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单选】
1. 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 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
3. 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罗杰斯
4. 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是一种:生物学的观点
5. 在心理障碍的评估中,人格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验
【判断】
1. 痛苦是所有心理障碍的共同特点(F)
2. 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T)
3. 效度是信度的必要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F)
【名词解释】
1. 心理障碍——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记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填空】
1. 行为主义有3个最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和乐观主义
2. 第一个提出个体全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森
3. 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和结构化访谈
【简答】
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论述】
1. 请谈谈你对变态心理多维度整合模型的理解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单选】
1.属于知觉障碍的是:视幻觉
2.属于思维逻辑障碍的有:语词新作
3.属于意识障碍特点的是:谵妄状态、昏睡、朦胧状态
4. 妄想的特点包括: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5. 感知觉障碍是在精神病人中较为常见的认知障碍,一位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成是一只老虎,吓得不敢动,属于:错觉
【判断】
1.妄想的特点之一是没有事实依据,病人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T)
2.思维不连贯属于思维联想障碍(F)
3. 病人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夜以继日地从事一项自认为很有意义其实是很荒谬、无聊的事情,这是情感高涨(F)
4. 幻觉和妄想分别属于知觉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T)
5. 蜡样屈曲是运动行为障碍的一种(F)
【名词解释】
1. 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2. 妄想——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3. 自知力——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填空】
1. 妄想的特点有: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2. 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的表现
3. 错构的病人与幻觉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歪曲的思维意识,那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歪曲的思想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上
4. 病人在接受痛苦的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的感觉称作:感觉倒错
5.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失、意志倒错
【简答】
1. 请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
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在观察精
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它对精神活动其他方面的影响
2.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案例】略
第三章神经症
【单选】
1.“过分担心处于特定情境,如在酒会大厅中,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出口”是:场所恐惧症症状的关键特征之一
2. 关于惊恐障碍与恐惧症的说法正确的是:惊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境,恐惧症局限与特定的环境
3. 小丽正值高三,学业压力很大。
由于数月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失利,她开始畏惧考试,担心自己晕场,担心高考失败。
尽管她在考场上仍能正常发挥,但在生活中,她开始失眠,情绪不稳,易怒;她的神经总是很紧张,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
有时,还伴随全身肌肉的紧张。
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已经时轻时重地持续两个月了。
你认为小丽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广泛性焦虑
4.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
5. 强迫症状有: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仪式动作可使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受损;意识到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6. 关于神经症的特点正确的是: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自知力基本完整、主动求治;躯体尚无明确的器质性改变或者有病理生理变化;病人感到痛苦却无能为力
7.小刚每次走到黑暗的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地害怕,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总是过分担心没有一个即刻能用的出口逃生,因此,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小刚可能患有:场所恐惧症
8. 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
【判断】
1.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所以这些强迫想法都来自于病人外部。
(F)
2. 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常常结巴、脸红。
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
他为此非常苦恼,到医院就诊,本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及焦虑症(F)
3. 马大姐一次午睡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右臂受了些伤,她到附近的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只是擦破了皮,不碍事。
但马大姐就是不相信,坚信自己右臂骨折了,不能动了,马大姐患了疑病症(F)
【名词解释】
1.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事情将要发生,但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
有时出现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
2.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3.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4.强迫观念——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5.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映,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填空】
1.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2.恐惧症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