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
3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 、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 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 2、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 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3、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 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 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 手消毒。
34
常见的经血传播的疾病
目前,医院内经血传播的主要病毒 性疾病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 滋病等20多种疾病。
HBV HCV HIV 6-30%, 3-10%, 0.3%。
35
体液中的HIV
血液 18,000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4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4、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 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 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 ,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 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 手套。戴手套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已经污染的手 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无纺布口罩和棉纱口罩
13
标准预防技术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 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 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 (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14
标准预防技术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准预防技术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32
使用防护技术及防护用品
1、科室应配备足够防护用品;
2、正确使用、安全处理锐器; 3、配制化学试剂或消毒剂、使用消毒设 备时的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灼伤等 ; 4、特别防护措施:包括使用生物安全柜 、警示标志、铅板、铅防护围裙、陪戴 个人计量测量仪等。
33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
普及相关知识教育;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树立职业安全意识。
8、立即清洁污染的环境。 9、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 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 片等锐器。 10、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废弃物处理过 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废弃物的人 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 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7
标准预防技术
(一)洗手/手消毒 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 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 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 时应洗手/手消毒。
25
空气传播隔离
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 粒—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 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 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 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26
空气传播隔离技术
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 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 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39
职业暴露不属于职业病, 职业防护工作任重道远! THANK YOU!
40
5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6、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 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 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 伤。 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 的锐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 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 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安庆市立医院心内科 杨帆
1
标准预防概念
◆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 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 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
2
◆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 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 至病人; ◆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飞沫隔离。
36
职业风险---针刺伤
刺伤相关因素
刺伤深度 被污染物质的数量 接触途径 血液中病毒的存在或浓度: 医务人员整体健康状况 HIV/HBV/HCV在病人群体中的普遍性 接触的频率 坚持采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措施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 造成经皮肤损伤的器械种类
37
38
病人的防护
病人个体、病人群体的保护措施 隔离管理制度+防护用品使用+隔离标志 普通病人:标准预防 免疫力低下病人: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传染病人:标准预防+传染病分级隔离 多重耐药病人:标准预防+接触传播隔离
16
标准预防措施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 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 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 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17
标准预防措施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 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 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 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29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与防护技术
30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 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 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 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偶发化学或放射的职业暴露
31
医务人员的防护
执行标准预防(在所有工作区域中的 防护)+ 传染病分级防护管理(在传 染病区域中的加强防护)+ 其他暴露 防护(在普通工作区域和/或特殊工 作区域中对理化因子、细胞毒性药物 、辐射和同位素等特别防护)
18
标准预防措施
(十)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 免清点扰动操作,以防微生物污 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19
标准预防技术
(十一)预防针刺伤 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不用 手去除针头,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 ,应使用任何其他技术和可用器械 设备除针头。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 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
20
医疗废物锐器盒
21
标准预防技术
(十二)使用替代口对口复苏设备 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 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 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
22
传播途径隔离技术
23
3种隔离 标识
24
接触传播隔离技术
(1)设置隔离单元;(2)洗手和手套 ;(3)隔离衣;(4)对病人和探视者进 行隔离规定宣教,使之配合遵守,(5)必 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 ,(6)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彻底清洁和 适当地消毒灭菌;(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8)使用隔离标识等。
27
飞沫传播隔离
飞沫传播又称微粒传播,是指经较 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 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 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28
飞沫传播隔离技术
▼ 最好将病人安置在单独隔离室; ▼ 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同用一隔离室时,
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 处理设备,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 ▼ 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戴口 罩。 ▼ 病人外出时必须戴口罩。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 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10
手套的种类
● ● ● ● ●
无菌乳胶手套 清洁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 双层手套 一次性使用薄膜手套 卫生胶手套
11
标准预防技术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 感染的机会.
12
口罩的种类
N95口罩 N99口罩
外科医用口罩
8
许多妨碍洗手的因素
手消毒剂质量低劣,易引起皮肤刺激和干燥 洗手池数量不足或安装位置不方便; 皂液配给器和手巾紙架空空如也; 时间不够,太忙或工作量大; 没有意识到或根本不知道手卫生意义; 医院没有拨出专门款项来促进手卫生; 。。。。。。
9
标准预防技术
(二)使用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传至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