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PPT
福建土楼
前铺小学 四年(1)班 金旭杰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 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 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 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 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 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 年历史。
பைடு நூலகம்
善庆楼内部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 江西、广东三省,以生土为主要 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 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 民建筑。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 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 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 土楼。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 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土 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 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 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 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 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 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 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 的建筑的。
庚庆楼坐落于初溪村北部,介于集庆楼与 余庆楼间。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 年),坐南朝北,占地约660平方米。直 径33米,高3层,每层37开间,内通廊式。 全楼隔墙只有3道为生土夯筑墙,其余为 土坯砖墙。设两部楼梯,两个大门。祖堂 设于内院中间,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 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 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 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 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 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 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