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各城市工业发展情况中山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2°C,户籍人口139.4万。

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

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

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14 亿元,工业总产值20**.4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77.2 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

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

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

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97年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江门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

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

后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解放后,江门改为省辖市。

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

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以及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俗称“五邑”。

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人口380万人。

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多达368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215万人,港澳台同胞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

近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对全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并评选出了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我市光荣入选。

王南健市长还作为地级市的惟一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

江门是世界权威经济机构认可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也是泛珠三角区域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目前,江门正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中国第一侨乡”的巨大魅力在今后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目前,江门市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四位,全市有20多个产品的生产品经营规模居广东省或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化纤、皮革制品、食品、纸制品等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江门也是全国重要的集装箱、高能电池、线路板、照相机等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另外,我市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等机电产品在全国也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江门市综合实力很早就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

惠州改革开放20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培育出TCL、德赛、麦科特、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

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麦科特照相机、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

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

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亿元,工业总产值1216.3亿元。

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

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壳牌有限公司,将于20**年正式投产。

该项目的上马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该项目将给惠州带来600-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这个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惠州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的格局,必将对惠州乃至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目前,惠州正加紧规划及实施三条战略经济带,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数码信息企业为内容,打造数码信息产业带,壮大数码信息产业。

二是以建设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落户为契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发展文化产业。

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辟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发展临海经济,以此打造惠州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圳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30公里。

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

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395万人,其中特区内185万人。

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从1980年至1998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2.2%,1998年达到1289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9.5%,1998年达到18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35.2%,1998年达到4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3.4%,1998年达到了453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43.5%,1998年达到165亿元。

深圳创造了“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益”,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与格局。

十几年来,深圳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目前,城区建成面积己达到310.3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338.7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27万千瓦,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67.48万门,移动电话装机容量136万门,建成国家一类口岸12个,建有福田、沙头角、盐田三个保税区和龙岗大工业区等。

深圳港区是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1998年的货物吞吐量已达到3444万吨,其中盐田港是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深水码头,1998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95.2万标箱。

同时,深圳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并已从1997年1月1日起,对在深外资企业和在深外籍人员逐步实行国民待遇。

深圳正努力建成中国南方的旅游胜地。

目前,深圳已有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青青世界、野生动物园、银湖旅游度假村、香蜜湖旅游度假村、仙湖植物园、小梅沙海滨旅游中心、观澜湖高尔夫乡村度假中心等旅游景区,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游客,199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93万人次。

深圳已经确定了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

到2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佛山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工业经济结构中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9.4:50.6,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佛山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呈现出重工业化特征。

增速居珠三角前列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我国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广东省已经把佛山列为除广州、深圳之外的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佛山力推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正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位居珠三角前列。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佛山轻重工业的比例已经由20**年的58.8:41.2,调整为49.4:50.6,重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1.2个百分点。

20**年,佛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6.06亿元,同比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0.2%,成为佛山的新兴支柱行业。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佛山的工业化进程的重工业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

目前在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已经拥有中国名牌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6个,广东省名牌37个,其中广东科达、顺特电气、震德塑机等一批著名龙头企业成为了行业顶梁柱。

“专业”机械是强项据介绍,佛山装备制造业最显著的特色在于专业机械装备制造。

专业机械装备制造作为佛山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目前佛山已经形成陶瓷机械、塑料机械、木工机械、玻璃机械、压力机械、金属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印刷包装机械及电气机械设备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群体,构成了佛山装备制造业的特色和优势。

据介绍,正是这些强势行业和产品的支撑,形成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特色,使佛山拥有了省内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的地位,从而打响了佛山机械装备业的品牌。

目前,佛山已逐步走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装备制造业转移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部分,为佛山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广州一、发展基础(一)“九五”时期广州工业总体发展情况1.广州工业经过“八五”后期的高速增长,“九五”时期进入快速平稳发展阶段。

20**年,工业总产值3100.02亿元,同比增长14.7%,“九五”平均增速15.6%;工业增加值898.53亿元,同比增长13.1%,“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4.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