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
立、走、跳
三、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第三 节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
一、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 统的、散漫的。比如,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 动。以后,婴幼儿的动作逐渐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 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 来的。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 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 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4. 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 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 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 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 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二、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
(1)抬头
新生儿:俯卧时能够勉强抬头 2个月: 俯卧抬头30°~60° 3个月: 俯卧抬头45°~90° 4个月: 俯卧抬头90°扶坐时 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翻 身
4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 5个月:能从俯卧翻到仰卧
坐
匍匐、爬行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宝宝爬行几个月是有许多好处的。据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谢晓桦医生说,“爬”的益处在于。 1- 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抬高、转动头部和四肢,这样有利于锻 炼颈部肌肉、胳膊及腕的力量,对今后走、跑,用勺子吃饭都很有好处。 2- 爬行还要保持动作协调一致,有利于增进手眼协调能力。 3- 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可训练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 灵活度。 4- 在宝宝还不会走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会爬行就能让宝宝在一定程度 上自己探索一些够得到的地方,比坐着或躺着的机会更多。 5- 由于在爬行姿势不断变换,也促进了小脑平衡机能的发展。 6- 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样就 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从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