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减隔震技术及应用

桥梁减隔震技术及应用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减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摩擦型支座
佛山平胜大桥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减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摩擦摆支座
苏通大桥
横桥向用柱面,双向用球面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减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铅芯橡胶支座
桥梁名称 石家庄新津桥 南疆布谷孜桥 澳门澳凼第三 (西湾)大桥 西藏柳梧大桥
宜昌大桥
西藏林芝大桥 厦门同安湾大桥 叶溪河大桥 厦门杏林大桥 广东东沙大桥
晋江大桥引桥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 用高速公路桥梁 广东南澳大桥
建成日期 1998 1999
高阻尼橡胶支座
高阻尼橡胶支座实验滞回曲线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铅芯和高阻尼支座的异同
材料不同:铅芯支座(普通橡胶,使用铅 棒),高阻尼支座(高阻尼橡胶,无铅 棒); 屈服力不同:铅芯屈服力较大; 阻尼比不同:高阻尼(8%——15%),铅芯 (10%——20%以上) 使用性能上无本质区别,均适用于中小跨径 桥梁,但高阻尼支座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 问题,价格略高5%左右,是未来发展方向。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2009(征求意见稿)
《橡胶支座》
2007(GB20688,共四部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及条文说明》2004
《建筑消能阻尼器》2007
欧美日等于上世纪90年代已编制相关标准
相关国际标准如ISO 22762《Elastomeric
Ag=(0.1~1.5)秒 3.支座变形能力差 4.未设置具有耗能能力的防落梁措施
1.问题的由来
对策
1.采用传统抗震设计:”硬抗” 加大断面及配筋,刚度大,地震力大(循环)。 仍为主流方法,但有时难以满足要求
2.采用减隔震设计:”以柔克刚” 延长结构基本周期,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少地震能
量的输入,隔离和消耗地震能量。
T 2 M / K C
P(t)
M
K
被动控制
(铅芯、高阻尼)橡胶支座
改变
改变
摩擦摆支座(FPB)
改变
改变
钢阻尼器(Steel Damper)
改变
改变
粘滞流体阻尼器(VFD)
改变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改变
改变
改变
主动控制
改变
改变
改变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相关规范(国内)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2008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传统结构水平刚度大 频率比ω/ωn=0.8~1.5 地震动放大系数Ra=2 ~3
隔震结构水平刚度小(柔性支座) 频率比ω/ωn=3~8 地震动放大系数Ra= 1/2~1/8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隔震设计的基本规律:
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越小,则自振周期延长地越长,上 部结构的加速度(或剪力)的减小效果越好;但会增加结 构的位移响应; 增加结构的阻尼,会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或剪力) 响应,同时也会减小结构的位移增加趋势。因此,增加结 构的阻尼对改善隔震效果非常有利,但阻尼过大,对结构 仍会有不利的影响; 在坚硬场地比在软弱场地上建造的结构的减震效果好; 设计人员应在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增加位移之 间找平衡。
桥梁减隔震技术及应用
陈彦北,博士
2012年3月
内容提要
1.问题的由来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3.新型减隔震装置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5.理解与建议 6.TMT现有工作基础
1.问题的由来
1.问题的由来
1.问题的由来
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556年陕西关中大地震,8级,80万 地震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害
0.0V 2.0V 5.0V 10.0V
0
-0.5
-1
-1-.05.02
-0.01
0
0.01
0.02
位移/m
x 106 1.5
1 0.5
0.0V 2.0V 5.0V 10.0V
0
-0.5
-1
-1.-50.4
-0.2
0
0.2
0.4
速度/(m/s)
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随电压变化曲线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西藏地区气候特点:













主 空
动 隙
液 阻
压 尼
阻 器











电 流 变 / 磁 流 变 阻 尼 器






合 合
质 基
量 础
阻 隔
尼 震


HM
D)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相关因素 MX CX KX P t
相关因素 控制方式
减隔震装置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日本阪神地震西宫大桥支撑节点- 球支破坏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日本阪神地震西宫大桥-板式支座掉落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映秀岷江大桥-板支破坏,梁体位移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庙子坪大桥-盆支破坏、梁体位移
1.问题的由来
破坏原因分析
1.地震作用强,桥梁结构薄弱:柱礅,梁体破坏 超过设防烈度:日本设计0.30g,阪神0.6g 2.桥梁与地面运动共振:As=(1~2)秒,
世界首座“开”字型斜拉桥;南、北引桥(1010m 和 1365m)采 用新型四铅芯隔震支座,最大直径 130cm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减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铅芯橡胶支座
石家庄新津桥(1998)
4.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减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铅芯橡胶支座
新疆布谷孜大桥(1999)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基本概念
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尽可能地将结构或部件与可能 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或支座运动分离开来,从而大 大减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确保结构本身 及其附属物的安全。--有别于硬“抗”。
减隔震装置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不同抗震技术的基本机理比较
基本原理
降低刚度, 延长周期








动 动
控 控
制 制



金 属 阻 尼 器
粘 弹 性 阻 尼 器





擦 阻
阻 尼
尼 器















动支撑装置
动 质 量 阻 尼 器 ( AM D)
( (
TM D) TLD)
主 动 变 刚 度 控 制 系 统
半 主 动 流 体 阻 尼 器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粘滞阻尼器-可单独或与其他支座配合使用
粘滞流体阻尼器结构图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粘滞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阻尼力曲线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智能阻尼器
磁流变阻尼器构造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智能阻尼器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控制力/ N 控制力/ N
磁流变阻尼器
x 106 1.5
1
0.5
震害分析
日本 阪神地震桥墩剪切、弯曲破坏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台湾集集地震桥墩剪切破坏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百华大桥桥墩弯曲、剪切破坏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日本阪神地震西宫大桥落梁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台湾1999集集地震落梁
1.问题的由来
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庙子坪大桥落梁破坏
1976年唐山大地震,7.2级,24万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7.3级,2300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8.0级,6.9万+
地震同样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严重灾害
12 43
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6.7级,62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7.3级,6000 2010年海地地震,7.3级, 20万+ 2010年智利地震,8.8级 约700
可以认为橡胶支座有足够的安全耐久性。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摩擦摆支座
产品静态模型图
产品动态模型图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摩擦摆支座
球面:双向隔震;柱面:单向隔震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摩擦摆支座
4、时程分析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金属阻尼器-可单独或与其他支座配合使用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金属阻尼器-可单独或与其他支座配合使用
以适当的阻尼限制过大的位移。
以往大量使用的板式支座、盆式支座等,起到传递 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适应温度、收缩徐变等因素产生 的位移,但是这些支座往往难以满足减隔震设计的要 求。
2.减隔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
4、时程分析
剪力(或加速度)和位移反应谱
隔震可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但要注意,不可能同 时减小上部结构的剪力(或加速度)和隔震层的位移--在增大位移响 应和减小剪力响应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3.典型的减隔震装置
橡胶隔震支座的安全耐久性问题
188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座铁路桥安装了天然橡胶垫, 至今仍通车。从使用了100多年的天然橡胶(未加抗氧化 剂)上切块测试发现,仅表面1.5mm范围发生氧化; 1982年将1962年建成的英国伦敦到肯特的M2高速公路桥 的两个橡胶支座移出测试并切开,发现压缩及水平刚度无 明显变化,表面无任何氧化及开裂的征兆; 1966年建成的伦敦奥尔尼班公寓,建成后对橡胶支座进 行了8年的定期观测,未发现劣化现象,根据观测结果预 测100年徐变量为5.4mm。 周 福 霖 等 人 对 橡 胶 支 座 进 行 1h 耐 火 测 试 , 刚 度 降 低 10%,极限压应力仍可超过90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