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名解:先导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它具有确定的药理活性,因存在某些缺陷,无法直接药用,但却作为线索物质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前提。

制药工业: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制造业,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

药物的工艺路线:一个化学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制备途径,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制备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类型反应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即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用两个相同分子经化学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位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倒推法:就是从最终产品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该法又称追溯求源法。

一锅合成: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简单反应:只有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

通常物料量以摩尔为单位,则称为物料的摩尔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的包围着。

由于溶质离子对溶剂分子施加特别强的力,溶剂层的形成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

相转移催化剂: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之间发生反应的物质,即使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的物质。

正交实验: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这种分析方法叫做正交实验法。

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

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物料衡算:是研究某一体系内进、出物料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的过程。

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的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

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

也以百分率表示。

生产工艺规程:一个药物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但其中必有一种是在特定条件下最为合理、最为经济又最能保证产品重量的。

人们把这种生产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形式。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将上述这些物质加以结构改造或人工合成创造出的自然界没有的新的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氨基酸:羧酸分子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L型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立体异构现象,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称为L型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元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分别是: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初生氨基酸: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硝酸还原及自外界吸收氨使酮酸氨基化成相应的氨基酸和微生物通过转氨酶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上,生成的新的氨基酸称为初生氨基酸酶转化法亦称为酶工程技术,实际上是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使某些化合物转化成相应氨基酸的技术。

干扰素(IFN)是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这类诱生蛋白质从细胞中产生和释放之后,作用于相应的其它同种生物细胞,并使其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

维生素:是生物体内一类量微、化学结构各异,具有特殊功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需从外界摄取,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中药活性物质。

酶: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是由的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粘多糖:是指含有氨基糖与糖醛酸或它的衍生物的多糖,是含氮的不均一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也称为糖胺聚糖。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因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够需要,必需依靠食物供应,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胆汁酸:各种胆酸均可与甘氨酸(H2N-CH2·COOH)或牛磺酸(H2N-CH2CH2-SO3H)以肽键结合,形成各种结合胆酸,称为胆汁酸生物转化法: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酶工程技术可称为生物转化法溶解度法是依据类脂类药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吸附分离法是根据吸附剂对各种成分吸附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胆汁酸:体内胆酸类化合物在肝脏大都与甘氨酸或牛磺酸形成结合型胆酸,总称胆汁酸小题:1.合成装配方式分为“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化学合成的装配方式一般采用“汇聚式”2.简单反应分为单分子反应(即一级反应,包括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化),双分子反应(即二级反应: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如取代反应),三分子反应(即零级反应)3.复杂反应中控制反应速率的方式:1.可逆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应用改变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2.平行反应:不能采用改变反应物的摩尔比或反应时间等方法来改变各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方法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4.当实验一个新反应时,主辅料的摩尔比最好从1.0:1.2,反应物浓度10%开始进行反应条件的探索。

5.溶剂的分类:把介电常数在15以上的称为极性溶剂,15以下的称为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

6.有机反应按反应机理分为两类:游离基型反应和离子型反应。

7.离子型反应中,溶剂的极性对反应的影响很大。

8.理想的精制溶剂:室温下药物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

A线为理想的精制溶剂。

9.范特霍夫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1-2倍。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如下四种类型:一般反应,爆炸反应,催化加氢或酶反应,反常反应。

只有一般反应符合范特霍夫规则。

10.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正交实验特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

正交表符号的意义:Ln (K m),L 称作正交表;n 表示正交表的行数,即试验次数;m 表示正交表的列数,K 表示个因素的水平数,读作“m 因素K 水平n 次试验的正交表”。

Un (K m ):均匀设计表。

11.物料衡算的基准:1)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型设备的物料衡算,化学制药产品的生产间歇操作居多。

2)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3)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

12.每年设备操作时间的设定:车间每年设备正常开工生产的天数一般以250天计算13.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Q 和辛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 ,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14.缺乏VB1可引起脚气病;缺乏VB2可引起口角炎;缺乏VA 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 可引起佝偻病。

15.维生素B2的提取中:加黄血盐和硫酸锌作用是除去蛋白质16.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素A ,但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化为维生素A17.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是组成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

18.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α-氨基和α-羧基,故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统称为α-氨基酸19.根据氨基酸在PH5.5溶液中带电状况分为酸性、中性及碱性氨基酸三类20.L-亮氨酸的制备中加入邻二甲苯-4-磺酸作用是形成复盐沉淀21.多肽与蛋白质只有肽链长短之别,二者间没有严格的区分。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22.由10个以下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称为“寡肽”,含约10-5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多肽”,含超过50个氨基酸的肽衍生物则常定义为“蛋白质”。

23.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总蛋白的55%。

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4.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有A 和B 两条链,A 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 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两链之间由两个二硫键相连,在A 链本身还有一个二硫键。

25胸腺素组分5是由80℃热稳定的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分子量在1,000~15,000之间,等电点在3.5~9.5之间。

根据它们的等电点以及在等电聚焦分离时的顺序而命名。

共分三个区域:α区包括等电点低于5.0的组分,β区包括等电点在5.0~7.0之间的组分,γ区则指其等电点在7.0以上者。

有活性的称为胸腺素,无活性的称为多肽。

26.胸腺肽对热较稳定,加温80℃生物活性不降低。

经蛋白水解酶作用,生物活性消失。

27.促皮质素是从垂体前叶提取出来的一种多肽激素,易溶于水,PI 为6.6。

在干燥和酸性溶液中较稳定,虽经100℃加热,但活力不减;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失活28.促皮质素为3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各属差异仅仅表现在第25~33位上。

促皮质素的24肽即1~24位的片段(促皮质素1~24)具有全部活性。

这是因为促皮质素的第24位氨基酸之后的部分,不参与同受体的作用,它仅维持整个多肽结构的稳定性。

29.降钙素是一种调节血钙浓度的多肽激素,由甲状腺内的滤泡旁细胞(C 细胞)分泌。

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N-端为半胱氨酸,它与7位上的半胱氨酸间形成二硫键,C-端为脯氨酸。

如果去掉脯氨酸,保持31个氨基酸,则生物活性完全消失,说明降钙素肽链的脯氨酸端与生物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30.重组DNA 技术制造人胰岛素的方法有:AB 链合成法和反转录酶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