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调查报告

考古调查报告

考古调查报告篇一:考古调查报告永安桥碑考古调查报告雷万鑫1(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关键词:永安石桥碑刻清代交通赵氏家族摘要:建修“永安桥碑记”石碑位于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永安桥建于漫坝河上。

20XX年11月我们对建修永安桥碑记石碑碑文进行了抄录。

并对碑文反映出的赵氏家族与永安桥修建,永安桥的交通地位和作用,清代洮河流域自然灾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将此次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KEYwoRdS:KEYwoRdS:HuichuanTown;BijiaanVillage;archaeologicalin vestigation;StoneBridge;YonganBridgeStele;TheLateQingdynasty. aBSTRacT:YonganBridge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inscriptionmonum enislocatedindingxicityweiYuanXianBiGuansichuantown,yonganbridgeb uiltinthecircumstancesontheriver.innovember20XX,webuiltforrepairingin scriptionalrecordyonganbridgesteleinscriptionstranscribed.andtheinscripti onreflectsScottfamilywithyonganbridgebuilt,theyonganbridgetrafficstatus androle,andchina'sqingdynastyriverbasinissuessuchasnaturaldisaster sarediscussedinthispaper.willnowbeunderexaminationandsearchedforastatusreportonthistime.1作者简介:雷万鑫日前,获知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村保存一块清代所立的重要石碑,遂前往寻访和考查。

本次考查过程中,得到当地赵欣老师的鼎力协助,为我提供了有关照片及文稿。

在此,深表谢意!该石碑即《建修永安桥碑记》现介绍如下,并对碑文作初步考释,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石碑永安桥碑现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毕家庵村村民赵积壁宅院旁,图一石碑位置示意图南距会川镇约1500米,东距212国道约500米,西距漫坝河约200米(如图一)。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3.99°、北纬1235.12°平均海拔约为2240米,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漫坝河两岸为河谷小平原,宽约8公里,平坦开阔。

永安桥碑所处会川镇,隶属于甘肃省渭源县。

会川镇位于渭源县西南部,东接祁家庙乡和杨庄乡,西依田佳河乡,以牧儿山梁为界,北图二筑在赵积壁宅院东南角围墙永安桥碑接上湾乡。

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71平方公里,212甘川国道和316福兰公路交汇贯通,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经济较发达。

会川镇人民政府驻西关行政村,距县城35公里,距省城兰州140公里。

会川原名官堡镇,民国二十三年(1944年)农历三月正式置县,是以境内大小南川汇集于此而得名。

1949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九日),新中国成立了会川县人民府1958年4月渭、会两县合并后,复称官堡镇。

9月建立会川人民公政。

社。

12月撤销渭源县时划归临县1961年恢复渭源县建制后为会川区工委,图三永安桥碑残存碑文洮。

将杨庄、沈家滩两个公社合并于会川公社。

1972年会川与杨庄再次分设。

会川公社于1983年改为会川镇。

辖东关、西关、新城、南沟、上集、大庄、醋那、本庙、梁家坡、王家嘴、李家崖、常家湾、河里庄、沈家滩、罗家磨15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155个合作社,99个自然村,5470户,265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8人,回族9人,藏族9人。

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考古调查报告)脉的交汇处。

会川全镇地处甘川公路沿线半山半川二阴地区。

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露骨山)3941米,最低(梁家坡公路桥)海拔2160米。

土壤肥沃,植被良好。

平均气温5.7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12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无霜期131天。

大小南川河流经河谷川区,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带。

会川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洋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

在镇南20公里的太白山一峰独耸,海拔3300m,高峻雄险,风景奇丽,素有“小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

永安石桥架设在会川镇的漫坝河道上,距尖山峡口约五千米(如图四/五)。

图四会川镇地图局部1971年5月,在原桥址上改建成现代水泥桥,改名为花桥(原永安桥)。

桥长47.2篇二:第一章考古调查第一章考古调查第一节考古调查的任务和作用1,任务考古调查的任务是发现、确认古代遗存,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依据。

2,作用田野考古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寻找和发现古代遗址。

从这个角度而言,调查是考古发掘的准备工作。

和系统的考古发掘比较起来,考古调查有工作周期短、投入小、覆盖面大的优点。

全部发掘一处遗址需要很长时间,而通过调查,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范围的资料。

这对于通过遗址的数量、规模、生态环境等的变化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变迁等问题,有极大的优势。

因此,调查工作也就日益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考古调查获得资料在系统性和完整性上不及发掘资料。

所以,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互为补充的研究手段。

3,技术特点考古调查运用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对遗址堆积造成破坏为原则。

这一点显著区别于考古发掘。

第二节考古调查的工作内容1,几种基于不同目的的考古调查调查工作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一般有下述几种。

1-1,普查指由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的摸清当地文物资源状况的调查。

普查要求对一个地区内所有地上、地下遗址进行调查,掌握其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状况。

调查结果除了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往往是为古遗址的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

建国以来,全国规模的文物普查进行过三次,一次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

1-2,学术调查出于某种特定学术课题需要而对一特定范围或性质的遗存内容的组织的调查,又称专题调查。

这类调查通常在规模上小于普查,调查对象的年代、类别也较普查单纯一些。

又因为这类调查是出于不同学术课题的需要进行的,所以其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容以及调查方法等也会因为课题的不同而有区别。

如:区域文化面貌的调查、专类遗存调查、环境考古、植物考古或动物考古等专题的调查等等。

2,基于不同技术支持的调查目前最常实施的是考古及其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的地面调查,此外还有航空和遥感调查、水下考古调查等。

和地面调查相比,空中调查有它的优势,也有不足,其结果说到底还需要地面调查验证。

3,地面调查的工作方式地面调查通常以一个地理地貌单位为工作范围,又称区域调查。

对这个区域的调查,可以设计不同的调查方式。

3-1,区域系统调查又称拉网式调查,国外也叫全覆盖式区域调查。

指将调查范围内每个细节地点都走到、观察到,发现的任何文化迹象都要有记录,以及按经仔细设计的遗物采集方法进行遗物采集。

3-2,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受到某种条件的制约,如经费不足、工作季节不适、队伍人员不整齐等原因,无法开展区域系统调查。

这时可采取对调查区域内进行抽样调查的办法,抽样又有随即抽样、系统抽样之分,各有所长和所短,选择时要对此进行了解,以便使其成果最大接近我们的学术目标。

3-3,目标调查根据已知的线索进行调查。

4,考古调查的工作内容从工作内容而言,调查工作的内容整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区域调查,以发现和记录遗址或地点的位置为主要目标;一是对遗址本身尽可能详细的考察。

这两个工作部分经常是前后衔接的。

第三节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一项考古调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若干必要的准备工作。

1,了解拟调查地区的情况对拟调查地区已有考古成果、历史文献、地图、遥感照片,以及地质、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

2,制定调查工作计划调查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2-1,设定包括调查区域2-2,设定调查内容如重点是什么时代的遗址、针对何种学术问题等等。

2-3,设计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技术方法如全覆盖式还是抽样以及采取那种抽样,是否配合航空、物探等技术手段,重点采集那类资料以及采集方法等等。

技术标准包括对遗址的观察内容和详细程度的要求、统一的记录标准、遗物资料采集标准等等。

2-4,选择最有利调查的时机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制定调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实施计划的时机。

原则是尽量选择一年之中地面暴露遗迹遗物最多的季节。

此外,为了不同的调查资料之间可进行比较研究,相同的调查观测条件也是必须的。

3,调查队伍的组织考古调查通常集体工作。

调查队需要有负责人主持全面的学术活动。

调查队组成除考古人员和辅助人员外,还应视需要聘请地貌、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测绘、GiS分析等技术人员。

其咨询意见和专业技术有利于正确和更深刻地理解调查对像。

4,物质准备主要包括:4-1,地图(及航空、遥感照片、卫星照片)地图对于野外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有指示方向、计算距离的作用,对考古调查而言,通过对地图的仔细研究分析,还可以获得许多古代遗址的信息。

同时,地图还是标记调查发现的最重要工具。

调查用地图应尽量选择比例尺大者(最好将其数字化处理成电子地图,将便于调查中的数据采测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迅速共享)。

4-2,调查工具和遗物采集包装材料如手铲、锹、镐、包装纸、包装袋、绳等。

4-3,调查数据采测器具如GPS、便携式计算机等,图像记录器具及耗材,文字记录用品4-4,通讯工具4-5,医疗救生品4-6,交通工具4-7,经费航空或水下考古调查的物质准备更为专业和复杂。

调查的装备可以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精简。

第四节调查技术1,发现和确认遗址1-1,遗址的种类在中国境内,常见的遗址形式在山区有洞穴遗址、平原和河流阶地上有平地遗址、沿海地区有贝丘和沙岗(沙堤)遗址等。

按照功能分类,有居住遗址、墓地、城址,手工业的制陶、冶金和采矿、制盐、酒坊等遗址,此外,还有寺院和石窟寺、长城、道路阡陌、水利工程、岩画、农田等等。

理论上说,后者是研究后的认识,前者是在野外最直接观察到的形式。

1-2,遗址的分布古代遗址虽然大都已经被埋藏地下,但它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

只是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遗址,分布情况不太一样,它们的分布规律显现程度也不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