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的一些看法
内部审计的这一块,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看法。
1、内部审计人员要避免陷入职业病的误区。
审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性,有可能会陷入职业病的误区,即看什么人都有毛病,看任何事都可能存在问题。
思想认识的高度没上来,看问题的角度就容易偏激,不能做到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看人看事总是看阴暗面,长此以往,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阴暗,职业发展会受限。
因此,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都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和长处,无论看待什么事,都要看到好的和积极的方面。
有句话说的好:“择善者固之”。
只有看到好的东西,才能学的更好,只有学的更好,才能做的更好。
2、查错纠偏,充分发挥震慑作用是内部审计的基础。
内部审计要想做好,必须要发挥震慑力,有了震慑力,对方才能重视,在公司里的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如果连最基本的查错纠偏都没有人重视,何谈更高层次的发展。
没人重视,再好的建议都是空谈,长此以往审计就会失了方向。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没有打好,楼是盖不好的。
所以内审在国内,在现阶段,必须要以查错纠偏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做什么事情都有效果,走到哪里都受重视。
一个能够充分发挥震慑力的审计部门,对管理层来说,即使是不出鞘的宝刀,也是最有效的威慑。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执行力,尤其是规模越大的公司,由上到下执行力会层层弱化,看到这种情况,管理层就难受的不得了。
为什么这么说?管理者不愿意看到执行部门质疑其决策的正确性,管理者愿意看到坚定的执行力,因为对于执行部门来说,对于管理层的决策首先要执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再提建议,由管理层进行修正。
因此,内部审计需要要有保驾护航的职能,通过充分发挥震慑作用,确保执行
始终是第一位的。
3、内审要架好桥梁,充分发挥上通下达的纽带作用。
从公司政治的角度考虑,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位置是很复杂的,是各种利害关系的聚焦之处,处在种种矛盾的中心位置。
从部门生存的角度讲,任何部门在公司的发展都会遇到矛盾与困难,能够最大化的转移矛盾化解困难,学会“借力打力”,才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充分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利害关系,才能让我们长久的生存下去。
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站在相当的高度,内部审计部门不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与被审计单位一样,都是公司政策制度的执行者,是“同为其主,各负其责”的关系。
因此内审部门要做桥梁要做纽带,要承上启下要上通下达,把管理层的意图宣贯执行下去,把执行部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上来。
这不但是部门定位的需要,更是大道无极的精髓。
4、实事求是,是内部审计应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内部审计部门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利益斗争。
在遇到各种理不清头绪的复杂利益问题时,内审人员也不要慌,他乱由他乱,明月照山岗。
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如何查就如何查,一切按照既定方案执行。
坚持原则,认真做事,是避免卷入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是一种境界。
5、沟通宣传,应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始终。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在其著作中尤其提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要学会沟通,要重视沟通,有效沟通是一种无形的审计宣传。
审计人员在沟通宣传的同时,要注意不可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妄加评断,不可有任何私自答允承诺,言行要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