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的特点:1、常为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
2、多数外科感染与组织损伤,手术介入性操作有关。
3、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有全身表现。
4、常依赖于手术及换药处理。
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的分类: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背部。
金黄色葡萄球菌。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好发于颈项、背部等皮肤厚韧的部位。
3、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
4、急性蜂窝织炎,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的化脓性炎症。
是溶血性链球菌。
5、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于下肢和面部,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6、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常见的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黄金色葡萄球菌。
身体状况:局部表现:浅部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中央部位逐渐坏死、化肿,最后脓肿破溃。
全身表现:病灶部位较深、感染扩散、脓液引流不畅,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脉率快等全身表现。
1、一般护理:体位与休息:抬高患肢并制动,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通风、床单位整洁。
饮食与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高热及口唇、口底感染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丹毒具有接触传染性,应做好接触隔离防护。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神志、精神状态,定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对于危险三角区的疖和唇痈,颅内感染征象,对口底、颌下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治疗配合;全身感染者: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
对症护理:体温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
脓肿形成: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4、心理护理。
5、健康指导。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主要原因?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抵抗力下降。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共性表现:骤起寒占,高热,可高达40-41℃或低温,病情重,发展迅速。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意识淡漠或烦躁、谵妄或昏迷。
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肝、脾肿大,严重者榀出现黄疸和皮下瘀斑。
重点处理原发病灶,包括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及早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对真菌脓毒病者,全身应用抗真菌的药物,营养支持,输液,输血,对症治疗,控制高热。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体位与休息;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饮食与营养: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鼓励病人多饮水。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感染性休克表现,定时监测水、电解质变化。
3、治疗配合,处理原发病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高热病人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4、心理护理。
5、健康指导。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持异性感染。
破伤风发病需具备3个条件:1、病原菌侵入伤口2、缺氧环境3、机体抵抗力低下。
主要致病因素为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
痉挛毒素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毒素。
身体状况:1、潜伏期7天左右,少数病人1-2日,新生儿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俗称七日风。
2、前驱期,无特异性。
3、发作期,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
表情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最后为膈肌,相应表现为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甚至呼吸暂停。
预防的关键在于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也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破伤风治疗原则,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隔离护理,安置于单人隔离病房,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
体位:卧床休息,床边加隔离护栏,必要时加用约束带。
饮食与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量多次。
2、病情观察: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社志。
记录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及用药效果,加强心肺功能监护。
3、治疗配合:伤口护理、用药护理: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预防并发症的护理,4、心理护理、5、健康指导。
损伤按原因分类?1、机械性损伤。
2、物理性损伤。
3、化学性损伤。
4、生物性损伤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1、局部因素:感染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2、全身性因素:年龄,营养不足,慢性疾病根据受伤时皮肤和黏膜是否完整,创伤的分类?1、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挤压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骨折、闭合性内脏伤2、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撕裂伤、火器伤身体状况:1、局部表现;均有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者还可见到伤口和出血,合并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则各有其特殊表现。
2、全身反应:轻者无明显表现。
重者可有发热、脉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乏力、食欲减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即可诊断: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32mmH;4、白细胞数>12*109/L 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护理的原则是配合医生做好各类急救工作,密切观察并报告伤情变化,保护各项治疗措施及时有效地实施。
1、迅速抢求生命,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包扎伤口及止血。
4、妥善固定骨折。
5、稳妥转运病人,保持适当体位;保证有效输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烧伤面积新九分法烧伤深度的评估要点3、烧伤程序判断:1、轻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小于10%;2、中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11%-30%,或III度烧伤面积小于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1%-50%,或III度烧伤面积11%-20%,或II度、III度烧伤面积虽未达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吸入性损伤或较严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大于50%,或III度烧伤面大于20%。
烧伤病人的病程分期估计:1、休克期:发生在伤后48小时内,体液渗出以伤后6-12小时最快,持续约36-48小时,休克是烧伤早期的并发症或死亡原因。
2、感染期:烧伤早期易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
伤后2-3周,III度烧伤的焦痂大片溶解脱落,是烧伤全身性感染的又一高峰期。
感染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修复期:组织烧伤后,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创面已开始修复。
4、康复期。
烧伤现场急救护理措施?1、迅速消除致伤因素,指导和协助伤者尽快脱离险境;2、抢救生命,首先处理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3、防治休克: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中度烧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疼痛者遵医嘱酌情使用。
4、保护创面;5、转送病人。
调节输液量和速度的指标:1、尿量:成人维持在30-50ml/h,心血管病人、吸入性烧伤或合并颅脑损伤者每小时尿量20ml左右即可;发生血红蛋白尿时要维持在50ml/h以上。
2、如血压、脉搏、末梢循环情况、精神状态、中心静脉压。
血容量已基本恢复,每千克体重每小时尿量不少于1ml;收压在90mmHg以上,成人心率120次/分以下,儿童在140次/分以下,病人安静、肢体温暖,中心静脉压正常。
病因: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1、颅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如脑水肿、脑积水、脑血流量增加等。
2、颅腔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颅腔容积缩小,如狭颅症、颅底陷入症等。
身体状况: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包括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1)、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早晨和晚间较重,多位于前额和颞部。
(2)、呕吐:呈喷射状,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
(3)、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
2、意识障碍3、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增高、脉搏徐缓、呼吸深慢4、脑疝(1)小脑幕切迹疝:在颅内高压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暂时缩小后逐渐散大、病变对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枕骨大孔疝:病情变化快、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变显著且出现较早,而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现较晚,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一般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2、吸氧持续或间断吸氧3、控制液体摄入量4、其他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保持大小便通畅。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配合:1、护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1)脱水疗法护理(2)应用糖皮质激素护理(3)亚低温冬眠疗法护理2、对症护理:(1)抽搐(2)头痛(3)躁动3、脑疝的急救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和利尿剂,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跳及瞳孔的变化。
紧急做好手术前准备,发生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4、脑室引流的护理:(1)注意引流管的连接和位置(2)注意引流速度和量(3)保持引流通畅反之即为阻塞,可能的原因有:①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折叠成角,将引流管向外拔出少许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②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至脑脊液流出。
③引流管被血凝块或组织阻塞,必要时应更换引流管。
④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引流管内可能无脑脊液流出(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瓶(袋)。
(6)拔管的护理。
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身体状况: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
(1)皮下血肿:血肿位于皮肤表皮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2)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层与骨膜层之间(3)骨膜下血肿:血肿张力较高,有波动。
2、头皮裂伤,因饨性及锐器打击所致,出血较多,可致休克。
3、头皮撕脱伤,是最严重的头皮损伤。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要点及措施?1、嘱病人采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促进漏口封闭,维持至停止漏液后3-5日。
2、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每日2-3次清洁消毒。
3、严禁堵塞鼻腔和外耳道;禁止耳、鼻滴药、冲洗,严禁经鼻腔吸氧、吸痰和放置胃管;禁忌作腰椎穿刺。
4、避免用力打喷嚏、擤鼻涕、咳嗽、用力排便,以防止脑脊液逆流。
5、观察和记录脑脊液出量、颜色及性状。
6、注意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1、脑震荡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