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大鲫鱼及绑串钩打结技巧(图文并茂)

钓大鲫鱼及绑串钩打结技巧(图文并茂)

春钓大鲫鱼--重视打窝子钓前选鱼钩—串钩绑线图一、串钩绑法二、鱼钩的选择(一)鱼钩以钩体的部位来说,可分柄头、钩柄、钩背(底)、钩端、钩尖、钩刺六个部分。

柄头的作用是使缚的线不易滑出。

有直扁头、侧扁头、带圈头、带刺头等多种形状。

只要适中,一般不须讲究。

钩柄有长有短。

长柄钩适用于串蚯蚓、昆虫等长形饵,短柄钩适用于串面筋、饭粒等小颗粒饵。

钩背有圆背、平背、斜背、拱背等形状。

从力学上讲,圆背钩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背、斜差。

如果钢性好,拱背钩上钩后最易脱落。

钩背还有宽窄的不同。

柄与端的距离就是背的宽度。

太窄了,刺进鱼嘴着肉小,鱼容易挣脱;太宽了,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对减弱。

理想的宽度,是根据整个钩子的大小,使钩端、钩背、钩柄三者基本上构成一个圆形。

钩子大了,圆形也大,宽度增大。

鱼上钩后,钩背起着主要的受力作用,钩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钩背上,最值得注意。

钩端的长短意味着进钩后着肉的深浅。

长了,着肉深,但不易进钩;短了,易进钩也容易脱钩。

钩尖要求锋利,但过于锋利了一碰到水草什么的很容易被钩住,串蚯蚓较困难。

倒刺要求清楚,过长了退钩麻烦,过短了会失去倒刺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鱼钩主要有三个来源。

其一,国产钩如无锡的“铁锚”鱼钩,常州的范如春厂的鱼钩,芜湖鱼钩厂生产的鱼钩,多为民间传统工艺,钩尖锋利,淬火适当,性能尚好,钩的形状也不错。

其(二)中外合资生产的鱼钩,这些鱼钩的性能和质量介于国产钩和进口钩之间,生产工艺较先进,产量高,生产快,价格合理。

其三、进口鱼钩,如日本、挪威、德国生产的鱼钩,在性讨能和质量上较好,特别是日本鱼钩很受欢迎。

日本的伊势尼鱼钩,分黑、白、黄三种颜色。

实践证明,黑色钩最好,白的次之,黄的较差。

挪威钩的特点是钩尖锋利,钩长,鱼的上钩率高,几乎不会脱钩。

但该钩钩条较细,坚硬度不够,钓大鱼(2000克以上)不行,钓小鱼最为理想。

市场上还有一种发光鱼钩(有国产、进口两种),钩柄端有一小粒磷,能够发光,在某些水域(深水)和光亮度较差的天气有作用,鱼的上钩率高于普通钩,但不少人通过使用发现易断线(从磷拉处断线),常常为断线丢钩跑鱼而惋惜,笔者认为,该钩钓大鱼不行,宜钓小鱼为佳。

(三)鱼钩的质量选择鱼钩除了研究钩形,还要注意钢条的质量,太脆太软都不好。

好的鱼钩应该是坚、韧、锋利。

坚,即结实。

钩条过细在使用时易变形,遇上大鱼,钩被拉直跑鱼。

钩条的粗细凭直观和手感可以判断。

钩是否锋利也很重要,鱼钩锋利,鱼在吃饵料时,钓者只要轻轻动一下竿子,鱼钩就可钩住嘴。

钩是否锋利有一个简单的试验方法:将一块棉布平放在桌子上,把一只鱼钩随便放在布上,然后用两手扯着布的一边提起来,锋利的钩即可将布钩起。

另外钓友在买回一些钩子时,不妨拿几只作破坏性试验:用尖嘴钳夹住钩柄,钩尖刺入木头拉拉看。

一拉就断的钢质太脆,一拉就直的钢性太软,都不能用,钓到过大鱼、钓到过草石,如果发现钩子有些变形,就应弃之不用,切勿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四)鱼钩的大小大钩好,还是小钩好?笔者认为选择中型钩为好。

所谓中型钩,是指7-10号之间的钩,钩变处的宽度为5-7毫米。

这样的钩适应性强,一般的大小河流,对于大鱼小鱼都比较适用。

垂钓者在垂钓中,平常应准备几套不同型号的钩线。

如打算去钓家鱼或参加钓鱼比赛时,就用10号的钩、粗线;若打算钓野鱼,则可用中、小号钩,细线,定会有理想的效果。

(五)鱼钩的磨法在垂钓中常常碰到这些情形:得心应手的钓钩,上鱼率极高,钩尖秃了,舍不得抛弃。

一般而言,钩尖磨成尖狭锐角状的都是钓小鱼的钩。

不必考虑太细的钩尖容易断裂钓中型鱼的钩尖的磨法有两种:一种是刀形的锋口,从钩尖直接磨出面面锐利的角;另一种是先收狭再磨锋利。

钓大鱼的钩尖的磨法则是呈曲面状磨锋利,主要考虑其强度而避免脆弱的锐角。

(六)鱼钩的拴线手竿钓鱼一般都是单钩,也有用双钩。

用来拴钩的线称为脑线。

从钩柄到铅坠距离称为脑线的长度。

用尼龙线拴钩称为硬脑线,用锦纶线拴钩称为软脑线。

硬脑线反应灵,适合钓小鱼。

软脑线易弯曲,伸缩性强,适合钓大鱼。

脑线拴钩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将钩拴牢,并在拴钩时要用剪刀和小钳子,切忌用手和牙齿来拴钩。

脑线的长短,要根据所钓鱼类的大小而定。

鱼大脑线应留长些,采用软脑线拴钩时,应比用硬脑线拴钩的线短。

脑线留得过长,鱼吃饵时反应灵敏度差;脑线留过短,鱼吃食时铅坠要碰鱼嘴,容易脱钩。

(七)鱼钩的保护鱼钩使用后要擦拭干净,待钩、线晾干,再缠到绕线板上或圆筒上。

为防止备用钩生锈,可放在粉盒或瓶里保管,也可涂上凡士林之类油脂,外面用锡箔纸包好,放入塑料袋中保存。

七、选钩的标准选钩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钢质好,钩尖锋利;标准的鱼钓不秃头、不虚尖、尖而圆正。

挑选时用手轻轻接触,应该有黏钓的感觉为最好。

(2)钓条坚韧有弹性;优良的鱼钓,要经受得住鱼儿挣扎和钓竿拖拉的力量,其硬度和韧性都应该是最好的。

为此,可以用手拉动钓尖,试一下它的弹性和硬度。

(3)倒刺分明;倒剌目的是让鱼吞下钓后,再也吐不也钓。

它是由钓尖偏下部的钓条斜角开裂而制成的。

其制造工艺十分讲究,开裂过深了,形成刺的角度过大、过翘,不好使;开裂小了,倒剌不明显,起不了作用。

所以必须开裂适中才行。

有的鱼钓还有背剌,以30度角为最好。

(4)坯子尽可能细些,便于装钩;在相同的拉力情况下,越细的鱼钓,越容易扎透鱼嘴,所以细钓上钓竿率较高。

细钓要有较好的防氧化层,使用才牢*。

市售鱼钓大多镀有黄、黑、白三种颜色的防氧化层,其中以白色为最好。

(5)钩端的弯曲度合适;(6)钩耳大小相等,便于拴钓线。

三、钓大鲫鱼的方法1.要重视打窝子。

要依据时间、地形、水域的不同,采取打窝或饲窝措施,比临场现打窝效果要好。

如某塘杂草丛生,下钩困难,但该处鲫鱼多,离家不远,或交通比较方便,就不要放过。

选准钓位后,开个1平方米左右的“洞”,彻底清除杂草或其他障碍物,头天喂上诱饵,第二天施钓,远比新“洞”现打窝效果好。

假如能找到小动物的腐尸如死猫、烂狗等,捆上1块石头,沉入窝内,连续4~5天都能获得丰收。

假如离家较近,可把剩菜馊饭以及牛粪等倒入窝内,效果也不错。

打立体窝。

适应于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

诱饵的制备:把粉碎的豆饼渣炒香,掺入1/5羊骨粉,装袋备用。

到钓位后,再掺入60%的岸边潮湿泥土,拌匀搓细,撒入钓域,边撒边形成立体窝。

用齐竿线的手竿,拴3只渔钩,搭配好坠漂,使下钩刚好沉底,上钩悬浮于距水底约8厘米,另一只渔钩悬于上下钩中间。

由于不间断地向钓域投撒诱饵,会出现越钓鱼越多的局面,开始的半小时可能上鱼很少,越往后上鱼越多,甚至可出现投钩尚未落底,半路被鱼拦吞的情况,一竿2鱼较常见,偶尔可一竿获3鱼。

为了节省装饵时间,可用红蚯蚓装钩后蘸上点香精,装一次饵可连钓3~5条鱼不用换饵。

用泥沙混拌的诱饵,在向钓域投撒时,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样“刷刷”作响,但只要是散状、少量、多次地投撒,鱼是不害怕的,不仅鲫鱼爱咬钩,鲤鱼咬钩的也不少。

当出现鱼群在水面抢食的情况时,说明投饵过勤、过多,此时上钩率反而下降,不仅要暂停撒饵,还应把底钩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鱼群中,并有卧漂出现,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诱鱼上钩。

暂停投撒诱饵后,鱼群又会沉底觅食。

2.要掌握大鲫鱼的特点。

雨季江河的洄水涡中,水库放水闸旁,桥墩洄湾处,常是大鲫鱼群集处。

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哒”声,或浮萍被拱起,或把头露出水面吸氧,多为大鲫鱼的行踪。

若饵钩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鱼拦吞,渔漂缓动或横卧不动,多是大鲫鱼所为。

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鲫鱼的个体就越大。

在打底窝后观察鱼星(小气泡)时,当看到密密匝匝的气泡中有较大气泡出现,就是大鲫鱼进窝的信号。

3.要注意应付鲫鱼脱钩后施放的惊液。

鲫鱼上钩脱逃时,能分泌出惊液,提示它的伙伴注意危险。

当其他鱼闻到惊液气味时,就迅速逃窜。

若在垂钓时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更换一下钓位,因为要等惊液气味散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垂钓效果。

抓鱼摘钩的手,也会沾染上这种惊液味,应注意及时清洗擦净,再去拿饵装钩,否则也影响上钩。

4.要注意风对钓鲫鱼的影响。

有风有浪的水域,比宁静无浪钓位上鱼快,且多。

如果再下点濛濛细雨,临近黄昏时分,鲫鱼咬钩可达近似疯狂的程度,几乎是投下钩就咬。

在吞钩高峰时,往往是1分钟可钓2尾鱼。

双钩长脑线,主线齐竿长,效果更好。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风吹浪动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气,鱼儿误认为夜间来临,从而加速摄食进度。

这样的时机要抓住,不能放过。

似以西南风3~4级为好,因为风小吹不起浪,风大又看不准漂。

5.注意看漂,把握住最佳提竿时机。

小送漂,即渔漂向上升2~3小格,这和阻漂一样,多是大鲫鱼所为,提竿要稳。

大送漂,甚至可把直漂送呈卧式漂,这往往是咬死钩的特点,大小鲫鱼都可能出现。

在送漂之后,拽着漂就逃窜,又出现领漂,在这种情况下很少跑鱼,就是提竿迟了也无关紧要。

闷漂,渔漂下沉之后不再复出,多是鲤鱼所为。

鲇鱼上钩后,也出现闷漂。

用33~49.5厘米长脑线时,无论是何种鱼上钩,从来未见过送漂的现象,一律下沉不再复出。

故鲫、鲤、鲇、草鱼等上钩很难区分。

逗漂,即渔漂上下抖动,其频率较快,这多是小杂鱼所为,特别是蚯蚓饵,这种现象极为常见,烦得钓翁们无法时,只好改用素饵,或荤素相兼饵。

无论是出现小送漂、阻漂、大送漂,还是出现闷漂时,都要不失时机地提竿,在鱼吞饵尚未吐出之瞬间,将渔钩通过提竿动作深刺挂牢。

这实际上是钓鱼全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特别是在卖票钓鱼的养鱼塘,经过多次脱钩的鱼尤其较难掌握。

在鱼被钓猾的情况下,咬钩谨慎而轻微,常常只能拉出一点鱼嘴的细皮。

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老年人,反应较迟钝,动作较缓慢,很难把握住最佳提竿时机。

为什么?这还得从手的提竿动作谈起:当人视网膜接受渔漂的信息后,由视神经传递到视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和判断,发出指令,使运动神经通过脊髓传到前臂和手,从而产生提竿动作。

而人的眼睛紧盯渔漂时间久了,会很疲劳,甚至有时会出现复视,犹如电视屏幕上的“重影”。

这时渔漂就很难盯了,老年人尤其如此。

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出现了电脑渔竿,电脑全自动钓鱼器,神钓牌钓鱼器,折叠式自动化钓竿,KT-A型可调式自动鱼竿架,WL型可调式自动鱼竿架等多种新型钓具。

这些钓具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在垂钓自动化方面毕竟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钓大鲫鱼的秘籍依据我和钓友的垂钓经验,“远、深、草、风、晴、早、静、香、活,”是易获大鲫缺一不可的九要素。

远、深、草,此三字指垂钓水域而言。

离水边较近、极少有人光顾、有水草,或近岸边有陡坎等较浅水域,间或也能钓到300克左右的大鲫鱼,但机会一般较少。

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河沟、池塘等水域,或人多噪杂,或水边有路道;或鱼被钓惊,欲获大鲫鱼也不宜离水边较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