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迎春花种植方法

迎春花种植方法

迎春花种植方法
2015.12.7
来源:苗交所
早春散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一簇小花金黄灿烂,煞是可爱,让人感觉春天的温暖。

它就是迎春花迎春花,别名迎春,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落叶灌木丛生。

株高30-100厘米。

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

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花期2-4月。

我们今天就聊聊迎春花种植方法。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

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迎春花现在为河南省鹤壁市的市花。

迎春花种植方法
繁殖方法
以扦插为主,也可用压条、分株繁殖。

扦插: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12-15厘米长,插入沙土中,保持湿润,约15天生根。

压条:将较长的枝条浅埋于沙土中,不必刻伤,40-50天后生根,翌年春季与母株分离移栽。

分株:可在春季芽萌动时进行。

春季移植时地上枝干截除一部分,需带宿土。

也可干插,即在整好的苗床内扦插后灌透水。

扦插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进行。

生根后分栽,亦可分株或压条繁殖。

分株
可在春季芽萌动时进行。

春季移植时地上枝干截除一部分,需带宿土。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土壤不能积水和过分干旱,开花前后适当施肥2-3次。

秋、冬季应修剪整形,保持株新花多。

短剪
迎春在1年生枝条上形成花芽,第二年冬末至春季开花,因此在每年花谢后应对所有花枝短剪,促使长出更多的侧枝,增加着花量,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春天花后要修剪,并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或基肥,并在生长季每隔半月施一次粪肥。

再记住在生长后期增施些磷、钾肥,这样才能在修剪后,促进多发壮枝。

日常管理,土壤以保持湿润偏于为主,不干不浇,气候干燥时,可迢当绩水增加湿度,雨后要防止盆中积水。

在夏季烈口当头出现高温时,将它移至半阴处,则更有利其生长。

春节前后,将其连盆移入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室温保持15℃左右,约15天就可见花。

嫁接
可选胸径2cm以上的水腊苗,早春萌动时在lm处或选一定的高度进行腹接。

采当年生迎春枝长8—10cm作接穗,进行嫁接。

接后用薄膜绑紧,套塑料袋,成活抽枝后逐渐将袋撕破透气放风炼苗,并摘心促抽侧枝,培育冠形。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

根部萌发力强。

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

用盆
迎春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旱、耐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

栽种一般在花凋后或9月中旬进行。

如欲培养成提根式,可在栽种时把根适当提高一些,但一次不要提得太高,否则对生长不利。

因为迎春花是黄色的,栽种时宜选用淡蓝、紫红、黑色的盆钵,使盆钵和花的颜色相协调。

如果栽培得法,它将春天黄花满枝,夏秋绿叶舒展,冬天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满春意。

养护
场地。

刚栽种或刚换盆的迎春,先浇透水,置于蔽荫处10天左右,再放到半阴半阳处;养护一周,然后放置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比较湿润的地方养护。

在冬天,南方只要把种迎春的盆钵埋入背风向阳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应于初冬移入低温(5℃左右)室内越冬。

欲令迎春提前开花,可适时移入中温或高温向阳室内,如放置13℃左右室内向阳处,每日向枝干叶喷清水1~2次,20天左右即可开花;如置于20℃左右室内向阳处,10天左右就可开花。

开花后,室温保持在8℃左右,并注意不要让风对其直吹,可延长花期。

花开后,室温越高,花凋谢越快。

病虫害防治编辑
灰霉病
【症状】:为迎春花的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植株感病后,整株黄化,枯死。

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嫩茎、花器等部位。

多在叶尖、叶缘处发生。

发【防治方法】:种植密度要合理。

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病叶、病株及时清除,以减少传染源。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最好与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花叶病
【症状】: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

症状为叶片变小、畸形,分布有暗绿色斑纹或黄化。

染病植株不开花,亦或开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纹(见图)。

传染途径主要由桃蚜和棉蚜传毒。

传染源主要为周围杂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时清除杂草,减少传染源。

其次应及早防治蚜虫,消除传毒媒介。

褐斑病
【症状】:多在四季报春上发生。

由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类引起。

染病植株叶片上有褐色斑点。

传染途径是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杀菌剂。

斑点病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病害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

叶斑病
【症状】:多在叶及花托上发病。

初期沿叶脉产生水浸状不规则病斑,以后黄化、变褐,病斑扩大,叶缘干枯。

严重时自下叶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种苗,苗床土应消毒;温室内应及时放风,降低空气湿度。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发病后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