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知识点考点

中药炮制知识点考点

一、名解:
1
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方法。

3
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

5
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

6作用得附加物料。

7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得限度。

8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9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0
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
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得现象。

11检查其吸水量就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就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12
13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
成得不符合切制规格与片型标准得饮片。

14
15就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
内部存性。

及炭药得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得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固有气味。

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原药材得形状。

16就是净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
得方法。

17
不灰化。

18
就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
时间,取出,除去或分离种皮得方法。

19
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得现象。

20
将净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
定得程序,反复炮制得方法。

21
就是将某些不溶于水得矿物、贝壳类
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得特点,而分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得方法。

22行分类得方法。

二、问答:
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就是:
第一部就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所著得《雷公炮制法》; 第二部就是明代希雍所著得《炮制大法》; 第三部就是清代张仲岩所著得《修事指南》。

清代徐大椿将其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
⑴法规就是《中华人名共与国药典》; ⑵质量标准就是:
①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名共与国药品管理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通则》。

②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得《中药炮制规范》。


1《中国药典》在“炮制通则”中将炮制方法分三类:净制、切制、炮炙。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就是按药用部位来源进行分类得。


3教科书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得分类方法。

净度、片型及粉碎粒度、色泽、气味、水分、灰分、浸出物、鉴别、有关成分、有毒成分、包装检差等。

虫柱、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泛油、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自燃等
空气、温度、湿度、日光、霉菌、虫害等

1清洁养护法、○2防湿养护法、 ○
3密封贮藏法、○4对抗同贮法等。

总: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
① 挑选用于除去杂质,分离不同药用部位,药材
分档。

②筛选用于除去杂质,药材分档。

③风选用于除去杂质。

④水选用于除去附着在药材上得杂质,或除去药物中得盐分及腥臭味
①花椒药用时,应将壳与种子分开分别药用。

②因为花椒得果皮能温中散寒,止痛,杀虫;而种子能利水平喘, ③二者作用不同。

①莲子肉具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得作用。

②而莲子心具清心火得作用,
③二者作用不同,因而需分开分别药用。

净药材必须符合《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中得规定要求,以保证调配剂量得准确与临床疗效得发挥。

○1饮片得形状取决于药材本身得性质与各种不同需要。


2其中药材得性质就是决定饮片类型得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饮片切制得操作与临床疗效。

①极薄片,厚度为0、5mm 以下。

②薄片, 厚度为1~2mm 。

③厚片, 厚度为2~4mm 。


4斜片,厚度为2~4mm 。


5直片,厚度为2~4mm 。


6丝,细丝宽度为2~3mm ; 宽丝宽度为5~10mm 。


7段,短段长度为5~10mm ; 长段长度为10~15mm 。


8块,边长为8~12mm 得立方块或长方块。

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手握法、刀劈法等。

包括炒黄、炒焦与炒炭三种方法。

○1炒黄一般用文火,个别药材如苍耳子、王不留行、
水红花子等用中火。


2炒焦一般用中火,个别药材如槟榔等用文火。

○3炒炭用中火或武火。

一般质地疏松得花类、叶类、
全草类及片薄得药物用中火;

4质地坚实及片厚得药物用武火。

(1)炒前要将药物大小分档,使炒制得药物程度均匀一致。

(2)炒制时要选用适宜得火力与加热时间,以免程度不及或太过。

(3)翻炒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1)大小不等得药物要分档。

(2)药物焦化程度较重者,需喷水降温,防止程度“太过”。

(3)出锅后,要散尽余热与湿气后,再收贮。

(1)应大小分档分别炮制。

(2)要控制好火力:一般质地坚实、片厚得药物
宜用武火,质地疏松得花、叶、全草类及片薄得药物宜用中火。

(3)出现火星要及时喷洒适量清水,以免燃烧,
失去存性。

(4)出锅后要及时摊开晾凉,待散尽余热与湿气,
检查无复燃可能后,再收贮。

“逢子必炒”就是指种子类药物须炒后才能入药。

因为:(1)种子类药物都有坚硬得种皮,能妨碍成
分得煎出,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提高疗效。

(2)有得种子类药物,含有苷类有效成分,同时含有分解苷得酶,炒后,能破坏酶类成分,保存苷类成分,而增强疗效。

(3)有得种子类药物有毒,炒后能降低毒性,以利于服用。

(4)有得种子类药物有一定得偏性,炒后能缓与药性,以利于服用。


1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均用到辅料,但二者又有区别。


2加辅料炒法用固体辅料,辅料作为中间传热体,
或与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炒后辅料被除去或部分除去;而炙法用液体辅料,辅料渗人到药物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对药物得性能、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影响较大。


3加辅料炒法一般用中火或武火,炒至时间较短;而炙法一般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


1酒炙法中有五灵脂等。


2醋炙法中有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3盐炙法中有知母、车前子等。


4蜜炙法中有百合、槐角等。

扣锅煅时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判断锅内药物煅得程度适中。


1煅至盖锅脐处放置得大米或粘贴得白纸条显焦黄色。


2或在两锅盐泥密封处留一小孔,用筷子塞住,煅烧就是, 时时观察小孔处得烟雾,当有白烟时,到黄烟,转成 青烟减少,到基本无烟就是。


3或滴水与盖锅脐处立即沸腾。

剧毒得乌头碱在浸泡与煮制过程中,因遇水与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生成乌头次碱,再进一步水解或分解成毒性更小得乌头原碱。

硫黄、珍珠、藤黄等。

巴戟天、远志、吴茱萸。

麦麸煨不同于麸炒。

主要区别:
○1就是麦麸煨得辅料用量大,锅温低,受热时间长;○
2操作方法不同,麦麸煨法就是将麦麸与药物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而麸炒法就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起烟后再投入药物。


1在研磨过程中,水量宜少。


2搅拌混悬时加水量宜大,以除去溶解度小得有毒物质或杂质。


3有毒药物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晾干或低温烘干为宜。


4朱砂与雄黄粉要忌铁器,并要注意温度。


1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毒性小且不溶于水,但其中夹杂有剧毒得砒霜,砒霜可溶于水,水飞得目得就是降低毒性,并使雄黄达到极细与纯净,以便于制剂与服用。


2若雄黄在空气中受热,当温度上升到180摄氏度以上,至220—250摄氏度时,二硫化二砷能大量转化生成砒霜,而使其毒性大大增强,所以前人得“雄黄见火毒如砒”之说就是有道理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