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说课版
拱形的力量
青白江区大同小学:刘洵利
目录
0 1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0 2
0 3
教学方法
实验原理
0 4
0 5
实验创新
实验过程
0 6
0 7
实验教学反思
1
说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
材
教材地位:《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
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本 次实验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操作和比较,使学生掌握纸拱的承受秘 密,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2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 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 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 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知识 目标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纸拱的承受能 力的活动,了解拱形承 重的秘密。
技能 目标
情感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 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 创造的快乐。
抵住物的厚度(或数量) 预测承重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 论
实际 承重个数
紧贴纸拱
没有紧贴纸拱
7
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
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在教学反思中逐步成型的,对教 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测试纸拱的承重 能力”,改进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其目的就是让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观察比较中学到新知识、巩 固旧知识,达到寓教于乐。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上册
6
实验过程
活动一: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做纸拱 2. 放垫圈 3.观察现象
活动二: 怎么样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
1
2
3
4
活动三:抵住物与拱形承重能力的研究
。
注意:
1.两拱足之间的距离为12厘米,保持不 变 2`垫片须轻放,可以用手适当的调节一下 3`纸拱不能承受的判断标准: 放上垫圈使纸贴到桌面 4`有明显折痕的纸拱不能再使用
小组分工:组长、实验操作员、记录员、发言人等(定期轮换角色) 抵住物与拱形承重能力的研究 年 月 日
3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怕学、不学
图片 视频 合作探究法 角色 动画
主动学习
课堂实施
枯燥、抽象
有趣、具体
课后提升
检验
提升
5
实验创新及改进
创新点一
材料创新
1.纸张选择卡纸
2.纸条按长17厘米,
宽3厘米。 3.中心画一条线。
创新点二
将书本换成作业
本,厚度适宜,
实验效果明显。
4
实验原理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