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58张PPT)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共58张PPT)
教学内容 1、认识的含义 2、认识的两个阶段 3、实践的含义 4、实践的特点 5、实践的基本形式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认识与实践
1 、认识的概念 2、认识的两个阶段
什么是认识?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 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A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埃博拉(Ebola virus)是烈性病毒,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 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存在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 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 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 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 1969年人类初次登上了月球
B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 展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推动认识的发展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于2008年10月实施。
•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于2016年10月实施,载两 名宇航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在太空驻留30天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行:
“绕”,即2007年发射月球探
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 月观测;
“落”,6年内,中国的月球
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 视探测;
3、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的物质性活动。(人类特有) (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
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 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判断下面那些是实践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着吃白蚁 2、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3、科学家做实验 4、农民种田 5、学生上课学习知识
2、
实践 是认 识发
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 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展的
动力
例如,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 触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臂,开始了对 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 的星球上进行土壤的微观探测,续“勇气号”之后, 200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 火星上成功登陆,并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认识 到火星过去曾有过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 过生命,这说明现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 具,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
反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 而产生的。 如历法 战术
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
发生的。所有的工具 水车 纺织车 自行车 马车 汽车
共享单车 电动车
C、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产生 的,实践是一切科学知 识的源泉。如理综的各 种实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探究活动5(P52)
参考答案 (1)他到草原,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
(2)故事启示: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 才能实 现认识的目的。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成行整齐插栽的,而
是成片散播.这种播种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懒惰
的猴子,感谢他们为该地吸引了游 客
实践的第一、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原因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表现
实践主体 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统一的
实践具有客观 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认识与实践
1 、认识的概念
2、认识的两个阶段
我认可
我赞 同
是正确的
我同 意
我赞成
多数人的意见 是检验的标准吗?
事实不是这样的!
个别重要人物 的意见是检验的标 准吗?
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发 布会上表示,也许可以通过注射 消毒剂杀死新冠病毒。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马寅初提出以节 制生育、提高人 口质量为中心的 “新人口论”
实践中得来的认识是否都是 正确?我们怎么检验?
那些被穿帮的电视剧 感性认识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 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
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理性认识靠的是人类的逻辑思维。
学以致用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 状病毒新毒株。
1840年
齿轮带动车轮
现在
应用空气动力学,提高车速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推动认识的发展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 发展 。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 、实践的含义
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4、实践的三个形式
(1)改造自然 (2)变革社会 (3)科学实验
5、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回”,2020年之前,中国
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 回地球。
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
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
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
一吃。
———毛泽东
实践出真知
我的实践经历……
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1816年
摆脱对马车的依赖
1839年
旋转的车轮有一种稳定的力量 增大前轮可提高车的平衡性
生产工具、设备
都是由客观 条件决定的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实践具有主观 能动性
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实 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 动性的活动
你挑着担 ,你牵着马
泰国Lopburi,猴子自助餐节举行。 这一节日是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 星期日举行,意在推动旅游业的发 展。Lopburi市一直被称为猴子市。 大约4000公斤的水果,包括甜食和 饮料用来“宴请”生活在这个城市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研究结果表明,(认识)在某个时候,一个人从 动物宿主身上受到感染,而之后的所有病例均为人与 人之间的传播。然而,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实践)这 个问题,则需要对来自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 的样品进行进一步测序,来分析是否有其它动物传人 的例子发生。”
以丛林肉为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来源,这种行 为本身就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客观性)
4、实践的三个形式
(1)改造自然 (2)变革社会 (3)科学实验
5、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想一想
(1)为什么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 是客观的
智力
体力
实践的对象 是客观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 是客观的
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 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 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 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 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 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一 认识与实践
3 、实践的含义 4、实践的三个形式 5、实践的三个特点
其中的关键性人物,是一名由于高热和流产到塞拉利昂凯内马医院就诊的年轻 女性。她被检测确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成为塞拉利昂境内确认的首个病例。
塞拉利昂境内的埃博拉疫情由两株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引起,几乎同时从几内 亚传入。而其中一株在由一名染病的护士传播到其他人身上时,突变形成了第三 株病毒。这第三株病毒则由开车运送这名护士以及照顾她的其他人进一步传播开 来。
4、认识的最终目的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 的目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 务,为人类造福 。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离开了对 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 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 归宿。其公式是:“实践——认识——实践”。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课堂小趣 是真的吗?
【2012心理学奖】向左倚靠会让埃菲尔铁塔看上去更小 一些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是适应 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历法 战术
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所有的工
具 水车 纺织车 自行车 马车 汽车 共享单车 电动车 C、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产生的,实践是一切科学知
识的源泉。如理综的各种实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