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教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视频播放:山东省中小学学生近视情况数据。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预设:小学生近视人数较多,学生近视人数逐年增多等。
教师:德州市对学生视力情况也非常关注。
我们对小学六年级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是三所学校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表,(出示信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思考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预设:天华小学、希望小学、无法比较等。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谁说的有道理?学生讨论并设计方案并汇报。
预设:还需要知道六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课件出示信息六年级总人数。
教师:哪所学校的视力情况好一些?需要求什么?预设: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教师:怎样求长河小学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向阳小学呢?天华小学呢?预设:96÷240= 114÷300= 120÷320=教师:这样能比较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吗?怎么办?预设:通分。
教师:试一试。
(教师巡视)教师:三个数的通分有点麻烦,老师帮助大家。
请大家看通分后的结果,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预设:天华小学。
教师:如果想知道六所学校的视情况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还需要算一算各个学校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
教师:这样能够比较出来吗?预设:不能。
教师:怎么办?预设:通分。
教师:这是通分后的结果。
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预设:天华小学视力情况好一些。
教师:九所学校呢,还要怎么办?预设:通分。
教师:德城区一共40多所小学,德州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各所学校,还需要通分吗?预设:不需要通分。
教师:为什么?预设:太麻烦了。
教师:太麻烦了,需要想个好的办法。
师: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统计人员通常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像上面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百分数。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二、借助丰富的素材,提炼百分数产生的意义1.读百分数教师:你们会读百分数吗?试着读一读。
2.写百分数教师:同学们会写百分数吗?请你在学习单上写两个百分数。
(找一个孩子到黑板前写一写,教师巡视。
)教师:写百分数的时候注意先写数字,再写这个%,%先写左上角小圆圈,再写分数线,最后写右下角小圆圈。
请大家再写一写。
师:大家会读写百分数了,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以40%、38%、37.5%为例,大家仔细思考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同学互相说说)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40份;教师:你是从分数的角度理解40%。
预设: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40%.教师:40%表示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40%,理解不错。
38%、37.5%呢?预设:38%表示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38%,37.5%表示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37.5%。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了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这些百分数和以前的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预设:便于比较。
(板书:便于比较)3.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百分数吗?课前老师已让大家去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同学们,你们收集到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吗?生:收集到了。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的百分数是在哪收集的吗?说一说。
生1:在食品标签上生2:衣服的标签上生3:……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百分数”。
(课件出示)出示:剩余电量70%师:70%是谁和谁比,表示什么意义呢?预设:70%表示剩余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之七十。
教师:看到70%你还能想到哪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预设:30%教师:从一个问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很不错的思考方法。
出示:阳光体育节达标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5%师:105%是谁和谁比,表示什么意义呢?预设: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达标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5%。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停下来,常回头看看。
百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表示什么意义?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教师:这些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不是长度,不是价钱,不是重量,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完善板书]三、综合运用,丰富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数的例子!请看一组练习题。
(1)安装一款电脑软件,已安装()。
预设:1%、10%、30%、50%、88%等等。
(2)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预设:80%、100%、120%等等。
教师:回头看看我们的学习过程,为什么第一个题不能超过100%,第二个题可以超过100%呢?蕴含着那些数学知识?预设:因为第一个题总数只能是100份,第二个题甲车速度可以和乙车速度相等,也可以比乙车速度慢,也可以超过乙车速度。
教师:当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最多到100%,当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超过100%。
四、沟通联系,深入理解百分数。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哪些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呢?预设:倍、比、分数。
教师:倍、比、分数也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倍、比、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出示一组练习题,独立练习。
)(1)今年苹果的产量是桃子的2倍。
今年苹果的产量是桃子的()。
(2)青少年人体内水分与体重的比是70:100。
青少年人体内水分占体重的()。
(3)目前,近视小学生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3/100,正确的握笔姿势为手指距笔尖3/100米左右的距离。
目前,近视小学生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正确的握笔姿势为手指距笔尖()米左右的距离。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
教师:分数与百分数意义不一样,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的关系。
后面没有单位名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拓展应用: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97%、45.9%、52%、3%地球上水资源,海水约占(),淡水约占()教师:老师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在全部水资源中,在淡水资源中,冰川水约占77.2%,深层地下水及土壤水约占22.4%,供我们使用的仅占0.4%。
在0.4%的淡水中,有67.8%被污染了。
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预设:保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五、回顾梳理、自助评价教师:课马上结束了,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这节课的表现吗?(特别用心,特别谦虚,更高的要求。
)回顾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新旧知识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归纳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百分数的认识》学情分析一、学生已学知识《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认识倍、比、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具备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意识也比较强,能在探究中较好的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生可能存在不少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问题的表述不清晰。
2.由于学生对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的意义理解较深,有的学生可能会把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等同起来,认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效果分析一、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感悟,使思维逐渐深刻,概念逐渐丰满。
借助比较三所学校视力情况这一问题情境,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即通过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从而能解决“哪所学校的视力情况好一些”的问题。
接着,把学校数量增加到6所、9所、40多所,将比较范围从德城区扩展到德州市乃至山东省、全国的小学,大量的数据需要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给了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充分感知体会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也更好体现百分数统计意义。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小老师”。
培养“小先生”的话语系统:请大家听我说:我给大家讲的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旧知和新知有效融合,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百分数的相关资料,全班交流研究。
通过信息技术的动态呈现数学问题。
第一题:安装一款电脑软件,已安装()。
第二题:十月份水费支出是九月份的()。
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开放,发挥信息技术(网络)的交互功能,向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空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组练习题借助问题“以前学过的倍、比、分数可不可以用百分数表示”,让学生借助现实的素材,通过比较明确百分数、倍、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可以将旧知和新知有效融合,避免了题量小和时间慢的缺点。
这样设计有效沟通了知识网络,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学得“兴趣盎然”,下课“意犹未尽”。
学生是活泼、积极、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个性表现的乐园。
课上学生们可以说是学得“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老师,我这节课的表现可以用百分数80%评价,”“老师,我的表现是90%,”“老师,我的表现是98%,”对老师这节课的表现用百分数是多少?孩子们纷纷举手,100%、120%、200%等等。
《百分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1—92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对百分数读写的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百分数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了对百分数认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