读过程中凸现“人”的主体性,体现了人本的思想,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认识观点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练达。

”语文阅读过程中要体现人本的思想,注重人格的升华。

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阅读中常常被忽略了。

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因此,语文阅读实践中,应当突出阅读者的主体性。

三、语文阅读要突出人文性
传统的语文学习,太注重科学化和动技术化了,忽视了语言的人情味、艺术性,忽视了美,忽视了人的因素,即人文性,语文阅读更是如此,断章取义,机械分析。

语文阅读人文性的培养,首先是普及、深化识记性的人文内涵,如文字、图腾、文物等演变过程等民族知识,增加素养。

其次,有计划地引导阅读民族英雄人物传记等,从人
格上加以感染,还可借助网络信息加以熏陶。

第三,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定期交流。

第四,结合阅读调查专访、参观名胜古迹等形式来渗透人文内涵。

四、坚持阅读教学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统一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文阅读有我们民族自身的特点。

民族的性格、风格、道德传统必将赋予阅读教学以民族化色彩。

语文阅读教学要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思想、理论,先进的手段、方法,但是,中华民族本身就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使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这关系到人类生存问题。

”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更应突出语文阅读教育民族化的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阅读教学新体系。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强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

国外的一些比较先进的阅读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必将给我国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在阅读教学方面,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界限,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世界文化便是一条捷径。

五、合理配置利用网络资源
(1)利用多媒体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阅读怀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尤其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网络文化。

(2)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民,为语文阅读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环境,也可以利用cd—rom光盘或者通过建立管盘库、电子图书馆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资源。

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众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校园网或internet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来获取信息,辨别信息,消化信息,利用信息。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

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从而促进创新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展开。

(4)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阅读资源共享。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这类系统,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培养信息的检索和应用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

是以人为本、展现主体的过程,是实践锻炼、培养创新的过程,语文阅读也是促进人健康全面发展,交流信息、传播文明的过程。

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民族和未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