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历史学0701 俞晓丽3070401099【内容摘要】: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而关于南北战争的起因也是众说纷纭,大致就南方谋反说、北方侵略说、可避免说、内战必要说、侧重宗教信仰说几类,本文还简要讨论下战争的诱因问题,并就以上每种观点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字】:南北战争,诱因,起因【正文】:没人会想到,1864年4月12日清晨南军向桑姆特堡的炮轰,是揭开美国历史上一场最血腥的战争的序幕。
也没有人意料到这场战争在美国引起的震动的程度。
南北战争结束后,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从未停止。
美国学者,甚至是世界各国的史学家们,就这场战争的起因、战争性质、黑人奴隶制度、战争结果以及战役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细致的研究。
本文从美国内战的起因上着手,试看美国学者们对战争起因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美国学者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各持己见,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早期的南方谋反说和北方侵略说,可避免说,内战必要说,侧重宗教信仰说。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诱因的研究,包括1878年《宪法》的遗留问题,内战前的党争以及1857年的斯科特案。
一战争的诱因研究(一)1787年《宪法》的遗留问题在经过了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之后,北美的13个殖民地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在美国宪法中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基本的政治制度,但是由于蓄奴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所以在宪法的制定过程对其的存留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另一方面,在联邦权力至上还是州权至上方面,宪法虽然采取了列举的方法,但是还是没有说明哪个权力至上。
最后在宪法的三处提到了蓄奴制:在众议院名额及直接税税款的人口数分配中,每个奴隶按3/5人口折算(第一条第二项);国会不得在1808年前通过禁止奴隶输入的法令(第一条第九项);逃亡到自由州的奴隶必须归还原主(第四条第二项)。
1关于联邦制,在美国各州展开了一次全民性质的大辩论之后,在附加的10条宪法修正案中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宪法未授亏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2南北双方虽然握手言欢,但只是表面的联合,双方都心存芥蒂。
而蓄奴制的保留以及联邦权力至上问题的未决,为之后南北的冲突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联邦建立开始,双方因为经济利益而冲突不断。
在关税问题以及美国西部开发的问题1艾克文《从宪法角度看美国内战的爆发》,《武汉教育学报》第16卷第2期,1997年2月。
2艾克文《从宪法角度看美国内战的爆发》,《武汉教育学报》第16卷第2期,1997年2月。
上,南方一再以退出联邦为要挟,最后都以双方签订的妥协案结束。
妥协的结果是各有得失,但是双方对对方日益不满,各怀不满。
宪法遗留的问题使双方矛盾冲突不断、敌意的剧增,这也成为了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个诱因。
托马斯·普莱斯里在《美国人解释南北战争》中说道,南北战争是一场“发生在两个宪法解释学派之间”的战争。
另一个学者钱宁(EdwardChanning)在6卷本《美国史》中强调南北双方社会组织的差异。
南方的基础是奴隶制的农业生产,而北方建立在多种多样的雇佣关系上,在农业、机械制造业和商业中实行工资制度。
两者不能共存,要么国家分裂,要么其中一个消失。
这与马克思对这场战争的论断不谋而合。
正是1787年宪法的妥协,才使南北双方在冲突中都理直气壮,最后导致矛盾的一发而不可收。
(二)内战前的党争早在19世纪50年代,奴隶制已成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热点和党派的焦点。
而1854年国会通过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更是宣告了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的无效,扫清了奴隶制扩张的地理限制以及法律限制。
这就引起了全美的政党大分化和大改组。
辉格党瓦解,民主党分为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两派,而共和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从此,美国开始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的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最终越演越烈到了国内战争的局面。
所以马克思认为“这个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它只能以一个制度或另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
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最终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途径得到了解决。
(三)1857年斯科特案密苏里州的奴隶在主人去世之后,依照《密苏里妥协案》中奴隶在一个自由州或者是准州居住后可以成为自由人的相关规定,向继承者要求自由。
案子在几经反复之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这个案子以小见大,涉及到了很多的法律制度,并且直接关系到了准州是否可以根除蓄奴制的问题。
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罗杰·塔尼是南方民主党派人,他判决斯科特仍然是奴隶。
这就意味着《密苏里妥协案》是违宪的。
唐·费伦巴克认为坦尼对斯科特案的裁决是企图摧毁共和党的基本原则。
这种裁决是“纯粹的党派偏见,是用法律语言进行的精神论战,它不像地区间的和解方案,而更像一个最后的通牒”4。
这样的判决使民怨沸腾,因为它意味着北方在以往的妥协中将一无所得。
这是不是违背了制宪和行宪中的妥协精神?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对抗是否又符合宪法中的分权原则?如果奴隶在自由州的居住并不能使他获得自由,那怎样才能禁止蓄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北方的面前。
局势演变到了这样的情况:要不北方妥协,美国成为一个蓄奴制国家;南方不肯妥协的另一个结果是分裂。
为此,共和党人加紧了废奴的宣传,南北双方间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二战争起因说(一)南方谋反说3马克思《美国内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转引自张兹暑《美国内战前的党争与南北战争的爆发》,《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
4FEHRENBACHER DON E. TheDred ScottCase: Its Sig-nificnce in American Law and Politics[M]. New 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78,转引自《试论斯科特案及其对美国内战的影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3期,2008年6月。
南方谋反说多出现南北战争刚结束的时候。
代表人物是亨利·威尔逊,他在《美国奴隶制政权兴衰史》中把南方分离主义者描绘为不管美国其他地区的利益,竭力促进奴隶制度的罪人,是南方奴隶主的谋反引起了内战,当时的北方是被迫应战的。
而南方首先向桑姆特堡进行了炮轰,使自己处在了叛乱之位,也被北方视为最有力的证据。
当时双方都还沉浸在战争中带来的伤害中,不能理智地来看待这场战争,才会出现南方谋反说以及同时期的北方侵略说。
(二)北方侵略说南方认为北方对其具有处心积虑的破坏。
他们不认为奴隶制引起的道德冲突时引起战争的原因,争论的焦点还在于宪法的条文以及一系列妥协案的规定上。
而支持废奴的林肯的上台更使他们感到不安,所以才会被迫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又形成了新的北方侵略说学派。
这个学派发表了论文集《我为自己的权利辩护》,代表人物是菲利普斯、拉姆斯德尔和奥斯利等人。
他们极力批判北方,认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霸权和利益,才打破双方间的平衡,而北方是挑起内战的罪魁祸首5。
南方辩护学派的抬头时基于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当时美国的经济在战后的发展后步入了低迷,显然这样的判断只是站在南方的角度上,没有考虑到美国的发展,是不符合历史的。
(三)可避免说在经过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深受战争伤痛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和平。
在对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时候也将这种感情带入其中。
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内战无必要说”或者说是“内战可避免说”。
这些学者普遍认为是当时的极端主义者以及政治党派和政治家们的大力演说宣传和煽动导致了战争的最终爆发。
克雷文在其著作《可以压服的危机, 1830—1861》和《内战的爆发》中认为认为,南北地区间的正常差异被夸大和情绪化了,以至最后发展到用理性语言无法解决的地步。
奴隶制作为一种制度在南方和黑人的生活中起的作用不大,无决定性的意义。
他指出,在奴隶制问题上存在的歧见,并非像许多史学家描写的那样严重,冲突的真正根源是“政治家和伪善的奇思怪想。
”另一位代表人物兰德尔在其《愚蠢的一代》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也认为内战是毫无必要的,即使它不发生,联邦仍会继续存在,奴隶制也会被废除。
他坚持认为“失常”、“错误的领导”或“过度的野心”才是战争的起因。
内战是“愚蠢的一代人”“人为地”煽动和挑起的。
认同他们两位观点的还有内文斯、尼克尔斯和斯坦普,盲目的冲动和卑劣的政治权术是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了政治家们的政治思维以及政治手腕上,认为大肆宣传鼓动废除蓄奴制的做法是愚蠢的。
显然他们夸大了主观力量而忽视了客观的原因,当时南北双方的矛盾已非长期实行的妥协可以解决的,必须要有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显然双方都没有这种意图,所以一场战争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四)战争必要说坚持战争必要说的学者大多在经济原因、道德原因以及意识形态三方面来赞同废除蓄奴制,维护联邦统一。
道德原因: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罗兹,他认为蓄奴制是不道德的制度,而由蓄奴制引发的5奥斯利《内战的根本原因:自我中心的地方主义》,《南方历史杂志》第7期,1941年2月,转引自陈其《美国史家对美国内战的反思》,《国外史学动态》。
南北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内战是唯一的途径。
而坚持蓄奴制并且想扩大蓄奴制的南方显然是理亏的一方。
这些观点在他的著作《自1850年妥协至1877年南方自治最终重建的美国史》有了很好的阐释。
莫理森也从道德角度出发,认为内战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它的爆发可以及早地结束奴隶制,尽快地解放黑人奴隶。
如果将奴隶制度保存下去,将会有更多的人受害,将会是最大的罪恶。
经济原因:施莱辛格在《杰克逊时代》一书中,承认废奴运动有经济的原因,但他更偏向于道德原因。
他认为“道德的冲动”是更本质的问题,因为正是对奴隶制的“道德上的厌恶”迫使北方最终开战。
意识形态:70年代,方纳提出了内战的爆发是两种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
如果南方接受上述北方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它对奴隶制的遏制,南方就得放弃自己的意识形态,这无异于自毁南方社会组织的基础。
反之,北方亦然。
6只要双方在意识方面不能达到统一,那么妥协便无路可走。
而南北双方意识形态的产生都是基于两方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所以两者的意识形态是无法统一。
而波特在其著作《迫近的危机》中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突出了奴隶制的核心地位,因为奴隶制在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三方面都起到了“极化作用”(polarization)。
”而这种看法是最全面,也是至今影响美国内战史的重要观点。
当然,这三者之间最根本还是经济利益的因素。
(五)宗教信仰早在19世纪上叶,美国的宗教势力在经历了第二次觉醒运动后,便介入了奴隶制废存问题的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