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豆杉育苗培育技术

红豆杉育苗培育技术

红豆杉育苗培育技术一、内容摘要红豆杉是我国珍贵乡土树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是集珍贵药用植物,珍贵用材树种,同时又是绿化园林,四旁植树绿化树种。

在我国红豆杉属植物,有3种2个变种,即东北红豆杉、喜马拉密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

福建省仅分布南方红豆杉,福建省南方红豆杉分布广,野生状况分布广,自然形成历史长,生长适应性广,资源来源丰富,但由于严重人为破坏,上世纪80年代,由于木材出口,致使红豆杉古大树采伐损失严重达80%,所以资源锐减。

目前为了大力发展这一珍贵树种,经过反复科学试验,已经掌握一整套育苗技术,现简介育苗技术。

二、种子育苗技术1、种子采集:红豆杉属于常绿乔木,树势优美,叶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排成二列。

林龄在30年以上开始开花结果。

南方红豆杉雌雄异株。

珠花单生叶腋,雄花球,花球形,有梗。

雌花球花具多数苞叶。

珠托园盘状,种子坚果状。

当年成熟时红色,成熟时整树通红,种子成熟时外种皮很甜,可以食用。

一般雄株不产种子,只作为授粉,传粉之用。

红豆杉在福建省种子生长在30年以上大树、古老树上,成熟时间大约于农历霜降后15天开始逐渐成熟,成熟标志为红色。

由于红豆杉种子成熟时很甜,鸟兽很喜欢食用,因此种子采收应事先有准备,不能过早,过早种子不饱满,达不到育苗要求。

也不能过迟,过迟则鸟兽破坏采不到种子而落空,因此一定要适时作业,及时采收采集种子目前采用办法:用塑料布在树头铺好,用钩刀将成熟红豆杉种子打落或钩下,树头布铺好收集,种子收采后应立即投入处理。

2、种子处理方法:及时处理种子,是育苗种子保持活力首要作业。

南方红豆杉种子外表皮是肉质,要及时把肉质种皮去掉。

其方法是,将种子用水浸泡,用手搓、脚踏,及时将种皮肉质去干净,搓后,洗干净,不留杂质,反复细致处理干净,处理过程时间要短,要抓紧,不堆积,不拖延。

以免由于过多堆而发热,造成种子发热而损失降低种子发芽率。

3、种子休眠期:红豆杉种子休眠期较长,一般种子发芽前,一定要经过休眠期。

我们经过反复科学试验,目前基本上掌握了其休眠规律。

从处理种子算起休眠期为18-24个月之长。

没有经过休眠期限,种子不发芽,育苗难成功。

种子经过休眠,种子内部起了化学变化,种子才能萌发进入发芽。

4、种子贮藏休眠期处理方法:红豆杉种子经过去种皮后,立即投入沙存处理。

沙存准备:南方红豆杉种沙床制作很重要,沙存用以目前河沙为好,干净河沙少杂质,清洁少细菌,杂菌。

河沙选细沙为好,沙用筛子筛过后用砖头围成四方,高度20-40厘米,铺好最后一层种子,上面一层应铺一点,防止干燥,影响种子湿度。

种子层积贮存有利于种子内部休眠,而增强种子发芽势。

在层积过程中要在最上面铺一层茅草覆盖,稻草容易发霉一般不采用。

在18-24个月管理中应注意问题:一是保持沙质湿度,湿度简单检测为抓鲨团不滴水,抓起成团,放后能散,指间不滴水为度。

过干种子影响体内水分,过湿会烂种。

冬天要用塑料薄膜盖好;夏天不能过热,太热时要去掉膜保持一定温度、湿度。

经常性检查种子湿度、湿度,防止过干过湿,防止过高温度。

在贮存积过程中要防止老鼠为害,以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5、种子育苗:红豆杉种子经过种子处理,经过休眠层积二道关后,进入种子育苗这一关。

红豆杉种子历经18-24个月沙存后检查种子胚有露白,则可以于春季或早春投入育苗阶段。

育苗中种子,用筛子筛出,露白种子芽不能过长,过长筛中会破坏芽胚。

影响成苗大田育苗选择育苗地应注意问题:田块选择应选择排灌方便,以壤土为好。

高山区要选择避风向阳地,防寒田块为好。

水稻田应排好水,打净稻根。

犁翻田块土壤,细整土块,清除杂草,草根杂物,最后整畦育苗。

一般采用每畦畦面1-1.2米为度。

四周开好深沟以利排水,选择能排能灌,排灌方便田,以防育苗过程中旱能进水灌溉,春涝秋洪能去水排干水田为好,地下水位高田不可取。

造畦时应做好下列工作:畦高20厘米,沟内能排水,畦面细整。

造畦时结合施基肥,一般一亩(667㎡)施复合肥10-15市斤,翻入畦中。

畦面铺细河沙一簿层。

种子下种后盖上黄心土。

加黄心土、加沙的目的是少菌少杂草,减少拔草工,减少投入。

亩用种(667㎡)量为7-8公斤。

播种用条播好管理。

播种后随即盖草,不用稻草,用茅草为好,茅草少草种,好管理。

早春播种要防止干旱,遇到干旱时,要畦面喷水保湿,防止过干。

雨水过多要防涝,早春遇到春雨过多要防涝,排干沟水。

做到沟要沟沟相通。

雨后不留积水。

6、幼苗出土管理技术:种子下土后要经常巡视圃地,盖好草,部分因雷雨雨水打后造成种子外露,要用土著人撒上补盖好,盖种要薄;种子盖土厚度以种子能盖住为度;不过厚,不露种子。

种子出土后要及时去掉覆盖物,去盖草时间掌握在种子出土有三分之一开始去草。

去草要选择好天、晴天掀草有利于苗木抗病,培育壮苗。

去草结合清沟,防止春雨造成幼草感病,阳光照射有利于苗木壮粗。

红豆杉种子育苗,苗木幼苗期既喜光又怕强光。

因此育苗设施要及时跟上,目前市售遮阴塑料网遮阴较好。

出土幼苗用毛竹竹条拱架,配上黑色遮阴网。

早春要注意晚霜大雨等,应及时排除灾害气候等不利因子,安全度过幼苗期。

为培育大苗壮苗打好基础。

水肥管理:苗木出土后施肥工作很重要,其原则是少吃多餐,既防止缺肥,又要防止肥害。

苗木出土后,春播苗于四月~五月初次施肥用复合肥放用较为安全。

一般不采用尿素。

复合肥亩用(667㎡)3~4公斤为宜;第二次隔一个月再追肥施复合肥(667㎡)6~7公斤。

幼苗在山区地方一般于公历8月上旬,视情况原则上不再施肥,施肥不当会造成幼苗过旺、过青、木质化程度低不能过冬,造成冻害。

初次追肥用浇施为好,用复合肥加水浇施为宜。

整个过程追肥为2~3次。

除草工作应掌握拔小拔了;见草就除,每次除草都应结合追肥为好。

一般来说,除草、中耕、施肥一条龙作业。

南方红豆杉幼苗在干旱气候中容易受旱,影响高生长,要经常结合气候情况,因时因地防止干旱,常年保持苗地湿润以利生长。

7、育苗工作中病虫害防治:①播种苗苗床消毒工作:苗床用1%高锰酸钾进行田间土壤消毒。

②造床时用呋喃丹结合整畦施放,防止地下害虫为害。

目前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和大小地老虎等。

幼苗期病虫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方法。

③目前常用管理措施:苗期防病一般每个月施药一次防治病害发生。

用托布津800倍喷施,晴天下药效果好。

也可用菌毒杀星3000倍,连用2次即可。

④夏秋期间用敌百虫加水浇施可防止蛴螬为害,一般预防2次比较好。

⑤病虫害以及鸟兽、鼠等为害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早发现早防治,减少损失。

购种说明:没有处理过的种子需要自己处理经过休眠期的物种分类在全世界共有十一种,目前我国共有四个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

曼地亚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

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adia)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父本为欧洲红豆杉(T.bauata)。

在美国、加拿大生长发展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引种加拿大红豆杉树苗在四川试种,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原产地,部分样品中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

天然红豆杉树的紫杉醇一般分布于树皮中,整株利用率低。

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枝叶含量达0.03%以上,根系部分可达0.06%,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深度加工后综合经济价值更高。

曼地亚红豆杉通过栽培选育已发展到时10多个品系,其中,Taxus media 是美国FDA批准可以用作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之一。

4~5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的树枝和叶子中紫杉醇含量高于生长70~80年天然红豆杉树皮的“紫杉醇”含量。

野生红豆杉包括国内品种在内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一般在0.004~0.01%之间,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为0.03~0.06%,是天然红豆杉的8~10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栽种。

曼地亚红豆杉这种珍稀植物的引进和驯化成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野生红豆杉资源,也为开发红豆杉这种黄金植物开辟了广阔前景。

它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可用于营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

全世界的红豆杉根据生长地域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11个种类,除澳洲的AUSTROTAXUS SPICATA 产于南半球外其于分别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至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4个种类和一个变种。

1、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 STEB.ET IUCC)主要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辽宁东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

东北红豆杉拉丁名: Taxus cuspidata植物名称:东北红豆杉学名:taxus cuspidate sieb eb zucc别名:紫杉、赤柏松、宽叶紫杉、科名:红豆杉科拉丁科名:Taxaceae属名:红豆杉属东北红豆杉是我国5种【4种1变种】红豆杉之一,其他3种1 变种为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黑龙江、日本、朝鲜、俄罗斯(阿穆尔州、库页岛等)东北亚地区。

如:辽宁东部、吉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形态特性]树高达20米,胸径达1米。

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

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片状剥裂。

枝条密生,小枝带红褐色,一年生枝深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

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装排列,在侧枝上叶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

叶线形,半直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5毫米,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雌雄异株,球花生于前年枝的叶腋,雄球花具9~14雄蕊,雌球花具一胚珠,胚珠卵形、淡红色,直生。

种子卵形,成熟时紫褐色,有光泽,长约6毫米,直径5毫米。

外覆上部开口的假种皮,成熟时倒卵圆形,成杯状,浓红色,肉质,富浆汁。

上一年形成花苞,第二年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

[生物学特性]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不成林。

多见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

生于山顶多石或瘠薄的土壤上,多呈灌木状。

原产地年均气温2℃到7度,年均降水750~1000毫米。

多散生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湿润、肥沃的针阔混交林下。

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可耐零下30℃以下的低温,抗寒性强,最适温度20到25℃,属阴性树种。

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

[生长区域]东北红豆杉,不但适应在东北地区生长、南移种植后,可以延长生长期,提高生长量。

东北红豆杉的株高,在移栽头一年生长缓慢,移栽一年后生长逐渐加快,移栽3年以上苗每年增高可达20—30CM。

[外观特点]东北红豆杉特点是树木的小枝一到秋季就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

其叶为二列式,稍微弯曲呈镰刀形,近看像球,远看像花,极为美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