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灌浆总结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枢纽建筑主要包括大坝、厂房两部分。
水库正常蓄水位126.5m,大坝包括左岸土石坝段、左岸混凝土重力坝段、厂房坝段、河床溢流坝段和右岸混凝土重力坝段。
河床中部为低堰式闸坝,共设9孔10×9m弧形闸门,单孔净宽10m。
电站厂房位于河床左岸,装3×11MW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开关站位于厂房左侧左岸土石坝段下游。
坝址处河床高程为EL112.3-114.4m,覆盖层以第四系冲积为主,河床砂卵石厚3.6-7.3m,基岩主要为三迭系中统巴东组岩组,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岩石较坚硬,其次为粉砂质泥岩,岩石柔软,两岸风化深度较深,河床风化深度较浅。
基础固结灌浆设计:排距、孔距均为3m,呈梅花形布置,孔深为5m,灌浆施工按二序施工,灌浆材料采用水泥浆。
1.2固结灌浆工程量
本次固结灌浆范围为7#、8#溢流坝段,桩号为:B0+076-B0+106m,2005年5月13日开始钻灌施工至6月23日结束,施工布置见附图,完成工程量见表1-1。
表1-1 固结灌浆工程量表
投入本次固结灌浆施工的主要设备见下表2-1。
表2-1 固结灌浆施工主要设备配置表
制浆工艺流程见图3-1。
4
(1)钻孔、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固结灌浆孔与设计孔位偏差不大于20cm,孔径为75mm,孔深符合设计规定。
固结灌浆孔各孔段灌浆前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压力灌浆压力的80%。
固结灌浆孔灌浆前的压水试验在裂隙冲洗后进行,试验孔数为4孔(不少于总孔数的5%),试验采用单点法,成果见附表,其余孔段结合裂隙冲洗进行简易压水。
(2)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
固结灌浆采取混凝土压重灌浆形式,灌浆按分序加密原则,分两序施工,第Ⅱ序孔在周围第Ⅰ序孔施工完毕且封孔后实施钻灌,灌浆方法采用全孔一次灌注法;固结灌浆原则上一泵灌一孔,当灌浆孔发生串浆时,则采用并联灌浆。
灌浆方式采用循环式,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50cm。
(3)灌浆压力
固结灌浆压力为0.15~0.2MPa,固结灌浆压力以安装在回浆管路上的灌浆压力表的中值控制。
(4)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
水泥浆液水灰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采用了5:1、3:1、2:1、1:1、0.8:1、0.6:1、0.5:1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5:1,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
根据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变化确定变浆与否,当某级浆液注入量达300L,或灌注时间达30min,而压力或注入率无显著变化时,变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实际情况越级变浓。
(4)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方法
在该灌浆段最大设计压力下,当单孔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结束。
灌浆结束后马上用0.5:1浓浆进行封孔,封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
(6)特殊情况处理
本次固结灌浆发生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串浆,发生串浆的灌浆孔,采取了并联灌浆;混凝土伸缩缝冒浆,采取了低压、浓浆、限流、间歇灌浆等处理措施。
(7)抬动观测
固结灌浆抬动观测孔采用浅层抬动装置进行观测,岩石以下深度7m。
抬动观测孔采用地质钻机进行钻孔,孔径76mm,钻孔结束后用锚固砂浆将测杆进行固定。
安装固定完毕后,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待凝24h后开始灌浆施工和观测,抬动设计值为0.1mm。
设有抬动观测装置的部位,对固结灌浆孔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8#-1-Ⅰ-3孔灌浆时发生了抬动,抬动值为0.01mm,并及时采取了降压措施,以防止发生抬动破坏,其它孔未发生抬动变形。
5、灌浆质量检查
在固结灌浆结束3天后,根据《建设监理通知单》(监(通)字[2005]第034号)“关于7#、8#坝段固结灌浆检查孔的通知”要求,开始进行固结灌浆钻孔压水检查,检查孔孔数为灌浆总孔数的5%(4孔),其中3#检查孔钻取芯样中发现水泥结石,固结灌浆质量检查成果见附表,合格率达100%。
6、结论
根据以上枝术参数、施工工艺及压水检查,达到了固结灌浆的目的,质量合格。
附图:固结灌浆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表:固结灌浆统计分析表;
灌浆前压水试验、检查孔压水试验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