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刘亚玲
摘要产品召回是法律赋予生产商的一种法定义务,只要产品的缺陷被检测、发现,生产商都有义务召回。
然而,我国尚未就产品召回制度出台具体法律予以规制。
本文提出我们应当从扩大召回制度适用范围、健全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与相关配套机制以及借鉴学习他国先进经验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产品召回制度。
关键词产品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性质
作者简介:刘亚玲,陕西省榆林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师。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115-01
一、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性质
所谓产品召回制度,是指如果产品存在缺陷而有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等情况,生产商或销售商自行或经他人通知得知这一情况,并主动将具有此危险的产品收回,使消费者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免遭损害;如果生产商或销售商发现该危险却不加以处理,相关主管机关可强制其回收产品。
缺陷产品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关于产品召回制度法律性质,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品召回是法定义务,是法律对生产商直接做出要求,一旦缺陷产品被检测或发现,其都有义务召回而不管交易双方是否对此做出事前约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产品召回是法律责任,是由于生产商没有履行提供合格产品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笔者同意上述第一种观点,理由:
第一,法定义务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法律规定所应承受的行为约束,具有强制性;而法律责任更多体现为一种事后性,是由于违反法律义务或不当行使权利而承担的不利后果。
产品召回行为本身就是法律针对生产商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而设的义务之一,只有在生产商不履行召回义务的前提下,才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所以,产品召回制度应视为是生产商的一种法定义务。
第二,缺陷产品所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消费者个人,而是波及到不特定多数的消费者群体,产品召回制度要求生产商对所有同类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同样救济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各项召回费用。
并且需要政府作为交易以外的第三方介入,以促使生产商主动、及时采取召回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第三,由于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法定义务,就决定了它只能是以事前救济制度而存在,因为法定义务往往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
产品召回目的在于使缺陷产品尚未对人身财产造成实际损害之前,通过各项补救措施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减少或消灭潜在损害的发生。
二、我国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出现一系列由产品缺陷而引发的纠纷事件,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严重损失,凸显出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严重缺位。
我国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众所周知,产品召回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但在我国因《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颁布,仅就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实现了规范管理,对于其他行业仍是一片法规“盲区”。
滞后的立法加上软弱的执法,使生产商面对缺陷产品无动于衷,也造成政府在缺陷产品监管上的不力。
另外,就现阶段为数不多的法规来看,在产品召回上依然存在立法操作性差、难以具体应用、模糊法律规定普遍存在等问题。
第二,产品召回的标准不够明确,针对“缺陷产品”的举证责任存有争议。
第
三,产品召回制度的监管机关过于单一,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产品质量检测与召回工作。
第四,对缺陷产品召回的责任人规定不明确,制裁力度不够。
三、完善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构想
(一)扩大产品召回制度适用的范围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产品召回制度仅仅适用于汽车、儿童玩具等部分产品,这与我国市场的实际相差甚远。
我们应当强制扩大产品召回制度所适用的范围,将其扩大到与人民安全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
如果立法设定强制的召回制度,不仅可以避免生产商大范围侵害消费者利益情形的发生,尤其是在食品和药品行业等,而且可以杜绝外国厂商在进行全球召回时所采取的“中国市场例外”等情形的发生,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缺陷与不足,健全适应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相关配套机制
我们应当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出发,完善现有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不足。
一方面,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召回法》,从而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原则、召回范围、召回程序、执法主体、救济程序、法律责任等相关方面做出明确界定,以保证产品召回制度在法律上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另一方面,实行分工负责,权责明确,相互监督等方式,按照不同行业产品归属不同的机构来明确执法主体以及相关的监管、检测体系。
(三)借鉴学习国际有益经验
在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构中,我国可以吸引和借鉴对此制度运用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之有益经验及先进理念,为我所用。
例如,在食品召回法律体系中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的惩罚性赔偿机制——通过规定不同的处罚等级以及制裁措施,来对付那些不愿按照制度召回缺陷产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等。
赵晓光,刘兆彬,等.欧美产品召回制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9页.
参考文献:
[1]赵晓光,刘兆彬.欧美产品召回制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董春华.中美产品缺陷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段晓红.产品责任适用范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经济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