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度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6月,福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2000余位两岸宗亲相会在海峡老百姓论坛,唱响《我们都是一家人》,两岸人民“食同味”、“语同音"、“祖同宗这一现象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3. 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4.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之工,二年;矢镀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

”这些规定()A.实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细致分工B.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C.导致民营手工业发展后来居上D.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5. 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6. 观察右图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

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B.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 “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D. “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7.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

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8. 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

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完全吻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9.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A.利用市场手段恢复国民经济B.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10. 《共产党宣言》载:“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己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这一论述()A.主要强调经济危机具有极大破坏性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C.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直接指导十月革命的爆发11.2019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中阐述,特朗普政府无意维护国际自由主义秩序,甚至准备放弃在西方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

在西方世界看来,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国际义务导致了“自由国际秩序的领导权力的真空状态"。

材料表明()A.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B.国际秩序面临全新挑战C.美欧矛盾激化造成局势动荡D.多极化政治格局己形成12.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一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这表明()A.全球经济一体化由此开始 B.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潮流C.世界市场中英国占主导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3.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德国经济发展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14.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论文中大胆地提出:光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是不连续的,而且在空间传播中也是以不可分的光量子形式进行的。

爱因斯坦的这项研究()A.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B,.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C.是对量子假说的进一步发展D.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15.英国作家约翰逊的小说《不幸的人们》共由27个部分组成,除标明“首部”和“末部”夕卜,其余各部分均不标明次序,以活页散装盒内,任读者去拼凑阅读的次序,再行阅读;他希望表现出“如何在书本限定的连贯顺序内表现意识凌乱无序的活动"。

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一致的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

科波菲尔》C.《母亲》D.《等待戈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 (11分)“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

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

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

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

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

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

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一一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

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内容的主要差异。

(5分)(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

(3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3分)17. (12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曾保持长期稳定,但近现代以来却变化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是一个极重要的关节。

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的多锄多耕、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得以奠定基础,并延续两千余年而顽强生存下来,支撑了整个中华文明得以持续独立地发展,而未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中断夭折。

---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俾民间多设公司,筹建股本,按股入利,扣民自便。

官则任其保护,实力维持;绅则锐意经营,垂诸久远。

庶几野无旷土,民歌乐利,物产日丰,税厘亦因之日旺,诚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

……购买机器,精制茶叶,以利外国销市,自中外通商以来出口之货茶为大宗。

照锡兰(今斯里兰卡)用机器烘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庶足以风行海外,挽回利权。

一一摘编自《树艺公司集股章程》(1901年)材料三包产到户是改革后的发明创造,但包产到户在改革前就曾“三起三落”。

第一次是在1956年秋天,即高级社刚刚普及,但尚未运转一个生产周期时就已经出现过;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曾两次出现。

改革前包产到户遭到扼杀,就是因为包产到户被认定为“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1976-1990)》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并指出其对后世的主要影响。

(4分)(2)树艺公司是近代实业家沈云霜设立的农垦公司。

据材料二分析,树艺公司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云需的理想在近代中国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

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集体”与“单干”交织的历程。

(4分)18. (12分)女性获得选举权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二业资产阶级进入汉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

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i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

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一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材料二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女权运动家们“不惧来自传统社会的激烈反对,坚持不懈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正确”。

虽然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但是目前英国议会下院的女性议员仅占议员总数的32%。

英国政坛乃至互联网上依然存在对女性、少数族裔等的歧视和偏见。

对此,当代女性应积极从政,继续为推进民主平等而努力。

一一摘编自陆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

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