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测定
2、仪器与试剂
仪器
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250mL)微量滴定管
试剂
pH=6.18标准缓冲溶液
20%中性甲醛溶液
0.05mol/L左右的NaOH标准溶液
3、测定操作
①样品处理
吸取样品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吸取定容液20.00mL于250mL烧杯中,加水60mL,放入磁力转子,开动磁力搅拌器使转速适当。用标准缓冲液校正好酸度计,然后将电极清洗干净,再插入到上述样品液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下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2、操作:
用中性红作指示剂,先测定其它游离酸的含量
再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测定氨基酸和游离酸的总含量。
3、方法适用范围
浅色样品
4、计算
(五)电位滴定法
1、原理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电池,用碱液滴定,根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V2---空白滴定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 ---吸取的酱油的质量g
0.014 ---氮的毫摩尔质量g/m mol
举例讲解:同时复习检验评价报告的写法。
现抽取南宁酱油厂生产的塑料袋装铁鸟牌酱油1袋(规格500mL)(生产日期20050520),要求测定氨基酸态氮含量。
操作说明:第一次滴定是除去其它游离酸,所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不用于计算。
第二步滴定才是测定氨基酸,用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进行计算。
4、结果计算
(V1- V2)× C × 0.014
氨基酸态氮% = ———————————— × 100
m × 20/100
V1---酱油稀释液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一、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氨基酸态氮:与测定蛋白质相比,氨基酸中的氮可以直接测定。氨基酸中的氮含量称为氨基酸态氮。
(一)氨基酸分析仪法
1原理
基于各种氨基酸的酸碱性、极性和分子大小不同,对阳离子交换树酯的吸附力也不同,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从树酯上将这些氨基酸洗脱下来的难易也不同,因此可以控制条件,用不同pH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将逐个分开洗脱下来,然后显色,由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比色,测定各个氨基酸的含量。
2样品处理
用酸水解和碱水解方法
酸水解法:用盐酸水解食品中蛋白质,使它转变成氨基酸(允许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色氨酸完全被破坏,甘氨酸部分被破坏)。
碱水解法:用NaOH水解样品,测色氨酸
(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OPA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1、原理
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强碱滴定。
氨基酸的测定
一、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氨基酸分析仪法
(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OPA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
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活动形式与目的请加以说明)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作业布置
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同样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但是蛋白质性质与氨基酸性质有些不同。
主题序号
13
授课班级
173烹饪营养
授课形式
新授
教学主题
氨基酸的测定
教学目的
掌握氨基酸常用测定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严谨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氨基酸测定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
氨基酸测定方法和原理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课外作业
1、简述氨基酸电位法测定原理。
教学反思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标准偏差S=√[(0.48%-0.50%)2+(0.49%-0.50%)2+(0.50%-0.50%)2+(0.52%-0.50%)2]÷(4-1)
=17%
相对标准偏差Cr=S/X×100%=0.017%/0.52%×100%=3%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几种氨基酸测定原理的几种方法,尤其是自动电位滴定法。
在上述滴定至pH8.2的溶液中加入10.00mL的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为9.12mL。
吸取80mL蒸馏水于250mL的烧杯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然后加入10.00mL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加入甲醛后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为1.36mL。
酱油的质量m=d420×V=1.128×5.00=5.64g
酱油稀释液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V1=9.12mL
空白滴定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9.2所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V2=1.36mL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C=0.0498mol/L
根据电位滴定法,计算氨基酸态氮含量
(V1- V2)× C × 0.014
氨基酸态氮% = ———————————— × 100
m × 20/100
(9.12-1.36)×0.0498 × 0.014
=――――――――――――――× 100
5.64× 20/100
=0.48
3、先进行数据处理
从大到小排列测定结果数据:0.36%,0.48%,0.49%, ,0.50%,0.52%
作业布置
简述氨基酸电位滴定法原理。
1、请问在测定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中性甲醛?
2、计算该次氨基酸态氮含量测定结果。
3、该检验员按同样的方法另作了4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49%,0.36%,0.50%,0.52%,请你写一份完整的检验评价报告。
解:1、加入中性甲醛是为了固定氨基酸中的氨基,使羧基显示出酸性,才能进行氨基酸测定。
2、依据题意,酱油的相对密度d420=1.128,取样体积V=5.00 mL
可以看出0.36%与其它各次结果偏离太远,应为测定可疑值。
X2-X10.48%-0.36%
Q===0.86>0.64
Xn – X10.52%-0.36%
∵Q0.90=0.64∴0.36%测定结果值应舍去,应用其它四次测定值计算。
测定结果平均值X=(0.48%+0.49% +0.50%+0.52%)/4 = 0.50%(0.4975%)
②氨基酸的滴定
在上述滴定至pH8.2的溶液中加入10.00mL的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记下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③空白滴定
吸取80mL蒸馏水于250mL的烧杯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然后加入10.00mL中性甲醛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记下加入甲醛后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某检验员按密度瓶法测定了该酱油的相对密度为1.128,然后吸取酱油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吸取定容液20.00mL于250mL烧杯中,加水60mL,放入磁力转子,开动磁力搅拌器使转速适当。用pH6.18的标准缓冲液校正好酸度计,然后将电极清洗干净,再插入到上述酱油液中,用0.0498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为2.2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