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堂英语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最重要的是:究竟这样的设计学生能不能轻松容易接受,现在就根据自己一点经验与大家一起商讨,怎样备课才好.
课前准备:
一、找关联的事
(一)在导入中要找与讲课内容相关联的事
找关联的事为新课做铺垫,为呈现打下基础,例如:在讲“what colour is the....?”的时候,首先要复习颜色单词,复习学过的句子“what colour is it ?”和学过的物品,将一切障碍扫除之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因过去的知识阻挡去路,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只有一个,就是新的句型“what colour is the....?”如果不为学生扫除前面的障碍,那么在新课中困难重重,就会学而重阻,导致学生厌学。
(二)在游戏中找与讲课内容相关联的事
英语中的游戏并不是为乐而戏的,而是为学而戏,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设计是为课文内容服务,不是为了单纯的乐,设计游戏时要尽量去想:所教内容是什么主题,这一主题在生活什么情况下要说这个句子,说这句话的情景,是否能将所学内容操练到位,如果能就为学生找到了一个语言的环境,让学生能在游戏中找到运用语言的契机,明确的教给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语言。
二、分析教材内容确定主体
平日上课时,教学顺序的确定多以:“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以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决定下节课应该学什么,而在课堂竞赛中都以要求为主,这时就需要确定教学的主体,要分清哪一部分为精讲细讲,哪一部分为略讲,确定好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经验说一下怎样确定主体:
1.看句子类型出现的频率。
2.看是否是其它部分的再次出现句。
(比如在let’s learn部分是主要内容又再次出现)
3.看是不是对话谈论的中心。
4.剖取短文主干。
(例如:人教版每六册发电子邮件一课,主要让生明白怎样发电子邮件就是中心)如果具备这几点,就说明这个句子是这节课的主体句,需要精讲,要做为主体.
三、呈现有法,依体定法
呈现新课时,不同的课型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呈现,可以直接呈现,也可以设悬疑,或以其新颖独特的外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呈现新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教此句话时,对学生来说有多难,然后分好“台阶”就像一个阁楼与楼下的高度要找好,找好后再确定设多少个台阶,才能不费力的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同样,如果先学的是最基础的,再逐步深入,这样会很容易的解决整个知识,让学生没有感觉困难就完成了学习。
以科普版的三年级复习课:给动物送礼物为例,备课中要找对主题,送生日礼物一课的主要语言为an apple for you !复习内容为水果以及一个***的表达(an apple),这时候要分阶梯,我的分配方法是:
1.唱生日歌,为操练情景对话做铺垫,也为后面全体学生的活动做铺垫。
2.呈现各水果图,吸引孩子眼球进行各水果练习。
3.学习新语言。
4.操练新语言。
5.验收(学得情况)。
步步稳进才会使学生学起来容易。
而对于一个很难讲的知识,又找不到新颖独特的方法去引出主题,那这时,就要以旧引新,直接切入,虽然开头没有精彩之处,但是一节课中的闪光点可以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从操练、汇报等活动中创出闪光之处,会为自己的课增加光芒的。
四、操练有度,游戏有法
操练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得以熟练掌握,是知识的重复记忆过程,单一的读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操练变的推陈出新,使学生感到百玩而不厌呢?说实话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我们常用的方法很多,例如:大小声、看口型说单词、指单词读等,而每日都以这些方式操练,不用说学生就是自己也会觉得很单调,从学生回答中自己也似乎找不到了乐趣,这时候你就要自己想想了,怎样才会让学生百听不厌,这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下几条就是我自己在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
(一)回忆生活中的游戏
在生活中两个人总是会比个高低,这个我们也可将其利用到学习中去,生活中比出胜负,也许会得到物质奖励,即使没有奖励自己精神上也会激动、兴奋,而在英语课中,我们的比赛不单会有精神上的兴奋,我们也可给他们奖励,例如,两个组之间比回答问题,
对的组,我们就可以给加一个我们这节课用到的单词,这样对学过的单词起到了复习作用,而不会读的同学,听到了会读同学读出的单词,他们也会去模仿,这样我们就会二者兼得。
(二)回忆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游戏
电视现在是每家一台,在娱乐过程中,大家不防用心去看,当你看到让连你都捧腹大笑的事,想像一下对于比我们小的孩子,他们呢?会笑的更纯、更真,更灿烂,对于一个健康向上有意义的游戏节目,我们是可以引之用之的,让我们的课堂增添几份欢乐。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的,作业的布置时,大家都多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主。
这里只说一点自己的想法,备课时,大家已经把作业所留的内容已定,但是在汇报中,我们就能发现学习的真实情况,如果掌握结果不太理想,我们就可以把作业内容稍加变动,改为我们学生欠缺处的内容,这样说明我们的汇报不是在走形式,我们能从汇报中发现问题,并在下一步中要进行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