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管理第五章 班级文化的营造
小学班级管理第五章 班级文化的营造
班级文化的结构分析有多种观点,主要的结构分析包 括以下几种:
(一)两分法:外显层和内隐层
班级文化的外显层:指那些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表现 出来的、人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内容。它包括班级的标志、 教室环境布置、班级规章和班级成员的行为等。
班级文化内隐层:它是班级文化的根本,包括有班级的价 值观念、道德规范、班风等。
(一)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 尼森从组织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 活性、稳定性四个维度对大量的企业组织进行研 究后,总结出组织文化的四个特征:适应性、使 命、参与性和一致性(如下图)
1. 参与性(involvement)。这一文化特征反映 了组织对培养组织成员、与成员进行沟通,以及 使成员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它具体包括 授权、团队导向和能力发展三个指标。
三、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向功能。 2. 约束功能。 3. 凝聚功能。 4. 激励功能。 5. 辐射功能。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班级文化也不例外。 以上功能是班级文化的正功能,班级文化也具有 负功能,就是变革的障碍。
第二节 班级文化的营造 主要内容:
班级文化营造的目标:和谐
(二)班级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的和谐
当班级的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发生冲突时, 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并且是消 极的。内外文化的和谐应是班级文化营造中需要 特别关注的问题。
(三)班级文化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和谐
小学班级所营造的班级文化应符合小学生的 年龄特征。在“后喻时代”,班主任更应相信、 尊重和发挥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共同 创建班级文化。
第五章 班级文化的营造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 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左 拉
第一节 班级文化概述 主要内容:
班级文化及其结构
班级文化个性
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班级文化及其结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过程中 形成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班级文化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成员的行为方式。
2. 学生同伴交往文化。
小学生会复制班主任的歧视,因此班主任对 班级每一位学生应一视同仁,并积极促进学生之 间的平等、友爱、互助的交往关系。
(三)休闲娱乐文化
班主任要敏感地观察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 避免社会的不良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休闲和娱 乐方式,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班级文化营造的途径:多样
2. 一致性(consistency)。这一特征用以衡量 组织是否拥有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具 体指标包括核心价值观、配合以及协调与整合三 个指标。
3. 适应性(adaptability)。它主要指组织对外 部环境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包括 创造变革、客户至上和组织学习三个指标。
4.使命(mission)。它用于判断组织是一味注 重眼前利益,还是着眼于制定系统的战略行动计 划。使命包括愿景、战略导向和意图以及目标三 个指标。
一、班级文化营造的目标:和谐
(一)以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核心
班级文化营造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学生身心 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班主任不能为了追求形式 、追求时尚或迎合外力而营造班级文化,另一方 面,班主任营造的班级文化不能只注重当前的学 习,尤其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对学生 一生的发展有长远影响的价值和信念的树立。
在营造班级学习文化过程中,班主任要改变 过去过于偏重竞争意识、功利价值观的现象,努 力营造出自信、主动、合作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交往文化 1.学生与长辈的交往文化。
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爱的交往 关系,同时要将这种观念渗透给家长。而另一方 面,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理解、尊重老师和 家长,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应性与参与性这两个文化特征注重变化与 灵活性;使命和一致性则体现了组织保持可预测 性及稳定性的能力。
(二)查特曼组织文化剖面图
美国加州大学珍妮弗·查特曼(Jennifer A. Chatman)教授等将组织文化划分为创新与风险 承受力、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 导向、进取心和稳定性等七个维度,可以“准确 地表述组织文化的精髓”。(如下图)
沙因认为,真正的文化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 的潜意识,它决定了组织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 之下的组织行为。对于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 化,沙因将之分为五个维度:
自然和人的关系
现实和真实的本质
五个纬度
人性的本质 人类活动的本质
人际关系的本质
二、班级文化个性
每个班级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班主任 在营造本班的文化个性或者是评估班级文化个性 时,可以借鉴一些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班级文化与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和谐
班级文化既在很大程度上受班主任价值和信 念的决定,也会受到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极大 制约。班级文化与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和谐, 才能更快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班级文化营造的内容:丰富
班级所营造出的文化应是丰富的。它不仅要 包括学习文化,还应包括交往文化、休闲和娱乐 文化等。 (一)学习文化
班级文化营造的内容:丰富班级文Biblioteka 营造的途径:多样思考和讨论
当前小学班级文化营造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 营造班级文化。将班级 文化营造理解为表面化 的班级墙壁布置。学习 和竞争成为班级文化的 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内容和价值取向。
小学班主任应 营造出什么样 的班级文化? 如何营造?
(一)告知 1. 班主任宣讲。 2. 宣传阵地。
(二)组织讨论 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对
班级目标、班规、社会时事、班级不良行为现象 等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辨析中深入理解和领会价 值和信念。 (三)树立榜样
榜样是某种价值和信念鲜活而生动的体现, 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榜样可以有以 下几种:
1. 班主任以身示范。
2. 学生榜样。
3. 社会人物榜样。
(四)设计文化符号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们设计班徽、班旗、班 歌、班级口号(班训)等凝结着班级核心价值观 的文化符号,培养班级共同语言。
(五)仪式
仪式是一种程式化的、重复性的活动。班主 任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仪式,使学生在庄重的仪式 熏陶中,认同和体现班级共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