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doc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doc

《找拱形》教案
蒋银
-*、教材分析
《找拱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四课。

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了拱形受力的特点。

本课“找拱形”就是要在圆顶形、球形找出拱形的特征和异同,使学生对拱形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 “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己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圆顶形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通过观察、实验来分析解释这种现象,并能与生活相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在生活用品、生物体中找拱形。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
圆顶形塑料壳3个,一个完整的乒乓球,剪开的半个乒乓球。

五、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1.我们在上一课中知道拱在承受压力时会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力,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紧密,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如果抵住拱足呢,拱又能承受更大的力了。

2.在生活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拱形一图片欣赏拱形建筑
(二)认识圆顶形
1.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锅盖、安全帽(ppt),你能
在这些物体上找到拱形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一找拱形(板书)。

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圆顶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圆顶形?我们来感受圆顶形承受力的特点。

(1)出示:一个圆顶形塑料壳
(2)请一位同学看一看塑料的厚薄、捏一捏皮的软硬、再把它扣在桌面上压一压感受一下。

你发现什么?
(3)演示:三个这样的圆顶形塑料壳扣在桌面能承受多少本书?
(4)发现:圆顶形能承受很大的力。

3.圆顶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1)能在圆顶形中找到拱形吗?(教师手持圆顶形塑料壳)
用手比划一下拱形
(2)直接出示被剪开的半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发现。

4 .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但是圆顶形与拱形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实验:三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同时往外退,发现了什么?
追问:有什么办法让剪开的乒乓球承受更大的力?
试着用透明胶粘住剪开的拱足,你有什么发现?
5.总结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能承受很大的力,且不产生外推力。

(三)认识球形
1.生活中还有这些圆弧形的物体:灯泡、乒乓球、球形建筑,
这种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导出:球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球形?猜测:承受的力大。

预设:(1)两个圆顶形组成一个球形,所以球形像圆顶形一样承受力大。

(2)用力按圆形的乒乓球,虽然乒乓球的塑料软而薄,但承受的力大。

实验、交流感受(很难压瘪)。

4.总结球形的特征:球形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散开,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教师手持球形塑料壳比划,并画出简图)
(四)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
1.很多生活物品中也有拱形。

2.小组探究、交流。

总结:勺子、鼠标、水杯、笔、风扇外壳、灯泡、雨伞、纯净水
桶等。

(五)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1.人体的结构巧妙,我们的身上能找到拱形吗?
2.小组活动,看一看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身体,摸一摸找到拱形, 说说身体中拱形的作用。

3.交流人体中的拱形结构
(1)头骨:保护大脑
(2)肋骨:保护内脏
(3)足弓:承受整个人的重量一一“扁平足”
4.除了人体中有拱形,其他生物体中有吗?
动物:龟壳、海螺、贝壳、螃蟹、鸡蛋——保护身体……
植物:西瓜一一坚固葱管叶子一一轻巧、坚实……
(六)随堂练习
(七)家庭作业
回家观察饮料瓶,完成书上35页表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还要了解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它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点。

确实,如果本节课和“力”脱离了就毫无深度可言了。

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圆顶形受力的特点。

在本课中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不是很积极,平时要多注重培养。

2、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延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3、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少,这样在课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课的语速有点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