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合金、海水、空气B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C.金属:铁、铜、汞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2 .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燃烧的条件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100℃①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氮
③二氧化碳
C实验安全D化学史
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
②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③实验结束后未反应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①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锡得出空气有氧气和氮气组成
③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A.A B.B C.C D.D
3 . 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
B.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
C.这种路灯可以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D.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4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CO2验满
D.干燥氧气
C.稀释浓硫酸
5 . 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 6.4g 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 8g
B.取 20 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 50 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 66.7克
C.1g 氢气与 1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2g 水
D.32g 硫与 32g 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 64g 二氧化硫
6 . 下图表示的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反应过程,其中、表示两种原子,框图ABC为该反应的三个过程,依据该图,下列选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C.框图B中的粒子为分子D.该反应过程中有新的原子生成
7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
8 . 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B.红磷燃烧有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
D.铜丝加热生成氧化铜
9 .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化学式为),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关于白藜芦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g
B.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C.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10 .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B.氢气C.氯化钠D.
11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被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冰和干冰室温(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B纯水和矿泉水加热蒸发,看容器壁是否有“水痕”
C木炭和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加热,看质量是否减少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把一只小白鼠放入其中,看能否存活
A.A B.B C.C D.D
12 .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氮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电子层数不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13 . 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和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和④化学性质可能相似
C.①性质活泼,②③化学性质稳定
D.③④既可表示原子也可表示离子
14 . 雷雨发庄稼.下雨时打雷,带电的云层相撞,产生高压电击,空气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①N2+O22NO 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 ④3O22O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A.①②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B.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①②③是化合反应
D.①②③可能形成酸雨
二、填空题
15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填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2)①所示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常见原子团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
16 .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现在提倡“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含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
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写一种即可);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
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________ ;
A建筑工地定时洒水除尘 B节日里燃放鞭炮
C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D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4)大气中CO2含量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1 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 = ___________ g(结果精确到0.01 g);
(6)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
17 . 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图“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_g。
(3)红磷燃烧:红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红磷燃烧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3.1g的红磷完全反应,生成
7.1g固体,则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四、推断题
18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
已知乙是红棕色固体,丙是熟石灰,甲、丁是同类物质,丁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瓶口会形成白雾。
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
(2)甲转化为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丁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乙物质转化为其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请列举甲物质的一项用途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 . 探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H2O2)生成氧气(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如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等)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二氧化锰(MnO2)和CuO,测定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要的时间或测定_____.
[实验记录]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铜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和_____是否改变、
过氧化氢生成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
[实验方案]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