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公维佳,李文哲*,刘建禹(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控制产甲烷菌的活动可显著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文章介绍了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代谢途径,综述了微量元素、硫酸盐、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显著影响因子对产甲烷菌活动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厌氧消化;产甲烷菌;显著影响因子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5-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9);黑龙江省科技攻关(GC03A304)作者简介:公维佳(1981-),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能源。

*通讯作者目前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厌氧消化技术在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倍受青睐。

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极为普遍而典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各种各样的有机物通过沼气发酵,不断地被分解代谢产生沼气,从而构成了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

厌氧消化是极为复杂的生物过程,在参与反应的众多微生物中,产甲烷菌的优劣和密度是影响厌氧消化效率和甲烷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产甲烷菌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成为重点。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产甲烷菌概述产甲烷菌的研究开始于1899年,当时俄国的微生物学家奥姆良斯基(Omelianski)将厌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产氢的细菌,后来称产氢、产乙酸菌;另一类是产甲烷菌,后来称奥氏甲烷杆菌(Methanobaci11usomelauskii)。

1901年Sohzgen对产甲烷菌的特征及对物质的转化进一步作了详细的研究。

1936年Barker对奥氏甲烷菌又作了分离研究。

但这些研究,由于厌氧分离甲烷菌的技术尚不完备,均未取得大的进展。

直到1950年Hungate第一次创造了无氧分离技术才使甲烷菌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产甲烷菌是一类能够将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厌氧消化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古细菌,它是严格厌氧菌,属于水生古细菌门(Euryarchaeota)。

它们生活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如反刍动物的瘤胃、人类的消化系统、稻田、湖泊或海底沉积物、热油层和盐池,以及污泥消化和沼气反应器等人为环境中[2]。

产甲烷菌是厌氧消化过程的最后一个成员,甲烷的生物合成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关键链条。

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对其研究需要较高的技术手段,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产甲烷菌新种发现的不多,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记载,产甲烷菌只有一个科,即甲烷杆菌科,分三个属,有9个种。

但是,随着其研究手段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产甲烷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产甲烷菌被人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从系统发育来看,甲烷菌分成5个目,分别为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和甲烷超高温菌目(Methanop-yrales)[2]。

Schnellen第一个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barkeri),到目前为止,分离鉴定的产甲烷菌已有200多种[3]。

2产甲烷菌生理生化特征在Hungate[4]厌氧分离培养纯化产甲烷菌的技2006年12月Journalof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December2006文章编号1005-9369(2006)06-0838-04第37卷第6期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7(6):838 ̄841术出现之后,许多微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污水处理专家从产甲烷菌的形状、结构、生理、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厌氧消化技术用于处理污水,回收能源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有的产甲烷菌都是专性严格厌氧菌,对氧非常敏感,遇氧后会立即受到抑制,不能生长繁殖,有的还会死亡[5]。

产甲烷菌生长特别缓慢,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要经过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长出菌落;在自然条件下甚至更长。

其原因在于可利用的底物很少,只能利用很简单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氢、甲酸、乙酸等,这些简单的物质必须由其它发酵性细菌把复杂有机物分解后提供给产甲烷菌,因此要等到其它细菌都大量生长以后才能生长,而且产甲烷菌的世代时间相对较长[6]。

产甲烷菌与其它任何细菌相区别的主要特征还在于所有产甲烷菌的代谢产物都是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且产甲烷菌体中有7种辅酶因子与所有微生物及动植物都不同,其细胞壁没有D-氨基酸和胞壁酸的独特结构也与其它细菌有很大区别[7-8]。

这些独特的特征为产甲烷菌的鉴定及分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产甲烷菌的代谢研究产甲烷菌生活在厌氧条件下,它们通过甲烷的生物合成形成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

在产甲烷菌中存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共有的糖酵解途径(EMP)、三羧酸循环(TCA)、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但一些基本所需的酶在产甲烷菌中未被确定。

产甲烷菌是自养型的生物,它能利用环境中的化学能,因而产甲烷菌中发现了许多无机物进入细胞所需的通道蛋白,如Na+、K+、Ca2+等离子以及磷酸、硝酸等无机酸。

产甲烷菌还具有运输乳酸、六碳三羧酸、六碳二羧酸等有机物进入细胞的转运蛋白。

产甲烷菌能够吸收环境中的硫酸根,通过一系列的酶代谢最终形成硫化氢。

甲烷的生物合成和氮素的固定是产甲烷菌独特的代谢过程。

目前发现的甲烷生物合成过程有三种途径:以乙酸为原料的甲烷生物合成;以氢、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甲烷生物合成;以甲基化合物为原料的甲烷生物合成。

甲烷生物合成过程中,甲烷的形成伴随着细胞膜内外化学梯度的形成,这种化学梯度驱动ATP酶产生细胞内能量通货-ATP[3]。

4产甲烷菌显著影响因子产甲烷菌的活性受温度、pH值、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以及C、N、P的比值以及无机元素等的影响,各因子所处条件对于产甲烷过程具有一定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本文主要涉及微量元素等几种对产甲烷阶段具有重要影响的显著影响因子。

4.1微量元素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厌氧消化的产甲烷阶段对无机营养的缺乏十分敏感。

许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均出现了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偏高,气体产率下降的现象。

起初人们认为是毒性物质抑制作用或是缺乏N、P营养。

但后来许多实验证明,极易生物降解的VFA,在厌氧出水中之所以浓度偏高,不是毒性物质的抑制作用,也不是缺乏N、P营养,而是缺乏微量营养元素[9]。

Takashima和Speece[10]发现微量金属元素的氯化物与无机营养液中其它物质混合后加入反应器内,当生物停留时间SRT为20d时,只能达到很低的乙酸利用率:4 ̄8kg・m-3・d-1;但如果微量金属元素的氯化物直接加入反应器内,则当生物停留时间SRT为5d时乙酸利用率即可高达30kg・m-3・d-1。

因而,微量金属元素的加入方式也对产甲烷菌优势菌种变化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李亚新等[11]发现微量金属元素对毒性物质具有拮抗作用,从而缓解毒性物质对产甲烷菌的限制作用。

因而微量金属元素的加入能使反应器内甲烷菌的优势菌种发生变化,使乙酸利用率提高数倍。

但微量元素需直接加入反应器,从而保证甲烷菌的充分利用。

微量金属营养元素能对毒性物质产生强烈的拮抗作用。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补充微量金属元素是提高厌氧消化过程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12-13]。

4.2硫酸盐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厌氧处理中,硫酸盐还原细菌以氢、乙酸、乳酸等为电子供体、以SO42-为末端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S2-的厌氧反应称其为硫酸盐还原作用。

由于硫酸盐还原细菌和产甲烷细菌都可利用这些基质,而且硫化物对产甲烷细菌具有毒害作用[14]。

普遍认为,硫酸盐还原作用影响产甲烷作用的进行。

然而,各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包括对于硫酸盐对产甲烷菌的致害浓度存在较大争议。

Karhadkar等[15]公维佳等: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第6期・839・指出硫化物对产甲烷菌有抑制作用,但经过驯化,产甲烷菌可提高对硫化物的抵抗力。

Parking等[16]认为硫化氢对未经驯化的产甲烷菌的致害浓度为50mg・L-1。

Isa等[17]的研究表明硫化物对产甲烷菌的致害浓度从未经驯化时的20mg・L-1提高到驯化后的500mg・L-1。

施华均等[18]发现硫酸盐对于批量试验的影响并不大,对于连续运行试验的冲击则很大。

因此,根据不同浓度的底物和不同的厌氧消化试验,要进行相关的硫酸盐抑制产甲烷菌的研究。

4.3pH值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的关系,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pH值。

pH值的变化可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的电荷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还可以影响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从而对微生物有间接影响;另外酶只有在最适宜的pH值时才能发挥最大活性,不适宜的pH值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再者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19]。

4.4氧化还原电位(Eh)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厌氧环境的主要标志是沼气发酵液具有低的Eh,其值应为负值。

一般情况下,氧的溶入是引起厌氧消化中的Eh升高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另外其它一些氧化剂或氧化态物质存在同样能使体系中的Eh升高,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危害厌氧消化过程的进行。

由此可见,体系中的Eh比溶解氧浓度能更全面地反映发酵液所处的厌氧状态。

不同的厌氧消化体系和不同的厌氧微生物对Eh的要求不同。

兼性厌氧微生物在+100m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Eh为+100mV以下时进行无氧呼吸;产酸菌对Eh的要求不甚严格,可以在-100 ̄+100mV的兼性条件下生长繁殖;中温及浮动温度厌氧消化系统要求的Eh应低于-300 ̄-380mV;高温厌氧消化系统要求适宜的Eh为-500 ̄-600mV[20]。

产甲烷菌最适宜的Eh为-350mV或更低。

5展望目前我国正面临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资源环境领域作为重大专项发展项目,以畜牧业和自然界中的废弃物牛粪以及污泥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发酵,产生以甲烷为主的沼气,在环境保护和能源产生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文综述了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的特征、代谢途径以及其显著影响因子,值得一提的是产甲烷菌的显著影响因子还包括厌氧反应器的空间载体选择以及菌种的优化筛选与固定等,通过理论探讨与试验考察,可确定最佳方案为提高甲烷产量和将来的甲烷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GarciaJL,PatelKC,OllivierB.Taxonomic,phylogeneticandecologicaldiversityofmethanogenic[J].ArchAnaerobe,2000(6):205-226.[2]LangeM,AhringBK.Acomprehensivestudyintothemolecularmethodologyandmolecularbiologyofmethanogenic[J].ArchaeaFEMSMicrobiolRev,2001,5(12):553-571.[3]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产甲烷菌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3,23(6):42-43.[4]HungateRE.Arolltubemethodforcultivationofstrictanaerobes[M]//NorrisJR.MethodsinMicrobiolgy.NewYork:AcademicPress.1969.[5]张国政.产甲烷菌的一般特征探讨[J].中国沼气,1990,8(2):5-8.[6]李顺鹏.产甲烷细菌和古细菌研究进展[J].江苏沼气,1992(4):1-4.[7]张无敌,宋洪川,何彩云.产甲烷细菌[J].江苏农村能源环境保护,1997(2):3-6.[8]周大石.沼气发酵原理与甲烷细菌的特性[J].环境科技,1990,13(6):83-87.[9]董春娟,李亚新,吕炳南.微量金属元素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5):495-497.[10]TakashimaM,SpeeceRE.Mineralnutrientrequirementsforhigh-ratemethanefementationofacetateatlowSRT[J].ResJWPCF,1989,61:1646-1650.[11]李亚新,董春娟,徐明德.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4+-N的拮抗作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4):11-12.[12]StreicherC.Improvementoftheanaerobicdigestionofdilutedwheyinafluidizedbedbynutrientadditions[J].EnvirTech,1991(12):333-341.[13]MurrayWD,VandenBergL.Effectofnickel,cobaltandmolyb-・840・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37卷denumonperfomanceofmethanogenicfixed-filmreactors[J].ApplEnvirMicrobiol,1981,42:502-505.[14]AbramJW,NedwellDB.Inhibitionofmethanogenesisbysulp-hatereducingbacteriacompetingfortransferredhydrogen[J].ArchMicrobiol,1987,117:89-92.[15]KarhadkarPP,AudicJean-Marc,FaupGM,etal.Sulfideandsulfateinhibitionofmethanogenesis[J].WaterRes,1987,21(3):1061-1066.[16]ParkinGF,SpeeceRE,YangCHJ,etal.Responseofmethanefermentationsystemstoindustrialtoxicants[J].JWPCF,1983,55:44-53.[17]IsaZ,GrusenmeyerS,VerstraeteW.Sulfatereductionrelativetomethaneproductioninhigh-rateanaerobicdigesiton;microbio-logicalaspects[J].ApplEnvironMicrobiol,1986,51:572-579.[18]施华均,钱泽澎,闵航.硫酸盐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1995,21(1):27-32.[19]李刚,杨立中,欧阳峰.厌氧消化过程控制因素及pH和Eh的影响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36(5):518-521.[20]胡家骏,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ProgressofresearchonmethanogensbacteriainanaerobicdigestionGONGWeijia,LIWenzhe,LIUJianyu(CollegeofEngineering,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30,PRC)Abstract:Controlofthebacteria’sactioncan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digestionprocess.Itisinvolvedthatthebacteria’s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alsothemetabolizeapproach.Theeffectsofremarkableaffectinggenesonthebacteria’sactionandtheproductionofmethanearereviewed,whichincludethattraceelement,sulfate,pH,redoxpotential,andsoon.Keywords:anaerobicdigestion;methanogensbacteria;remarkableaffectinggenes公维佳等: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第6期・8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