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试讲教案【篇一: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目录《愚公移山》 (3)《加了一句话》 (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7)《紫藤萝瀑布》 (9)《蟋蟀的住宅》 (12)《穷人》 (14)《画风》 (15)《跨越百年的美丽》 (19)《敬畏自然》 (22)《伟大的悲剧》 (23)《称赞》 (26)《爱吃的水果》 (28)《我是什么》 (31)《蓝树叶》 (33)《坐井观天》 (35)《一去二三里》 (37)《荷叶圆圆》 (39)《小小的船》 (43)《大自然的语言》 (47)《这个办法好》 (49)—1—《小熊住山洞》 (50)《父亲和鸟》 (52)《雪地里的小画家》 (54)《菜园里》 (56)《小壁虎借尾巴》 (59)《大海睡了》 (63)《北京亮起来了》 (64)《画家和牧童》 (66)《四个太阳》 (68)《两只鸟蛋》 (70)《白鹅》 (73)《去年的树》 (75)《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76)《鸟的天堂》 (78)《乡下人》 (79)《落花生》 (81)《再见了亲人》 (82)《黄鹤楼送别》 (84)《我的战友邱少云》 (85)《模板》 (88)—2—《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文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
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
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三年级阶段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里,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三、教学设想《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
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3—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五、教学步骤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
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穿插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
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11个问题(略),通过问题的解答即熟悉了课文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
(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教案。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感受。
六: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愚公不“愚”-----勇往直前智叟不“智”-----成为笑谈《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语言感染力的美文。
—4—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理念,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并创设活动情境加深体验升华情感。
一、通读课文,自主确定探究主题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法国巴黎街头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你们想读吗?生:(大声地)想!师: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朗读:有的放声读,有的轻声自读,有的与同桌齐读,有的边读边用笔批注)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收获)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现在你最想探究什么问题呀?生1: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给钱.后来行人都掏钱给盲妇人?生2: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生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感受到什么?点评:语文教学呼唤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而开放的语文课首先应实现学习内容的开放。
教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点拨引导,准确领悟探究策略师:这些问题提得多好呀!其实我们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这些问题。
(生轻声读提示内容)生:(欢欣雀跃,大声回答)以后学习这类课文时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提示来开展学习。
点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第七册开始在略读课文之前安排了阅读提示,旨在揭示课文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加以扩展。
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三、品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可以在有关语句旁作上记号。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他们有的拿着铅笔边读边画,有的不时与同桌小声交谈,有的边读边查阅工具书......课堂上流露出浓浓的探究氛围)师:请你把自己读明白的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师:(巡视中相机点拨)1.如果是你看到春天到了这句话,会想到些什么呀?—5—【篇二: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面试试讲技巧】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面试试讲技巧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面试试讲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试讲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要想利用这么短的时间将45分钟的内容完整讲完是不可能的。
那么,就需要我们考生合理的安排时间,抓住重点,主次分清。
考生不应该为了过于表现完美的自己,为了面面俱到,最后导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完一节完整的课。
超时会对考生的面试成绩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所以考生一定要抓住重点,能够舍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
2.至少有两处互动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定要设计互动环节,而且至少应该有两处。
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3.充分利用候考室的材料在上课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用到一些教学用具。
候考室里一般会准备一些材料,考生要充分利用候考室里面的材料制作教学用具。
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另外可以体现我们精巧的心思和教学主观能动性,能够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4.导入要新颖导入环节是上课之初,所以这个部分很重要。
只要考生的课讲得够好,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会被吸引。
所以,我们要利用导入环节,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的吸引考官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就向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5.内容+(语言体态板书)=教学效果并不是试讲内容精彩就能够得高分,重要的还有你的语言、教姿教态和板书。
同样的教案,经过不同人的演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考生在练习试讲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严谨,教姿教态是否合格,板书是否设计合理、简洁大方。
整体的效果才是考生的教学效果。
2015年福建教资面试技巧:面对十分钟的试讲该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统考规定了考试时间是20分钟。
其中这20分钟的分配为结构化答题5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5分钟。
那么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我们该如何把握课堂的节奏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公资深讲师韦慧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考生常见问题:一、知识点太多,不知道十分钟课堂可以讲些什么内容很多考生在十分钟的课堂里往往存在这样的困惑,我讲一些什么内容呢?真题上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好像时间不够,讲太少似乎又讲不清楚。
比如像小学语文《太阳》这一课,这一课课文比较长,考生往往既想把太阳远热大以及和人类的关系这几个知识点段落都分析透,但是往往造成没有重点从而顾此失彼。
二、只讲课程框架,用时过短一些考生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仅仅只是把一个框架给讲出来,比如语文的《太阳》这一篇文章,仅仅只是把太阳这篇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即可,这样会造成所讲的知识不深入不清楚,太过于含糊。
不能展现考生的专业性和语文功底与素养。
三、课堂结构不合理有些考生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没有把控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造成结构不合理,讲了10分钟,才开始进入主题。
有的考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想要活跃课堂,结果花10分钟来进行热身,课前活动,等十分钟时间到了,才恍然发现自己的时间已经到了。
有的考生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就花了7、8分钟导致于后面的内容没办法呈现出来。
还有的的考生导入和新课巩固只花了5分钟不到,但是在布置作业环节和小结环节却占了整堂课很大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