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城市规划法律制度

4城市规划法律制度

§4城市规划法规§4-1 城市规划法概述一、基本概念1.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建制镇的发展也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的要求。

至2000底,我国共设城市668个,建制镇17892个(不含县城关镇)。

大中小城市的划分:大:50万人以上;中20-50万;小:不足20万。

(35个50万以上的,11个200万以上的)2.城市规划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即具体安排等法定活动。

二、立法概况及适用范围1.城市规划法规的立法概况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城市规划法》及《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建设部门规章及各地的地方性建设法规等。

2.城市规划法规的适用范围1)地域适用范围。

是城市的规划区,即城市市区、近效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这个区域内的陆地、水面和空间皆为城市规划法的适用范围。

这个区域外的有关建设和发展应由村镇建设规划的有关法规调整。

2)人的适用范围。

凡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适用于该法。

具体包括:A: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的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B:具体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设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C: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其他相关单位及其上述单位的有关人员。

§4-2 城市规划的制定一、城市规划编制1.城市规划编制原则●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防灾减灾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原则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城市详细规划的依据●城市详细规划3.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制定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各项资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城市分区规划:确定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或城市基础设施的设置●城市详细规划: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4. 编制权限◆国务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本辖区内城镇体系规划◆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二、城市规划的审批1.城市规划审批制度分级审批——一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本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政府部门审批)1)城市总体规划(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先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再报国务院审批。

(3)其他设市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4)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属行政市管辖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属地区管辖的,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5)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6)城市分区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上述各种城市总体规划在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必须先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讨论并获得通过。

2)历史文化名城规划(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单独编制的保护规划,其总体规划是由国务院审批的,先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再报国务院审批;其他的则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详细规划(1)没有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其详细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审批。

(2)已编制有分区规划的城市,其详细规划,重要的由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的由该市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与重大变更◆局部调整: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同级人大常务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重大变更: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原批准机构审批§4-3 新区开发与旧城改建一、城市新区开发1.城市新区开发的概念与类型城市新区开发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区域,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

新区开发的主要类型有新市区的开发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卫星城镇的开发建设、新工矿区的开发建设。

2.新区开发的原则1、量力而行的原则2、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的原则3、方便宜行的原则3.新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城市新区的开发,必须预先编制城市规划,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合理的程序和社会化原则,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任何建设单位需要配套的外部市政、公共设施,都必须纳入城市的系统,不得自成体系,各行其道,以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干扰,影响城市功能的协调,造成浪费。

二、旧区改建1.城市旧区的概念城市旧区是城市在长期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居民集聚区。

城市旧区的形成显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轨迹,也积累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这就要求按照统一的规划,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充分考虑现有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矛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改建。

城市旧区改建是指按照统一规划,对现有城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使之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要的建设活动。

2.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1、加强维护、逐步改善的原则2、旧区改建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的原则3、旧区改建与保护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相结合§4-4 城市规划的实施对城市建设用地、建设活动统一安排和控制,实现城市规划的设想。

公布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建设过程规划管理一、城市规划公布制度●公布的目的便于群众了解、参与、监督《城市规划法》第28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

●公布的方式报纸、展览、报告会、宣传栏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按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管理程序: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审批用地审批后的管理临时用地管理建设用地的调整1、选址意见书制度1)概念——规划主管部门关于项目选在哪个城市、哪个方位的意见2)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名称、性质、规模、资源需求、三废的排放等(2)项目规划选址依据项目建议书、项目在城市规划能源交通等方面可行性3)作用采用合理的符合城市规划的选址和布局,才能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程序建设单位提出选址申请提出选址定点建议和规划设计要求报送两个以上选址方案确定选址,核发选址意见书5)审批管理选址意见书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1)概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用地的实际需要,向提出用地申请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的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界限的证件。

2)作用《城市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确保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维护建设单位按照规划合法利用土地,为土地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行使权属管理职能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3)内容(1)建设用地的审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用地位置与界限发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步骤:①现场踏勘②征求意见③提供设计条件④审查总平面图⑤核定用地面积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审批后的管理用地复核用地检查(地块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3)临时用地管理建设过程中因施工或堆料等需要临时使用的土地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申请临时用地文件城市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发临时建设用地许可证(使用期限≤2年)(4)建设用地的调整a.政府对建设用地的调整《城市规划法》第34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划做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不变,土地使用性质变化②土地所有权不变,使用权或使用性质变化③早征晚用、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现状不合理、浪费的,进行局部调整b.建设单位申请对原建设用地进行调整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1)概念是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用于确认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2)作用确认合法地位,保证合法权益。

在建设活动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

是重要历史资料和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

3)内容(1)建设工程审批——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申请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提供规划设计要求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建设工程审批后的管理——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验线按许可证的要求放线,验线后才可施工现场检查检查工程的位置、施工情况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竣工验收最后把关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规划要求(3)临时建设的管理单位或个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临时搭建的结构简易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拆除的建设工程或设施。

临时建设须办理临时建设许可证!必须在批准期限内拆除!(4)一些特殊的保护规定《城市规划法》第35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法》第36条在城市规划区域内进行挖取砂土、土方等活动,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