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

浅析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

浅析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摘要] 随着中非贸易的升温,纺织品出口作为对非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由非洲服饰的穿着特点决定了其纹样色彩的重要性,而色彩的审美趣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这种符号不仅仅是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等方面体现,不同色彩经过调和后所体现出来的和谐,更是区分不同民族的色彩审美趣味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以黑非洲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从影响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调和的因素和方式入手,研究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特点,为对非纺织品贸易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色彩是服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饰纹样的审美活动中,色彩作为“第一印象”的载体诉之于受众的视觉,进而影响到受众心理,给人以审美愉悦。

在色彩搭配中,色彩的和谐是对色彩运用最高目标的审美体现。

“色彩的和谐标志是人的情感方式在特定形态下表现出来的色彩构成样式。

色彩和谐在色彩的有机组合中既普遍又极具理论性,它离不开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与人的心理因素紧密相关的客观基础。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色彩在被人类运用的过程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征,色彩的表现形式也必定受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支配,这种关于色彩和谐标准的审美个性就是一个民族色彩的特点之所在。

黑非洲是非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具非洲代表性文化的区域,其服饰纹样色彩以热烈、浓郁、具有节奏感而闻名。

对于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特点的研究,重点在于找出非洲黑人运用、调和纹样色彩的方式,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美感评定标准,这种喜好上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其地域、民族文化等深层结构对色彩审美心理的影响。

一、“黑非洲”的界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非洲”(“Black Africa” or “land of blacks”),从地理上划分,这部分非洲的北界大致在北纬20°一带。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把非洲分为三部分,一是“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非洲;二是“欧洲的非洲”;三是“亚洲的非洲”指尼罗河流域的非洲,特别是埃及。

其实“黑非洲”是带有殖民色彩的名称,国外一些文献中把这个区域称为“Sub-Saharan Africa”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这个名称在其他语言中较啰嗦,再加之非洲人自己也采用“黑非洲”这种叫法,使得“黑非洲”这个名称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另外从黑格尔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当时黑非洲的地理环境比较闭塞,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较小,是较具非洲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

二、自然地理环境对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影响黑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黑人生存的基础,其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等,这些元素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和自然资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终年暴露在灼热的烈日之下,赤道的阳光创造了这块大陆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

气温高是黑非洲的一大特点,广袤无垠的热带草原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祖先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沙漠、平直的海岸线、高原同时造成了黑非洲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

阳光、沙漠、草原、森林直接影响了黑人对色彩的审美趣味,通过统计绿色、红色、黄色以其较高的应用率被称为非洲色,是沙漠、森林等自然环境的象征。

也有相关专家将非洲黑人喜欢红色、黄色的原因归结于阳光的因素,他们从不同的地理环境受到阳光影响不同的这个角度出发,将世界色系分为清冷系和鲜暖系,清冷色系的光线偏荧光灯色,而鲜暖色系的光线偏钨丝灯光色。

非洲被划分在鲜暖系区域的范围内,红色、黄色正是人们在接受到了这种色系的强光照射后,其内心色彩感知的外化形式,从非洲的服饰纹样中可以看到不同纯度、不同明度的红、黄色彩的大量应用。

利用率仅次于红、黄、绿的颜色是蓝色,有些专家认为地处沙漠地区的一些黑非洲国家由于对水的渴望,导致了他们对蓝色的钟爱。

三、文化环境对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影响闭塞的地理环境与热带的高原大陆气候造就了黑非洲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从这种生活方式中孕育出了他们特有的文化体系,影响了黑非洲人关于色彩的审美趣味。

1.性格特点对黑非洲服饰纹样的影响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色彩感受往往是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色彩的和谐处理并不是简单的色块堆砌,色彩通过调和在达到视觉和谐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有人的心理成分参与。

换句话说一个民族的性格决定了其民族的审美趣味,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洲黑人内在性格的外化形式。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这种性格具体体现在其文化、艺术、生活中。

可以说非洲黑人是一个“精神的种族”,黑非洲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造就了他们民族性格中的团结、热情、冲动与节奏。

非洲黑人性格中的团结、热情来自于他们的生存环境:黑非洲的自然环境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的同时,也为他们制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面对强大的自然,团结起来与之斗争,在斗争中练就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血缘共同体的心理认同与归属感;其性格中的冲动与节奏源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原始的黑非洲人多采用部落群居的生活方式,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他们保持了人类的一些自然本性,冲动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这些性格深深的扎根在黑人的心底,转化成荣格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进而成为了一种民族性格。

所以黑非洲人性格中的热情、冲动与节奏直接影响了他们服饰纹样色彩——热烈、具有视觉冲击力以及节奏感。

2.宗教对黑非洲服饰色彩的影响“图腾崇拜”作为传统宗教的一种,是指氏族社会尊崇某一些图腾物种并且对它进行祭拜。

图腾崇拜是黑非洲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腾沉淀着各民族祖先生活的原型,深深地铭刻在个族人民的心理构造中。

他们崇敬某种图腾,是因为畏惧害怕,或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力量。

通常他们会将所崇拜的图腾画在身上,以此来获取力量或是庇佑。

比如某些部落崇拜豹,他们会将豹的纹样纹在身上,或是将豹皮穿在身上,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豹的能力;如果他们崇拜某些植物,也会将这种植物纹在身上,求其庇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文化作为一种传统保留了下来,印制在服装面料上来发挥它的装饰效用。

生活在非洲的动物,许多具有鲜艳的色彩,或者拥有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些自然元素也是影响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原因之一。

宗教同时影响了非洲黑人对色彩的偏爱与禁忌,加之非洲面积广阔,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部落文化造成了他们不同地区间的不同的色彩喜好,例如:乍得认为白色粉、红色和黄色是吉祥的色彩,黑色与红色被视作不吉利的色彩;加纳视黑色是不吉利的色彩,喜欢明亮的色彩;尼日利亚视红色、黑色为不吉利的色彩;塞拉利昂认为红色是积极地,黑色是消极的;博茨瓦纳把带有浅蓝色、黑色、白色和绿色的色彩归结为积极的色彩等。

随着殖民主义的到来,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黑非洲,从某种角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传统的观念,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色彩审美趣味,比如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绿色会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所钟爱。

但是传统宗教的地位已经深深地扎根于黑非洲人的心理,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特点的分析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纹样色彩特征,这种特征犹如一种标识,使其区别于其他布料,散发出独特的美。

这种特征对于视觉受众来说是一个“整体”的视觉感受,这个“整体”可以分解为几个“局部”,对于“局部”的研究是找出黑非洲服饰纹样与众不同的关键之所在。

1.黑非洲人较常用的色彩分析结合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与配色手册,可以归纳出几个黑非洲人较常用、较典型的色标。

红色系:C15M100Y85K35。

橙色系:C36M82Y89K1、M80Y100K10、C8M72Y100K81。

黄色系:C12M30Y88、C10M22Y66、C25M75Y75K28。

绿色系:C100M51Y72K23、C72M26Y96K36、C22M20Y75K15、C69M29Y80K18。

蓝色系:C100M70Y46K3、C65M15Y25K15、C73M26Y96K36、C100M40Y15K45。

其他:C21M17Y23、C71M79Y75K45。

不同民族对色彩的纯度、明度有着不同的偏好,这种喜好反映在有彩色系中更为明显。

色相是组成整体色调的基本单元,不同明度、纯度的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了一个民族的色彩特点。

从以上列举的色标中可以看出,一方面黑非洲人常用色彩中大多加入了不同程度的黑色,以此降低了色相的饱和度与明度,另外,从色彩轻重的感觉来说,黑非洲人所选用的色彩,多数较为沉重。

但是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却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其主要在于这些低纯度、低明度色彩的运用。

鲜明是色彩与生俱来的要素,但我们不能把鲜明纯粹的等同于高纯度色彩的简单罗列,而是将色彩的鲜明效果理解为色彩在综合对比中始终保持色彩的鲜明个性的整体显现才有实际的意义,其中它需要含灰量较大的颜色作为画面的对比与衬托。

所以这些纯度低、明度低的色彩的运用是产生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鲜明的基础。

2.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调和的特点色彩调和的方式是由人的审美决定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生活环境中培养出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

色彩的调和方式包括色彩的对比与色彩的和谐,这种调和的过程是一个“在矛盾中寻求统一”的过程,“矛盾”体现在色彩的不同明度、不同色相,而“统一”就是将这些色彩有主次的罗列在同一图案中。

从大量的黑非洲布料中可以发现,黑非洲人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对比的手法将中低纯度色彩调和出具有较强视觉感受的服饰纹样。

黑非洲人善于运用补色对比,善于将一些看似不和谐的因素安置在同一个画面中,他们通过调整色彩的面积、明度、纯度来达到一个和谐的过程。

例如:当色彩面积相近时,大多采用低纯度的色彩进行对比,并且两种补色的明度、纯度相接近;当低纯度色彩大面积出现时,常常会配以小面积的高纯度补色。

但是,阿恩海姆认为:“一种构图既需要各因素的互相连结,也需要个因素的互相分离。

……传统色彩和谐理论只研究如何使各部分相互联系,而不研究他们的分离。

因此,无论如何也是不完善的。

”这种“分离”的应用同样可以在黑非洲服饰纹样中寻找到,并且被更为普遍的应用,具体体现在色彩的过度之中。

在黑非洲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色块与色块之间运用高调的色彩对比进行分隔,例如黑、白、灰对比的运用,因此在黑非洲服饰纹样中会经常看到花纹与底色之间以黑色边框与一定的留白进行分隔色彩,完成色彩的过渡,增强明暗对比效果。

这种以强对比进行色彩过渡、分隔色彩的手法也是黑非洲服饰纹样色彩的特点之一。

五、结语黑人是被打上阳光印记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丛林与沙漠的精灵,与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他们的一切都与自然密不可分:追求自然的美学观念、自然崇拜的宗教理念、返璞归真的生活环境。

由于其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影响,使其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少,为此不少学者对黑非洲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精神思想,没有艺术,没有科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