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一、病句要点指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主要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识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层级的能力要求。

一般地说,修改病句能力强的考生,语文表达能力往往强,反之亦然。

因此,提高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同时也就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透过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考查,就可以窥见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

(一)语序不当常见语序不当的毛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名词附加语不当,即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应当注意,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如:“国家队里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性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性的)篮球(名词)女教练。

”如果违反多项定语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语序不当的错误。

2.动词附加语不当,即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度的词或短语。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如“许多教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地点)都(范围)同他(对象)热情(情态)交谈。

”如果违反多项状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状语语序不当的错误,如:(1)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条件反射的实验,他总是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应将“把动物用绳子缚”改为“用绳子把动物缚”)(2)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任意被列强欺侮”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为“被列强任意欺侮”)3.一般词序不当一般词与词的组合也是有一定顺序的。

如果违反了这一顺序规律,也会产生语序不当的错误。

如:(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从理论上”应与“说明”对应,“从政策上”与“规定”相对应)(2)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把本来应做定语的词放到了状语的位置,应将“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改为“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4.句序不当在一个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与分句间的组合是有机的,是约定俗成的。

句子是用来表达自然界的事物或事理的,自然界的事物或事理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之分,用来表达它们的语言也要与之相适应,如果违反其中的规律,就会出现句序不当的错误。

如: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句序不当,应将其改为“诵读在口头上,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二)搭配不当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搭配不当的错误在病句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常见的语病病种,也是近年高考的焦点问题之一。

常见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以下5种:1.主谓搭配不当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消防车”“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1)他马上召集党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充实”“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搭配不当,应将“充实”改为“加强”)3.主宾搭配不当如: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2000年全国考题第5小题) (主语“工厂”和宾语“产品称号”搭配不当)4.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他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幼苗。

(“辛勤劳动”只能修饰“汗水”,不能修饰“心血”,可改为“他用自己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每一棵幼苗”)(2)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2003年全国考题第5小题)(“20岁的作品”不当,应在“作品”前加“人写的”)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①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无论”和“从……到”不搭配,改为“无论……或(或者)……”或“无论……还是……”)(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明确的,主要的成分是不能省略的。

句子成分的省略与成分残缺不是一回事,省略的成分不用补出来,但句意表达仍然明确,语气仍然流畅,给人以完整感;残缺的句子读起来别扭,给人以不完整感。

常见成分残缺的语病主要有7种:(1)主语残缺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通过你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应删去“通过”,让“你的讲解”作全句的主语。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如:在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应将“在”去掉。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暗中更换主语,实际上是丢失了主语,暗中换上的主语,作者心里明白,可是没写出来,读者就不容易猜测了。

a江苏省无锡的乡镇工业,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先后试制和生产了多种农业机械和先进产品,占领了市场。

b由此看来,热带沿海和岛屿周围,到处都能长出椰子树来,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县长的职务。

例a应在“先后试制生产”前加“所属工厂”之类的词作主语。

例b在“也是生物”前加“这种现象”一类的词。

例c在第三分句前加“上级”,可删去“并”;也可以改为“他被上级安排担任了”等内容。

③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如: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

顺着前边几个分句的主语来往下说,应改为“被送回家休息”,最后一个分句在“苏醒后”加上“她”。

(2)谓语残缺如: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的思维习惯。

(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可将后一个“不可能”后加上“养成”)(3)宾语残缺如:①为了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推广”残缺宾语,可在“喂猪”后加“的技术”或“的经验”等)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002年全国考题第6小题)(“进入”残缺宾语,可在“分成”后加“阶段”)③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5小题)(“针对”后宾语残缺,应在“攀升”后加“的情况”等)2.成分赘余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如:①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5小题)(“万一”和“若”重复,删去一个)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

(“不期而遇”与“晤见”语义重复)③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威慑”即“使人害怕”的意思,与“令”语义重复)(四)结构混乱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结构纠缠不清者,叫做句子的结构混乱。

常见结构混乱的语病主要有以下4种:(1)句式杂糅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将“受”改为“为”或删去“所”)②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2002年全国考题第6小题) (在“栏目”后加“是”或将“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改为“了”)(2)藕断丝连即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

如:这次网络培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2000年全国考题第5小题)(删去“也参加了学习”)(3)中途易辙即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

如: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焊接在了一起,可改为“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4)反客为主即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如:村民还没有开会选举,村主任他先当上了,就开始报复持不同意见的人。

(上半句还没有说完,句外的“村主任”当上以后的报复行为就开始了,可改为“村民还没有开会选举,他,就先当上村主任了,接着,就开始报复持不同意见的人”)(五)表意不明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

常见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指代不明①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指哪种主张不够明确,可把后一个分句改为“我同意前一种主张”或“我同意后一种主张”)(2)缺乏交待①她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是“她”还是“她的女儿”?)②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个老人下了车,手里提着一个黑皮包。

(谁提着黑皮包?是张原还是老人?)(2)产生歧义关于语言的歧义问题,比较复杂,下面简单列举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①语音歧义由重音、轻声等造成的歧义,称为语音歧义。

如: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a.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