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台湾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信息咨询中心周建平本文从介绍台湾在世界竞争力排名开始,指出台湾最近十年来世界竞争力的明显提升得益于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

在介绍了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主要机构之后,重点介绍了台湾工业研究院及其图书馆、科技政策研究和资讯中心,并且以大陆的国家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例,对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的侧重点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作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如何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1 概述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实行经济转型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使台湾在竞争力、技术创新、教育、科技基础设施、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升。

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4年排名世界第12位,2005年排名世界第11位(1994年的排名是第22位);而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统计,台湾竞争力2001~2004年排名均居世界前5位,台湾技术创新2003、2004年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2位。

尽管这两家世界竞争力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结果不尽相同,但就自身比较而言,台湾竞争力排名比其十年前大大提升;同时,在这样两家有着世界影响的机构中连续数年获得世界领先的竞争力排名,确实反映了台湾近年在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明显的优势。

台湾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发展知识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教育、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注重研发和自主创新,以及为创新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是与其有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分不开的。

创新的配套服务包含在创新过程的许多方面,如研发、生产、营销、创业、升级等,同时也涉及了许多部门,如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学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工商会、行业协会、联合会、企业公会、学会等。

这些机构都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但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还是信息中心和图书馆。

台湾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由科技资料中心、高等院校和公共图书馆构成,建成了由科技网、学术网和书目网组成的网络信息资源。

此外,台湾“经济部”、“教育部”、“卫生署”、“农委会”等部门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各自的信息服务机构,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

台湾科技政策形成的协调部门是“国家科学委员会”(简称“国科会”),而产业技术政策的推动部门是“经济部”及工研院。

因此,“国科会”主管的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和“经济部”主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图书馆是台湾创新服务机构的典型代表,前者是台湾最重要的公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后者则是台湾最重要的公立研发机构,在为企业创新服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位置。

2 台湾涉及创新活动的机构涉及创新活动的机构包括“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学和工业园区、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学会等。

台湾的研发活动由“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整个科研开发分为推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两大系列。

推动机构由“政府”部门组成,其中“台湾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负责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台湾“经济部”、“国防部”、“农委会”、“交通部”、“卫生署”、“环保署”、“政府机构研究所”负责技术开发、商业化及应用。

执行机构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财团法人、企业组成。

其中“中央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负责基础研究,财团法人中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资策会、生计中心等以及企业负责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化及应用。

比较有影响的台湾产业创新服务机构列于表1中。

3 台湾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台湾实验研究院科学技术资料中心(简称科资中心,STIC)于1974年成立,原来属于“国科会”主管,2005年1月转型纳入“国家实验研究院”,以搜集、处理、分析及提供科技信息,促进台湾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为服务宗旨。

近年科资中心配合“国科会”推动台湾科技发展任务的需要,加强科技政策研究工作,为当局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为了强调它的这一功能,科资中心已在最近改名为“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简称科技政策中心,STPI)。

科技政策中心是台湾最重要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之一。

台湾科技政策形成的协调部门是“国科会”,作为其下属单位的科技政策中心,定位为“国家”科技政策的智库,科技信息整合与传播的中枢,而且非常重视自身在知识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第一,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政策中心参与建立了台湾的学术网、科技网和书目网三大信息资源网络。

它协同近200个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庞大的台湾学术电子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即学术网,CONCERT),汇集了近百个数据库;以学术数据库为主,也包括了像LexisNexis这样的著名的商业数据库。

它建立的科技网(STICNET),汇集了岛内外学术会议、研究计划、科技报告、电子期刊、书目数据库等资源;它还协同350家图书馆,建成台湾唯一全省范围的馆际合作系统(即书目网,ILL)。

同时,科技政策中心也拥有较丰富的馆藏。

科技政策中心的收藏不仅包括许多研究论文、技术报告,也包括许多产业和市场研究报告,以满足企业用户的需要。

第二,科技政策中心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定位使众多的“政府”机关成为其用户。

例如,它建立的“政府”研究信息系统(GRB)成为台湾唯一的省市及各地方当局信息服务的窗口,为上百个机关提供计划管理、信息检索和统计服务。

第三,科技政策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

由于得到当局的支持,其服务的收费是比较低的。

例如对岛外数据库的使用,科技政策中心用其开支对用户给予补贴。

从为创新服务的角度来看,第一,科技政策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在宏观研究方面,如创新政策、创新体系、创新的法律环境、创新研究计划、创新评价指标、创新活动的文献计量等。

第二,对创新产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创新产业策略、产业预测、技术预测等。

第三,对创新的文献服务主要表现在建立新技术专题数据库、信息检索、创新成果的收集与传播等。

第四,对企业的直接服务包括技术转移、教育培训、交流推广等。

但它的技术转移服务主要是提供资料库和总体分析,并不做中介服务。

从科技政策中心的计划与愿景来看,建立“国家”科技人才库被列为头等重要的位置,表现出当局对掌握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的重视程度。

同时,科技政策中心还积极开展对外的交流合作,参与国际间的知识创新研究计划,希望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在科技交流和合作中的作用,对和大陆的交流也很重视。

根据科技政策中心的定位,它的工作重点与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科技、产业、合作与创新政策和策略的研究。

科技政策中心对创新产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创新产业策略、产业预测、技术预测等。

对企业的直接服务包括技术转移、教育培训、交流推广等。

但它的技术转移服务只是提供资料库和总体分析,并不做中介服务。

从创新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看,大陆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系统地、持续地把创新研究作为主要工作。

(2)整合岛内信息资源。

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台湾的学术网、科技网和书目网三大信息资源网络都是科技政策中心牵头建立的,现在还在建设“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库。

而大陆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学术网、科技网、书目网和人才网建设方面的作用,远不如台湾科技政策中心在台湾的相关作用大。

另外,ISTIC 的馆藏也缺少企业所需的产业和市场研究报告以及统计资料等文献。

4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图书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建于1973年,由原来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和金属研究所合并而成。

它是从事应用研究的研发机构,定位包括发展前瞻性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辅导中小企业升级和传统行业升级,提高台湾的整体竞争力等,是台湾进行创新活动和服务的重要机构。

工研院的研发机构包括:电子工业研究所、电脑与通讯工业研究所、光电工业研究所、系统芯片技术发展中心、生医工程中心、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业材料研究所、机械工业研究所、系统与航天技术发展中心、量测技术发展中心、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与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纳米科技研发中心等。

除了直接参与重点科技领域的研发活动,工研院还为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多种服务(见表1)。

各个服务部门都有各自的定位和服务范围。

工研院图书馆的重点是文献服务,而它的咨询服务、研讨会都是围绕文献服务展开的,涉及内容主要是馆藏查询、检索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使用等。

工研院图书馆既对内部员工开放,也对外界用户开放,并特别定位服务于工商界,这是这个图书馆的重要特点。

由于这样的定位,它在信息资源的收集上注重企业用户的特点。

它的资料库不仅包括通常的科技文献,也拥有产业界所关注的新闻、统计数据、市场调查报告、产业讯息等资料。

为了筹集购买资料的资金,图书馆采取收费的服务方式。

从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看,工研院图书馆不具备像大陆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及ISTIC那样的整体协调作用。

从服务对象来看,前者明确定位其服务对象重点是企业,而后者的服务对象更侧重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

从为产业创新服务环境的角度看,工研院具备为产业创新进行多方面服务的环境,其周围众多的科技园、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社团及政府整合了各种资源,提供各种创新服务,如政策研究和咨询、文献和信息服务、研发、生产、营销、商业化、创业服务、产业升级辅导、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培训等,而NSTL及ISTIC尚未整合这样的创新服务环境。

5 启示和建议以上对台湾竞争力、创新机构和创新服务体系的介绍主要来自网上公开信息,这些来源正面内容较多,而对其不足报道较少。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机构各自的服务环境、工作重点、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创新服务的实践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以下是笔者对改进大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创新服务的建议:1. 大陆的主要信息服务机构应重视为创新服务的问题,在机构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愿景中明确有关创新服务的内容,使创新服务成为这些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

2. 科技主管机关下的信息和政策研究服务机构应该担当创新研究和服务的重任,设立专门从事创新研究和服务的部门、项目或计划,加强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政策研究,为国家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服务。

3. 加强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在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主导地位,注意了解企业的需求,加强企业所关注的和需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

4. 在可行的范围内,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创造一个为产业创新全方位服务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