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

卫生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


(四) 影像检查。 1.胸部X线:胸片是早期发现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术后随访的 方法之一。 2.胸部CT:胸部CT可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 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是目前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螺旋胸部C T可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而CT引导下经胸肺肿物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获取 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技术。 3.B型超声: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 有无转移,也用于双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 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 胸水抽取定位。 4.MRI:MRI检查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价值,特别适用于判断 脊柱、肋骨以及颅脑有无转移。 5.骨扫描: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 可疑转移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MRI检查验证。 6.PET-CT:不推荐常规使用。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较CT 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五) 内窥镜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透壁穿刺纵隔淋巴结活 检术(TBNA)和纤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 巴结穿刺活检术(EBUS-TBNA):经纤维支气 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治疗前肺癌 TNM分期的精确N2分期。但不作为常规推荐的 检查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当积极开展。 经纤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术 (EBUS-TBNA)更能就肺癌N1和N2的精确病 理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持。
( 二)外科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治愈肺 癌的唯一方法。肺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 争根治性切除。以期达到最佳、彻底的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转移 和复发,并且进行最终的病理TNM分期,指导术后综合治疗。
2.手术适应证。 (1)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T3N1-2M0;T1-2N2M0;T4N0-1M0可 完全性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和部分小细胞肺癌(T1-2N0~1M0)。 (2)经新辅助治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后有效的N2期非小 细胞肺癌。 (3)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T4N0-1M0)如能局部完全切除 肿瘤者,包括侵犯上腔静脉、其他毗邻大血管、心房、隆凸等。 (4)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单发对侧肺转移,单发脑或肾 上腺转移者。 (5)临床高度怀疑肺癌的肺内结节,经各种检查无法定性诊断, 可考虑手术探查。
3.手术禁忌证 (1)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心、肺、 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 (2)绝大部分诊断明确的Ⅳ期、大部分 Ⅲb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分 期晚于T1-2N0-1M0期的小细胞肺癌。
(三)放射治疗。 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1.放疗原则 (1)对根治性放疗适用于KPS评分≥70分的患者,包括因医源 性或/和个人因素不能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可切除的局部晚 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2)姑息性放疗适用于对晚期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减症治疗。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患者可进行全脑放疗。 (3)辅助放疗适应于术前放疗、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对于术 后pN2阳性的患者,鼓励参加临床研究。 (4)术后放疗设计应当参考患者手术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 (5)预防性放疗适用于全身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 疗。
(六) 其他检查 1.痰细胞学: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 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连续三天留取清晨深咳后的 痰液进行痰细胞学涂片检查可获得细胞学的诊断。 2.经胸壁肺内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TT NA可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在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 度和特异性上均较高。 3.胸腔穿刺术:当胸水原因不清时,可进行胸腔穿 刺,以进一步获得细胞学诊断,并可明确肺癌的分期。 4.胸膜活检术:当胸水穿刺未发现细胞学阳性结果 时,胸膜活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5.浅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病变或已明确 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如果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应当常规 进行浅表淋巴结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进一步判断肺 癌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 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
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Horner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4.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 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3.纵隔镜: 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N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 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尽管CT、MRI 以及近年应用于临床的 PET-CT能够对肺癌治疗前的N分期提供极有价值的证据,但仍 然不能取代纵隔镜的诊断价值。 4.胸腔镜: 胸腔镜可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经 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 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切除, 即可明确诊断。对于中晚期肺癌,胸腔镜下可行淋巴结、胸膜和 心包的活检,胸水及心包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为制定全面治疗方 案提供可靠依据。
四、肺癌的分期
(一)非小细胞肺癌。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采用国际肺癌研 究协会(IASLC)2009年第七版分期标准。
(二)小细胞肺癌分期 对于接受非手术的患者采用局限期和广泛期 分期方法 对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国际肺癌研究 协会(IASLC)2009年第七版分期标准
五、治疗
(一)原则 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 机体状况,肿瘤的细胞学、病理学类型,侵及范围 (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 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 靶向等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 瘤,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 生存期的目的。 目前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 治疗为主。
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学习体会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指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NSCLC治疗指南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治疗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治疗指南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肺癌治疗指南 中国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各个指南在原则上差别不大,在细节和发布形式上有所区别!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 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 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 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 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 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 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3.肺炎:大约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 式出现。对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抗炎治疗效果 不佳或反复发生在同一部位的肺炎应当高度警惕 有肺癌可能。 4.其他:包括发生在肺部的一些少见、罕 见的良、恶性肿瘤,如肺纤维瘤、肺脂肪瘤等, 术前往往难以鉴别。
三、 病理评估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参照2004版WHO肺癌组织学分类。
(6)放疗通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因分期、治疗 目的和患者一般情况的不同,联合方案可选择同步 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建议同步放化疗方案为EP和 含紫杉类方案。 (7)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潜在毒副反应会增大, 治疗前应当告知患者;放疗设计和实施时,应当注 意对肺、心脏、食管和脊髓的保护;治疗过程中应 当尽可能避免因毒副反应处理不当导致的放疗非计 划性中断。 (8)建议采用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技术等先 进的放疗技术。 (9)接受放疗或放化疗的患者,治疗休息期间应 当予以充分的监测和支持治疗。
(七) 血液免疫生化。 1.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肺癌,目前 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肺癌患者血浆碱性磷酸 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浆碱性磷酸 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 肝转移的可能。 2.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尚并无特异 性肺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故不作为常规检 查项目,但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进行如下检查, 作为肺癌评估的参考: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102/50756.htm
诊疗规范具体内容
一、概述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三、病理评估
四、肺癌的分期 五、治疗 六、诊疗流程和随访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 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 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 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八) 组织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活检确诊为肺癌时,应当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病理诊断时, 建议临床医师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情况进一步选 择诊疗方案,必要时临床与病理科医师联合会诊确认病 理诊断。
(九)肺癌的鉴别诊断。 增生、炎性肌母细胞瘤、硬化性血 管瘤、结核瘤、动静脉瘘和肺隔离症等。这些良性 病变在影像检查上各有其特点,若与恶性肿瘤不易 区别时,应当考虑手术切除。 2.结核性病变:是肺部疾病中较常见也是最容 易与肺癌相混淆的病变。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或延 误治疗。对于临床上难于鉴别的病变,应当反复做 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直至开胸探查。在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前禁忌行 放化疗,但可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及密切随访。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不能作为排除肺癌的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