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姓名:陈英表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1002班学号:201005377067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消长,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近年来,中美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做法、中美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与纠纷、影响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等都是我们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

现在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进行阐述。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

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

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

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

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后在朝鲜两国进行战争.(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

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

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

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

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

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

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

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

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

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

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

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

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

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

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如今世界中的中美关系表现:相互谅解,友好合作是主流。

但相互之间在一些问题上也摩擦不断。

中美之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布什在“和平解放西藏日”明目张胆会见达赖(2001年5月23日)。

且在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湾出售军火和台湾问题中可以体现出(台湾一直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一个杀手锏,只要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拿对台军售来说事儿,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的晴雨表。

美国是台湾当局武器装备采购的大户,台湾当局采购武器装备的95%来自于美国)复杂的中美关系与合作问题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改善和发展。

第一,中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立场一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2004年6月7日,中美两国举行第四次反恐磋商,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问题广泛交换了看法。

第二,2004年6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商务部长等客人时说,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2004年8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一行时指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蒂文斯重申了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中美双方在人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第一,2004年5月13日,美国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发表2004年度报告,对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宗教状况妄加指责,其涉华部分利用不实材料肆意攻击中国的宗教和民族政策,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第二,2004年9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所谓"支持香港自由"决议案,对香港居民的人权与自由指手画脚。

对此我国外交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美方停止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第一,2004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胡锦涛主席通电话时再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

第二,2004年5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议案,对此,中方表示强烈不满。

第三,2004年7月1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重申《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两院共同决议案,鼓吹扩大对台军售,敦促美国政府提升美台军事关系,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

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

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

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

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

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

”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

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

笔者认为人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

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

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

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

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葆霸权所开的药方。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巨大,领土庞大的中国正符合美国的定义,而且中国仍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因此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定为竞争对手,但“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国成了其合作伙伴。

为中国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当今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日本,2030年将可能超越美国。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

相关主题