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教学要求:1.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到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2.每一位同学选择所讲专题的一部参考书(亦可自选相关性论著),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挑选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现象),并试着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3.讨论的组织由组长(或寝室长)负责,围绕着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并形成讨论报告;4.汇报时注意充分体现小组讨论的多重声音。

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圆桌议题:1.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是否为现实型文学?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太虚幻境等具有神幻色彩的人.事.景,是否改变了其现实型文学的身份?3.理想型文学要反映现实吗?4.如何理解“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5.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有何不同?6.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现实型还是理想型文学?参考书目:1.【美】布洛克著:《美学新解》,滕守尧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9813.达米特·格兰特著:《现实主义》,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4.利里安·弗斯特著:《浪漫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5.王向峰著:《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6.张学正著:《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 1976-1996》,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7.张德祥著:《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8.崔志远著:《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陈顺馨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0.【英】以赛亚・伯林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11.汤奇云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陈国恩著:《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3.【美】考德威尔(Caudewell,C.)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薛鸿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614.罗钢著:《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615.俞兆平著:《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朱寿桐等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9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圆桌议题:1.象征型文学如何寻找客观对应物?2.为什么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的特点?3.如何理解西方各大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4.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吗?为什么?5.象征型文学与现实性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有哪些?参考书目:1.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2.钱中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林兴宅:《象征论文艺学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1;5.居阅时,瞿明安主编:《中国象征文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96.陈太胜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吴晓东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8.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散文)圆桌议题:1.必须符合教材中所说的诗歌的几个特征才能算是诗歌吗?2.诗歌与散文有何差异?3.试以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谈谈诗与散文的差异。

4.余光中说:“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喝水,诗乃喝酒;散文乃说话,诗乃唱歌;散文乃门,诗乃窗。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诗与散文区别的理解。

5.你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参考书目:1.朱光潜著:《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李元洛著:《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3.吴思敬著:《诗歌基本原理》,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4.佘树森著:《散文艺术初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5.【俄】维・什克洛夫斯基著:《散文理论》,刘宗次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6.丁晓原著:《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小说、剧本)圆桌议题:1.戏剧文学(剧本)与小说有何差异?2.为什么说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创作原则有其可取性?3.把小说改编成影视,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以《伏羲,伏羲》、《妻妾成群》的改编为例加以说明。

参考书目:1.《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2.徐岱:《小说形态学》,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3.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4.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5.【美】利昂·塞米利安著:《现代小说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6.高行健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1.97.清·李渔著:《闲情偶寄》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圆桌议题:1.《周易》将文本分为言.象.意三层,黑格尔将文本分为外在形状与意蕴两层,英伽登将文本分为五层:一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二是意义单元,三是多重图示化面貌,四是再现客体,五是形而上的特质。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为什么?2.文本与作品有何差异?3.文学文本与科学文本有何区别?4.试用文本层次分析法分析一部具体的文学文本(影视文本)。

参考书目:1.【德】黑格尔著:《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1;2.【波】英加登著:《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3.【波】罗曼·英加登著:《论文学作品:介于本体论.语言理论和文学哲学之间的研究》,张振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4.董希文著:《文学文本理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5.傅修延著:《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美】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二节文学典型圆桌议题:1.《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为什么我们称之为类型人物而非典型人物?类型人物与典型人物有何不同?2.艺术魅力有几个层次?它又是如何产生的?3.有人认为文学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书目:1.叶纪彬著:《中西典型理论述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英】福斯特著:《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74.石钟扬著:《性格的命运:中国古典小说审美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5.庄志民著:《审美活动与性格塑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6.叶朗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127.明·金圣叹著:《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开封: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38.啸马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6第三节意境圆桌议题:1.意境与境界是同一个范畴吗?若是,为何王国维要同时使用这连个词?若不是,它们有何区分?2.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却具有韵味无穷的特点,这又突破了形象层,深入到了意蕴层,如何解释?3.无我之境是指文本中没有“我”的形象吗?有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区别何在?参考书目: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2.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石家庄:河北敎育出版社,19973.佛雏著:《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蒋永靑著:《境界之‘真’:王国维境界说硏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5.薛富兴著:《东方神韵:意境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6.古风著:《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7.李昌舒著:《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黄景进著:《意境论的形成:唐代意境论硏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49.韩林德著:《境生象外: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北京:三联书店,199510.顾祖钊著:《艺术至境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1.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05第三节文学意象圆桌议题:1.意境与意象有何区别与联系?2.如果说文学意象都必须具有荒诞性,那么请问《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等等是否为文学意象?为什么?3.审美象征意象的五个特征之间有何关联?4. 文学意象与文学形象有何区别与联系?5. 试用意象理论解读文学文本。

参考书目:1.夏之放著:《文学意象论》,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2.刘岱总主编:《意象的流变》,北京:三联书店,19923.胡雪冈著:《意象范畴的流变》,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4.陈植锷著:《诗歌意象论:微观诗史初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5.【日】松浦友久著:《唐诗语汇意象论》,陈植锷,王晓平译,北京:中华书局, 19926.王泽龙著:《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严云绶著:《诗词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8.吴晟著:《中国意象诗探索》,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9.王立著:《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0.傅道彬著:《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1.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11.曹万生著:《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2.魏玉山,肖魏著:《现代派诗歌解读》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1.6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圆桌议题:1.现代叙事理论(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有何区别?2.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对叙事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4.行动元与角色有何差异?对人物的这样两种叫法有何意义?5.逆时序、变慢、变快及频率对叙事有什么影响?6.无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各有什么优缺点?7.叙述者就是作者吗?为什么?8.复调叙事与独白叙事相比,有什么优势?试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例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