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校级重点学科汇报材料

金融学校级重点学科汇报材料

金融学校级重点学科材料
一、学科简介
我校金融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悠久,部分金融类课程一直是我院大部分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从1997年和成功集团尝试校企联合办学,开始招收投资经济方向(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来,已经成功培养了5届本科毕业生,金融学专业的方向也从单一的投资经济方向增加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等三个方向,2007年更是成功分设了保险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成熟为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金融学学科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投资与理财、区域金融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

学科组成员由15人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及以下职称8人;博士及博士生10人,硕士5人;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比较合理。

此外,还有多名双师型、三师型教师。

金融学学科工作条件较好。

除了共享学校图书馆4万多册专业图书、100多种专业期刊、1500多部电子图书等图书资源和龙语财经信息系统、中国知网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等10多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外,还专设资料室,拥有藏书4000多册,专业报刊杂志80多种,金融投资模拟实验室和十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金融学学科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省科技厅项目多项,出版了《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论》等多本专著,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数十篇。

金融学学科积极与外界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鼓励学科组成员“走出去”,同时,也“请进来”校外知名专业人士。

近年来,学科组成员分别参加了中国金融学年会、全国价格学会通货膨胀研讨会、省民营经济研讨会、全国金融学科建设研讨会、教育部金融学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等多种学术会议。

学科组15名成员中有5名教师参加或负责过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世纪证券、申银万国、华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讲座或培训;学校及学科组分别邀请了中国证监会监管办童道驰副主任、美国Georgia Tech大学邓世杰教授、大学建刚教授、泰阳证券首席分析师辉博士等知名人士来校开设专业研讨。

二、学术队伍
三、研究方向
四、学科研究科研项目
专著与部分论文
五、获奖成果
六、条件建设
七、人才培养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采取了“培、引、聘”相结合的学科队伍建设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截止2007年12月,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有专任教师18人,全都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并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投资与理财、区域金融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

学科组成员由15人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及以下职称8人;博士及博士生10人,硕士5人;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比较合理。

此外,还有多名双师型、三师型教师。

八、学术交流
九、建设规划
总体建设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突出我校“商科”特色和地方院校办学特点,充分发挥金融学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我校金融学学科建设既要符合“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金融中心的构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对区域性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研究和教学基础设施,资源条件,通过建设期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力争使我院金融学科成为省一流、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同时使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在3年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1、认真组织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争取在建设期申报成功2个国家级课题。

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到2009年达到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年
均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全体研究人员每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CSSCI 论文至少一篇。

2、继续做好本科生的教育,通过金融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强化地方经济发展、行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多途径筹措研究经费,扩大研究领域,形成研究规模,壮大研究队伍。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使本学科成为省一流重点学科。

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形成学术梯队,催生有特色、高水平研究成果。

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科专业交融与发展。

力争在2010年使金融学重点学科成为省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同时使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最终的目标是将金融学在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通过硕士点的批准验收。

主要建设措施及预期成效
一是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一支务实高效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加大对博士层次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

切实组合好以现有在岗专任教师队伍,并号召本系其他学科人才投入和选聘院外学者专家参与。

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注重学术梯队的培养,尤其是梯队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

形成独立的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制度并能让其各效实施,与个人以及教研室的年终考评、奖惩直接挂钩。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对获得国际和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的项目、跨学科研究项目以及在国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予以重奖。

三是加大工作力度。

确立重点研究领域和凝练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包括“地方金融研究所“在的科学研究平台,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发表更多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理论意义强和应用价值较高的系列学术专著等,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经费。

①从现在起到2009年底,完成金融学学科及其重点研究方向的专著3本、30篇省级以上论文、15篇以上CSSCI文章等科研成果,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

出版1部金融学特色教材;建设好3-5个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

②从2009年到2010年,在我院组建好商学院地方金融研究所,凝聚全省乃
至全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丰富我们的科研成果。

同时实现该学科点申硕成功;
③从2010年至2011年,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把我院建设成为培养适应本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在省乃至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新建10个实习就业基地。

④2015年后,逐步发展该学科点的博士生教育。

加大图书资料的建设,每年购买图书资料的金额不少于5万元,争取图书资料达到1.5万册。

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的拟制和完成问题。

当前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等问题有很多争议,我们拟研究确立开放的国际视野下区域金融的制度完善和运行机制研究究方向。

这些问题的提起与解决将为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我院科研学术梯队的强化和层次的提升。

现有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还不是很合理,拟引进高层次的学者和教授不断组成更强大的力量和梯队。

三是加大对财力物力的投入。

搞好一门学科的建设需要得到各方面支持,我们也将设法从纵向的和横向的开拓和求援。

建设思路
把“金融学”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我们的建设思路是:
一是比较全面地研究我国我省以及国外对金融学学科建设已有经验和作法,结合我院特色,区别性地从中规划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容;
二是结合国外和我省经济社会形势和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以及依据法学社会科学的规律,构建好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确定好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任务;
四是制定本学科、专业方向的科研计划,并实现教与学、教与研的有效结合,做出成效来。

五是不断总结和创新建立相关学科和相关研究方向,加大对该学科和专业方向的体系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