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5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新闻折射假说的提出者是()。

A.麦克劳德B.罗杰斯C.诺利-纽曼D.格伯纳2.“枪弹论”诸多研究中()研究的是广播剧对社会的影响。

A.佩恩基金会研究B.《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C.赫佐格广播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D.美国伊犁县调查3.()将大众媒介看做是行为塑造、兴奋、放松及各种行为意图(如投票)的一个主要来源。

A.行为效果B.认知学习效果C.认知建构效果D.认知社会现实效果4.说服效果的研究者们使用()表示对于某些客体、个人、组织和符号的接近或回避的反应。

A.意见B.说服C.观念D.态度5.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理论。

B.刻板印象C.洞穴比喻D.新闻与自由D.拟态环境6.()理论涉及的是人们怎样通过得到的信息来学习并决定采用新产品或新服务。

A.社会认同B.宣传说服C.议程设置D.创新扩散7.通过操纵象征物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的技巧被称作()。

A.说服B.宣传C.引导D.传播8.()将宣传定义为“个人或组织有意设计的意见或者行动,以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意见或行动,达到事先安排的宣传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A.拉斯韦尔B.坎特里尔C.杜威D.李9.两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10.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1.作为使用电影进行说服的军队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发现了研究说服系统理论的前景。

A.拉扎斯菲尔德B.罗杰斯C.霍夫兰D.塔尔德12.根据休梅克等人总结的影响媒介内容的因素,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因素()。

A.媒介工作者和个人的影响B.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C.意识形态的影响D.受众议题13.1958年,美国学者诺顿·朗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直接描述:“在某种意义上,()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原动力。

”A.报纸B.广播C.电视D.广告14.()最大的贡献在于,为之后进一步研究说服效果的心理和社会动力打下基础。

A.佩恩基金研究B.伊犁县调查C.耶鲁研究D.杂交玉米种研究15.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16.在创新的()阶段,潜在采用者了解到创新的存在。

A.知晓B.发现C.兴趣D.尝试17.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8.数字鸿沟表现在“ABCD”四个方面,B指的是()。

A.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渠道B.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C.网上内容D.个人上网的动机兴趣19.大众传媒与小群体一样,是传播的社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我们形成对现实的集体建构,这个思想是德弗勒()的核心观点。

A.学习理论B.建构理论C.模仿理论D.意义理论20.议程设置理论针对的是传播效果的()层面。

A.认知B.态度C.行为D.反馈二、多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21.媒介宣传活动(Media campaign)的典型例子包括()。

A.政治竞选宣传B.公共健康传播C.大型广告和公关活动D.电视剧播出22.以下()因素可能对第三人效果产生制约。

A.信息的性质B.信源的性质C.社会距离D.个人因素23.第三人效果中的“第三人”指的是()。

A.和我(们)、你(们)相对的第三人称的他(们)B.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旁观者的第三者C.所有普通的信息接收者D.一切对媒介信息有判断力的受众24.有限效果论中的“传播流三部曲”指的是哪三项研究()。

A.伊犁调查B.迪凯特研究C.创新扩散研究D.态度劝服研究25.下列哪项属于《宣传的艺术》一书中收录的宣传技巧?A.乐队花车法和平民百姓法B.辱骂发和转移法C.证词法和光辉泛化法D.洗牌作弊法26.议程设置理论的阐发者是()。

A.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B.伯纳德·科恩C.唐纳德·肖D.诺顿·朗27.下列属于伊犁县调查研究成果的理论有()。

A.两级传播B.意见领袖C.群体压力D.选择性接触假说28.施拉姆等人关于电视与儿童的研究包括()。

A.儿童使用电视的方式B.儿童从电视上学到了什么C.现实追求和社会规范D.电视和社会关系29.耶鲁研究在探究意见改变的保持方面提出的问题是()。

A.影响人们了解传播内容的因素是什么B.影响人们记忆传播内容的因素是什么C.影响传播者结论的持续的因素是什么D.影响传播者结论的接受的因素是什么30.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在()情况下会失效。

A.群体意志的瓦解B.信息和意见的垄断C.引导而不是改变受众的基本价值观念D.面对面接触的补充31.从受众角度讲,哪些心理是造成沉默的螺旋作用的机制()。

A.移情心理B.消极心理C.功利心理D.从众心理32.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层面包括()。

A.环境认知效果B.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C.社会行为规范效果D.社会秩序管理效果33.贝内特提出的影响受众对新闻真正理解的信息问题包括()。

A.个人化B.戏剧化C.碎片化D.标准化34.纽曼认为沉默的螺旋中新闻媒介造成“缺乏感知”的三个特征是()。

A.普遍存在B.重复积累C.协调一致D.充分影响35.迪凯特研究提出的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包括()。

A.讯息内容B.媒介特性C.受众既有立场D.受众的选择性接触机制36.诺利-纽曼从哪三个方面以及这三方面的交互作用来理解意见的形成?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个人对社会的看法D.社会结构37.在电视与儿童的研究中,施拉姆等人进行调查的地点包括()。

A.旧金山B.美国郊区C.丹佛D.加拿大38.说服性传播效果中,论据的组织形式涉及()几个方面。

A.是否应该明示结论B.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是否都提示C.是否应该明示推论过程D.两面提示先提示哪一面39.传播与态度转变研究的耶鲁项目集中研究了与()相关的各种变量。

A.传播者B.传播内容C.受众D.受众成员的实际反应40.耶鲁研究计划对于受众反应的分析集中在()。

A.对象的主动参与B.对象的被动参与C.传播效果的持久性D.传播效果的及时性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41.1968年,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对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实证研究,即所谓的()研究,这项研究目的是调查议程设置对公众议程的影响。

42.贝雷尔森针对传播学研究是否行将就木的问题,对书籍和报纸分别做了研究。

这两项研究的名称是《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和《()》。

4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发现了两级传播理论。

44.约瑟夫·克拉伯在《()》一书中提出了有限效果论。

45.1922年李普曼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中提出的“()”的说法,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46.贝雷尔森针对传播学研究是否行将就木的问题,对书籍和报纸分别做了研究。

这两项研究的名称是《()》和《失去报纸意味着什么》。

47.1942年到1945年卡尔·霍夫兰针对美国军方的宣传影片《()》的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

48.《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

49.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伊曼提出了()理论。

50.()提出了有限效果论。

四、问答题(该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

)51.赫佐格对广播剧做的研究有什么发现?52.有限效果论的提出与那些研究相关?53.赫佐格对广播知识问答节目的研究有什么发现?54.什么是信息的两级流动?55.1942年至1945年卡尔·霍夫兰对美国军方的宣传影片的研究有什么发现?56.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伊犁研究的主要发现是什么?57.为什么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研究开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开始从枪弹论转向有限效果论?58.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哪些?传播学概论第十讲传播效果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4 大题,58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A2.B3.A4.D5.D6.D7.B8.B9.C10.A11.C12.D13.A14.C15.B16.A17.A18.B19.D20.A二、多选题21.ABC22.ABCD23.AB24.ABC25.ABCD26.AC27.AB28.ABCD29.ABCD30.BCD31.BCD32.ABC33.ABCD34.ABC35.ABCD36.ABC37.ABCD38.ABD39.ABCD40.ABC三、填空题41.空1.查普尔希尔42.空1.失去报纸意味着什么43.空1.伊犁44.空1.大众传播的效果45.空1.拟态环境46.空1.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47.空1.我们为谁而战48.空1.拉斯韦尔49.空1.沉默的螺旋50.空1.约瑟夫·克拉伯四、问答题51.在这个研究中,赫佐格发现大量收听广播连续剧的妇女们的需求是逃避日常生活的烦恼,寻求代理参加的幻觉,将自己置入到这个角色中。

部分听众将广播剧看做日常生活的教科书,怎么样去进行社会交往,学习平时接触不到的场合礼仪。

52.卡尔·霍夫兰1942年至1945年在美国军方展开的研究,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在伊犁县针对总统大选进行的研究。

53.研究发现受众收听广播知识问答节目时,使用与满足二者主要是寻求满足的心理,首先是竞争心理的需求。

我答对了而其他人没有答对,我就觉得我的智商比他高,或者我的知识面比他广。

另外一个是获得新知识的需求,最后是自我评价的需求,类似智力测验,测试智商的分数。

54.大众媒介的内容先到当地某些特定群体,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将信息传播到一般的受众。

55.他的研究结论证明了《我们为何而战》系列宣传片能够增加士兵对导致二战的事件的认识。

但是,美国军方最希望看到的提升士兵的士气却没有显著的效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传播学者开始反思传播的效果是否真的如之前学界普遍认为的媒介宣传像魔弹或子弹那样强大的效果。

56.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当时的报纸在大选中是否存在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因为报纸在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上几乎没有效果,反倒是存在信息的两级流动——大众媒介的内容先到当地某些特定群体,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将信息传播到一般的受众。

同时,研究发现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个缓冲地带可能是社会阶层背景、教育背景、经济基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